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看熊,再談美股
文章來源: 牛鮮花妹妹2018-12-22 22:11:15

上周美股每天一路下跌暴跌到周五,終於在下跌中放出大量,可能是一直看牛等新高的人再也忍受不住無窮盡的下跌,心理崩潰後的一種反應,現在再來討論是不是進入熊市,已沒有大的意義,完全取決於你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高瞻遠矚不賺最後一個銅板,能逃頂的人少之又少。

我記得美聯儲宣布第一次加息是在15年,那是向世界各國金融市場發出的信號彈,讓市場提前做準備,美國即將進入加息周期。幾十年來,每次的加息周期都會導致新興國家資本外逃,令特別是嚴重依賴美元為貨幣政策的國家貨幣奔潰。中國為收回國內泛濫的流動性,收割中產韭菜,避免匯率崩潰,在這一因素下催生了15年的A股杠杠牛市,三大報搖旗呐喊4000點牛市新起點的反常牛,讓我和大千26島A股10000點產生激烈爭執,杠杠牛市上去容易下來難,多米諾骨牌。。。。崩盤。。。。救市。大牛市的瘋狂裏誰會在乎你的熊市理論,誰都不認為自己會是那個最後的接盤倒黴蛋。 

17年6月份美聯儲宣布第二次加息並同時宣布縮表計劃的細節,就是逐步減少市場上的國債規模和貸款抵押證券,合計減少流動性1.08萬億美元,而此時此刻的美股正行走在16年初開始的主升浪中。。。。
同時,開始於16年底17年初的中國正轟轟烈烈開展房產市場上最大規模的漲價去庫存運動。。。。
今年2月份美股的一輪暴跌,預示著,此前,一直不肯說的縮表計劃時刻表,終於擺上了台麵,說明縮表也真正開始了,我在博文和帖子裏也一直提到縮表計劃對股市的影響,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麽大千股壇從沒人討論過,難道是刻意漠視還是根本不在意它?今後幾年裏,市場上幾百億,幾千億,上萬億的美元流動性減少,對全球的股市房市資金密集行業難道沒有影響嗎?

從技術上講,美股從2月份暴跌開始後,到9月底,先是納指爬起來搖搖擺擺的去創了新高,然後,標普指數又去創了新高,最後道指也去創了新高,但成交量是縮減的,縮量上漲說明主力是抬著指數互相掩護分批撤退的,在浪型上說,應該可以看為二浪反彈的基因變異(書本上標準的二浪反彈是形成右肩),畢竟10年牛市,主力手裏的籌碼一時扔不完,完全可以玩一把美式的漲價去庫存,拉高兌現最後的一點籌碼,然後任憑股價像落葉飄落,非常符合我的A股的“縮量上漲創新高後破位下行”的基因變革理論,書本上的,標準頭肩頂(底)形態,5型波浪理論等發展到今天都有了變異形態,需要我們繼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探索研究它。

美股無疑現在是最黑暗時刻,10年牛市總要休息一下,論及今後的發展,重新走牛需要許多的因素。1,關注美國的國家金融政策的變化,加息縮表計劃什麽時候結束,當它結束的那一天,美股也會走完最後的一跌,然後震蕩築底,因為金融股票市場K線組合的演繹往往是滯後於政策的變化,K線組合就是主力無聲的語言,是對政策的理解和忠實反應,所以炒股一定要結合國家政經新聞的研究,作出戰略大趨勢的研判,才能在瘋狂中逃大頂,在死寂中默默抄大底。2,減稅貿易戰影響。美國一方麵債台無限高築,一方麵對外的巨額逆差,長此以往,美國信用必將淹沒在債務中破產清算。減稅貿易戰的最終目的是堵住出血口,讓美元回流配合縮表減債務,同時彌補國內流動性的缺乏,細節分析在以前博文裏,這裏不再贅述。3,製造業重新崛起。川普總統讓製造業回國,從選址,造房,試產,投產,一般需要2-3年時間,傳統製造業隻是會帶動簡單勞動就業,創造普通利潤,但如果和美國強大的科技元素相結合,走美版的人工智能製造業,帶動一個嶄新的產業崛起,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聞風而動,美股重新單邊走牛指日可待,美國那時才會真正的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