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美國情結
文章來源: 牛鮮花妹妹2017-04-09 23:45:46

美國,這個在我生命裏不斷出現而又離我很近又很遠的國家,盡管我至今沒有踏上美利堅的領土,但我們一家卻與美國有幾次擦肩而過的故事,這種情就像生命中的一個結伴隨了我們二十多年。

 

我丈夫八十年代末畢業於浙江大學,那時班上幾乎三分之二的同學畢業後先後去了美國,自然而然,他在同學的幫助引領下,考托福考GRE按部就班的把留學美國放入自己的生活目標裏。91年初我們登記結婚了,他在事業單位工作,便開始排隊等他單位的婚房。單位人多粥少,要想等到自己的一間房往往要等上許多年,不僅要看婚齡還要看工作年齡,初婚的我們不抱希望。另一麵考慮出國去美國闖蕩成為我們的唯一的夢想。當時,我曾工作過的深圳的合資企業步入正軌規模擴大,一直希望我回去工作,但我不想兩地分居。我跟丈夫商量,一旦他拿到簽證飛往美國留學後,我就去深圳工作為我們的未來開辟第二戰場。考試,申請學校,拿到錄取通知書,準備各種材料然後預約了日期等待到上海美國領事館麵簽,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然而,就在那時,我意外發現我懷孕了。小生命的到來讓我和丈夫又驚又喜同時伴隨著手足無措,覺得他來得出乎意料不是時候。一直以來我相信緣分宿命,對人對事一向如此。孩子的到來就是和我們的一世緣分,是上天的恩賜。丈夫是非常喜歡孩子的人,把孩子做掉然後去留學根本不在我們的考慮中。如果讓他拿著全部的家庭積蓄一個人跑去美國讀書,留下孕妻和將要出生的孩子,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男人,他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當時雖心有不甘但還是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我清晰記得他調侃說的一句話,壯誌未酬先生子。

 

丈夫想來美國讀書的夢想一直沒有斷過,在兒子出生以後,他一邊上班一邊幫我照料孩子,晚上時,一個人繼續學習英語,為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兒子三歲時,我以一個年輕會計師的身份參加三輪考試,跳槽順利考入當時中國中字頭四大證券之一的南京分公司。收入劇增,一個月的工資抵得上當時普通工薪半年一年的收入,同時,我也更加忙碌,當時中國的證券業正處於大發展時期,急需大量的金融人才,我經常要去外地出差培訓學習和開會。幼小的兒子隻好托付給保姆和外地的公婆,到出國前,前前後後有將近20個保姆帶過他。兒子被保姆帶走,從嚎啕大哭,哭得嘔吐到逐漸適應和漠然,以致一看到有陌生人要抱他走,他似乎已認命,不哭不鬧紅著眼圈憋著嘴,揮揮胖乎乎的小手和我們道別。那情景記憶猶新,堅強的表麵我強裝笑顏,可是,我分明看到我的心已被撕成了碎片。。。。有了積蓄,開始關注社會上有人以自費的名義去澳洲留學的事,所以我們也開始兩條腿走路。一邊繼續申請美國的留學簽證,一邊申請寄往北京澳洲大使館的自費留學簽證。在99年5月9日丈夫再次預約了上海美國領事館的麵簽。難以預料的事還是再次發生了。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被美國導彈炸了。第二天,我丈夫趕到上海美國領事館前,使館已被憤怒的人群裏三層外三層緊緊包圍,人們往大門裏扔酒瓶磚頭臭雞蛋等物,一片狼藉。可想而知,費盡千辛萬苦從人牆中擠進領事館卻被毫無理由的拒簽了。那天,進去麵簽留學申請的全軍覆沒,包括我丈夫。

 

上帝在我麵前關了一扇門,但又給我開了一扇窗。幾天後,我丈夫收到了來自北京澳洲大使館的來信,自費留學的簽證批下來了。可是,我丈夫並不甘心就此去澳洲留學,還想等半年再簽一次美國。我說,要相信緣分和宿命,世上有些東西不是勞其筋骨苦其心誌就一定會得到的,那隻不過是一個勵誌的信念。在人生中,機遇也是非常重要的。99年7月份丈夫飛往悉尼自費留學澳洲。一年以後,以120分的高分快速拿到了永居簽證。那時,澳洲的永居申請是靠打分的,澳洲學曆英語工作經驗年齡等,110分就可以遞交排隊。分數越高永居批下來越快,當年的移民名額用完隻好排隊等第二年的名額,所以110分有的人遞上去幾年才批下來。

 

2000下半年,南半球的冬季,我們全家移民來到了美麗的澳大利亞。和所有的移民一樣,我和丈夫讀書帶孩子找工作,最後全家定居在擁有白色歌劇院的浪漫城市,悉尼。美國,還有未了的美國夢似乎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2014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被美國網友的勵誌故事帶到了文學城。文學城就像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是我了解美國的一個的窗口,3年裏,每天看看文學城的滾動新聞和論壇博客上網友的美國生活日記和美國遊記,我對美國和美國夢有了更理性更全麵的認識,開始思考美國夢的真正含義。丈夫利用工作出差的機會2014年去了一趟美國,算是了結了藏在心中多年的美國夢。回來後,他神色平靜,昔日對美國的那份執著和渴望,似乎已淡然超脫了。2014年之前,我一直在新浪財經網和澳洲的足跡網oursteps上衝浪潛水,但總覺得哪裏欠缺了一點,直到來到了文學城讓我大開眼界。文學城內容多樣,界麵寬裕,全球覆蓋麵廣,可上論壇八卦也可上博客寫自己的私人日記人生感悟。於是,我把新浪網上的博客和股票天地來了個乾坤大轉移,逐漸搬到了文學城博客和大千股壇安營紮寨。

 

通過文學城這個虛擬的網絡交流平台,我在博客裏很快找到了三觀一致誌同道合非常聊得開的網友,盡管她們身居澳洲歐洲和美國不同地方。真誠互信的交往,從虛擬走向現實,有的現在已成為我生活中的朋友,彼此進入家庭朋友互動的微信圈。

 

今年初,我和丈夫在做旅遊休假計劃時,丈夫問我今年要不要去美國圓我的那個美國夢?我微笑。窗外紅色的杜鵑花正開得轟轟烈烈,寂靜的草坪上有自由的鳥兒此起彼落。我想,我一生追求的美國夢,不外乎就是一份寧靜淡泊的生活,而在澳洲就已經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