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所見引發的聯想
文章來源: 致青春2014-05-06 16:40:49
自從06年因為好奇第一次走進獻血站(都是去臨時獻血站),就盡可能地每年獻血三次(盡管科學的研究顯示可以,及紅十字會的希望是每兩月一次)。而且,每次,就有了一種責任感,最主要的是自豪感。一般都去單位的,今天去了在一教堂設的臨時獻血站。看見有些看上去都60~70歲的老人還在那獻血,不由得感歎,想想國內這個年紀的應該是不可能的。我發現:

1. 獻血者女性占多數,尤其是中年女性。

這讓我想起在醫院工作時看見的一事。我們科的張護士長的丈夫怕痛,對痛特敏感,凡打針得躺下,否則他會倒下 ~ 暈倒。不知女性偏多是否是男性更怕痛是女性獻血者占多數偏多的原因?其實我也怕痛,特別是紮手指那一下。或者怕獻血傷身傷精力?以前計劃生育采用結紮比較多,輸卵管結紮更常見,聽說主要是考慮結紮傷身,保持男體力/勞力(家庭內部或者是男性的借口),尤其是在農村。白人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和考慮?

2. 每次就我一個亞洲麵孔。曾經有個女同胞問過我兩次為什麽要獻血,我每次都隻能報之一笑。其實,我的理由就在下麵獻血的好處裏。

另外,今天搞接待的老太太至少80歲以上,幫額改名字了:) 這是她的handwriting,倒很工整 :)

順便向家推薦一種補鐵的好東西 - unsulphured blackstrap molasses。因其含鐵30%,對缺鐵性貧血尤佳。我每年盡量獻血3~4次,曾經每年會有一次因血紅蛋白沒達要求而不能獻血,而且,有時獻完血坐起來時頭有短暫的light head。後來開始用blackstrap molasses unsulphured 後,其實也就每周六周日早餐吃醪糟蛋時加一大匙,獻血時就沒再出現上述問題了。

獻血的好處有哪些:

從血液生理學角度看:獻血200毫升是個什麽概念?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占總血量的1/20-1/25;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決不會影響健康。

很多人獻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傷,義不容辭。然而,科學研究證明,獻血者在為社會奉獻愛心的同時,無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體狀況,為自我健康進行了“投資”。


1、獻血對心腦管係統有良好的遠期影響

人們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力活動的減少,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並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血管壁上,最後形成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而經常獻血,減少了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

堅持適量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減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鐵和蛋白,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能有效降低動脈硬化、血栓和腦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可預防、緩解高粘血症

科學家們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液與獻血的關係作了研究,發現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顯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腦血流量提高,從而達到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3、男子獻血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體內鐵元素含量過低易患缺鐵貧血及行動遲緩,過高則適得其反。人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機率就提高,適量獻血可以預防癌症。該文還提到,女性因月經周期失血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故未發現女性的鐵含量與癌症發生有明顯關係。


4、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係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有益於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淨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實際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5、經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為自胎兒出生後,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裏麵的中式衣服(短袖)是額做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