黃顏:政治來了門板都擋不住
文章來源: 2008-06-19 04:48:30

政治是什麽?艾米曾經在一個帖子裏下過定義:“政治是泥坑”。

不過這也不是她的首創,她是從她的父母那裏聽來的,但也不是她父母的首創,至少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定義政治的,當然也不是我父母的首創,因為我父母的父母也是這樣定義政治的。可能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定義政治的,特別是被中國那些“政治運動”搞怕了的人。

既然政治是泥坑,最好的對付辦法當然是繞道而行。問題是如何才能繞道而行呢?如果連政治是什麽都不知道,又叫我們如何繞道而行呢?

不知道危險是什麽,就無法有效地防範危險,就像那位著名的俄底浦斯一樣,隻知道命中注定會殺父娶母,但連誰是他的生身父母都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越繞道而行越糟糕,避開了養父母,卻殺死了生父,娶了自己的生母。

維基百科對“政治”下了一個很繞口的定義:“政治是各種集團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也是各種集團或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所結成的特定關係。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係。”

讀了幾遍,揪出了句子的主幹結構:“政治是... ...過程,是... ...行為,是... ...關係”,還揪出了幾個關鍵詞:集團,政府,政黨,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

似乎跟我等平民百姓沒什麽關係。是的,我去學校,在學校教書,但我並不代表學校跟別的“利益機構”形成什麽關係。我隻教書拿錢吃飯,“形成關係”那是校董們的事。

百度百科解釋說,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係”。

仍然是那個主幹結構:“政治是... ...行為... ...以及... ...關係”,不過這裏特別點出是“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

似乎跟平民百姓有點關係了,咱們好歹也算個“權力主體”吧?我說“權力”,你別嚇一跳,說“我們平民百姓哪裏有權力?當官的才有權力”,我對這個“權力”的理解,可憐得很,主要是指我們對自己個人的一切有處理的權力,但似乎跟“泥坑”沒什麽關係。

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這麽通俗的百科全書都解釋得這麽繞口,我就不去翻那些更學術的著作了,隻說說我對“政治”的理解。當我說“政治是泥坑”的時候,我指的是政客、或者政黨、或者想當政客的人、或者想建立政黨的人,為了自身或小集團的利益發起或進行的活動,所以我說的“政治”,並不是指政治這門學科,也不是指“學校。。。和。。。之間的關係”,而是指“政治活動”,“政治運動”,包括戰爭。

某名人已經說過: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還有名人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的特殊手段。

我對這兩句名言的理解就是:政客們是嚼得贏的時候就嚼,嚼不贏了就打,打得贏的就占上風,稱王稱霸,打不贏的隻好呼籲停打,回頭再嚼。

對於政客們來說,政治當然不是泥坑,而是他們表演的舞台,是他們借以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他們的目的,有可能是為名,有可能是為利,有可能是為個人的名利,也有可能是為某個利益集團的名利。如果不是為了政客本人的名利,也不是為了某個利益集團的名利,而是為了普通民眾的利益,那就不叫政客了,應該叫“公仆”或者叫“政治家”。

如果政客們就是彼此之間嚼和打,其實也不關我們平民百姓的事,隨他們去嚼去打,我們平民百姓樂得看戲不怕台高。但政客的嚼和打都需要民眾的參加,不然就不能成氣候。有民眾幫忙嚼,就能造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氣勢,幫助自己取得勝利。打就更不用說了,誰都知道寡不敵眾的道理,沒有民眾幫忙,難道政客之間來個單挑?

所以政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動員民眾幫他嚼幫他打。政客對“動員群眾”都是很有一套的,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奪取一個政權,實現一個野心,首先就要造好聲勢,要確定一個口號,一個最能煽動人心的口號,用來發動人民群眾,壯大政客的力量。

有時光宣傳動員還是不夠的,總有一些膽小怕事的、心如古井的、坐山觀虎鬥的家夥是動員不起來的,那就要采取威脅恐嚇的手段。如果直接的威逼恐嚇還不奏效,那就得使點詭計了。

記得“水滸”裏有這麽一個插曲,某好漢不願上粱山,粱山好漢左動員右動員都不起作用,於是設下一計,冒充某好漢的仇敵,劫持了某好漢的子女,殺了?還是怎麽樣了?不記得了,總之是把某好漢的憤怒激起來了,也把某好漢的退路斷了,某好漢隻好上粱山落草。

政客動員群眾參加政治運動常有如下幾個方式:

1 、利誘:利誘又分實惠型和烏托邦型兩種。

1) 實惠型:積極參加政治運動的人,可以升官發財;

2) 烏托邦型:某某理想實現之後,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揚眉吐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 、威逼:威逼又分“上麵來的”和“下麵來的”。

1) 上麵來的: 又分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兩種。

A) 看得見的:政治上不積極的人,不得入黨入團升官發財,消極對抗的行政處罰, 積極反抗的滿門抄斬;

B) 看不見的:如果讓某某的陰謀得逞,千百萬人頭就要落地,國家就要變色,人民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甚至就沒有出生的可能了

2) 下麵來的: PEER PRESSURE--- 誰不參加某某運動,誰就要被當成“反華”勢力

3 、詭計:太多,有一識即破的,也有偽裝極好,隻有若幹年後改朝換代、事過境遷、國家機密文件解密才暴露的。據說在所有人中,政客的道德底線是最低的,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因為他有一套理論幫他提升幹壞事的道德價值。偷了一吊錢的是小偷,偷了一個國的是領袖。

所以如果有人說某個政客使了如何如何陰險卑鄙的計謀,我都認為有可能。至於那個政客究竟使了那個陰險卑鄙的計謀沒有,就看條件允許不允許了。對政客來說,道德底線沒有最低,隻有更低。

文化大革命是一個典型的“政客為了自身利益”發動的政治運動。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原因據說是由於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威望越來越高,有超過黨主席毛澤東的趨勢,毛已經沒有別的手段壓製劉了,於是毛這個自稱“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政客便發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動員人民群眾替他打倒了劉少奇,人民群眾在那場“群眾鬥群眾”的運動中死傷無數,什麽也沒得到, 但保住了毛在黨內和國家內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

這就是政治運動, 是門板都擋不住的, 你不惹政治,政治會來惹你。你不參加政治運動,就是最大的參加政治運動,因為你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麵,挨整的就是你了。文革被形容為"翻燒餅", 翻過來,翻過去, 每麵都烤到, 每個角落都烤到, 誰也別想逃脫。

政治運動往往是淩駕於法律之上的,在一個法製不健全的國家,就會橫生大量的政治運動,很多本來應該依據法律解決的問題,由於沒有相應的法製,就變成了政治運動。

中國的普通民眾經曆了多次政治運動,每次都是積極投入,舍生忘死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鬥來鬥去,最終發現普通民眾什麽都沒得到,隻便宜了幾個政客,於是身心交瘁,萬念俱灰,很多人得出了“政治是泥坑”的結論,從此對政治繞道而行。

有人說,艾黃嘴裏說對政治不感興趣,其實對政治很感興趣,不然你們怎麽抓住一個“鬥府紮”校舍的事不放呢?

我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那不是政治。

世界上除了政治,還有正義。政治和正義的分界點就在於目的是什麽。如果目的是政客、政黨或者某個利益集團的私利,那就是政治;如果目的是普通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公眾利益,那就是正義。

地震中遇難的孩子,正是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不能決定去哪個學校讀書,他們也不能決定校舍質量,他們天真無邪地背著書包去上學,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死亡的陷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在決定他們的命運,我們讓他們去哪裏上學,他們就得去哪裏上學,我們為他們建造什麽樣的校舍,他們就得去什麽樣的校舍。如果我們不為孩子說話,他們自己是沒辦法為自己說話的;如果我們不為他們負責,他們自己是沒辦法為自己負責的。

如果汶川地震是全世界最後一次地震,如果倒塌的校舍是全世界最後一批質量有問題的校舍,或許我們不必這樣急迫地尋找校舍倒塌原因。但事實是:汶川地震不是全世界最後一次地震,也不是全中國最後一次地震,已經倒塌的校舍不是全世界最後一批質量有問題的校舍,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正在質量有問題的校舍裏上課,而那些地方正有地震在形成或者暴雨在衝刷,孩子的生命時刻在受到威脅,任何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人都會為那些孩子擔心著急。

追查校舍倒塌原因,不是為了揪幾個人出來平民憤,而是為了杜絕類似慘劇再次發生,所以艾米在她的文章裏強調的是“什麽導致了校舍倒塌”,而不是“誰導致了校舍倒塌”,她是在尋找慘劇發生的原因,而不是在“問責” --- 如果問責的意思就是揪幾個人出來平民憤的話。她呼籲的對象是整個社會,尤其是我們做父母的人,她呼籲的目的還不隻是為了地震遇難的孩子,而是為了所有的孩子,包括那些罵她反對她的人的孩子,包括那些詛咒她孩子的人的孩子,也包括那些製造了“鬥府渣”校舍的人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孩子。

前幾天有報導說東莞一個學校的院牆倒塌,造成了幾個學生的傷亡,再一次顯示出“鬥付紮”校舍的巨大危害,也顯示出排查“鬥府紮”校舍的急迫性。如果那家學校在汶川地震之後就意識到“鬥付紮”校舍的危害,意識到排查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學校的院牆有倒塌的可能,至少可以告誡學生不要靠近那段院牆,也就不會發生學生死亡的事情。

校舍質量問題,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生命問題,是孩子的生存權的問題。凡是將某政客某政黨的利益(往往以"國家利益"的麵目出現) 置於國民生命之上的運動,就是政治運動;反之,凡是為國民的基本權利 --- 包括生存權、選舉權、言論自由權、知情權等 ---- 奮鬥的就是正義活動。

請記住:政治之外,還有正義。政治是泥坑,但正義不是。在正義薄弱的地方,就會有政治,而政治來了是門板都擋不住的,擋得住政治的隻有正義。如果逃避政治的同時連正義也逃避了,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政治追上了你,也可能是你的良心追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