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的日子裏-照片上報紙了!
文章來源: canhe2023-11-05 23:29:51

在瑞典的日子裏-照片上報紙了!

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我靜不下心來碼字。

李克強總理的英年早逝,民眾對李克強總理之死的質疑,坊間的各種傳聞---是搶救不力猝死?還是被心髒病?官媒對李克強總理訃告的姍姍來遲和遣詞造句的不合常理---我在幾處國內官媒上看到“訃告後發”字樣,已經冷冰冰毫無人情味的官樣訃告上,李克強的名字出現的還沒有XXX名字出現得多,XXX,XXX中央領導人到醫院看望。。。有關方麵對民眾自發悼念李克強總理活動的限製和嚴格管控,。。。都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文學城熱門博主歲月沉香《說說李克強的兩岸關係政策》博文中說:“。。。李克強已經火化了,一切的一切都已蓋棺定論。人死不能複生,但李克強的死讓中國人民的人心發生了改變,中國不再是最易服從的東方古國,從合肥的“鮮花革命”到上海的萬聖節,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在覺醒,他們厭倦了個人崇拜,也痛恨無休止的政治運動。中國人不再認命,不再聽話和順從,我們可以說,這是李克強總理留給中國人民的最大遺產!

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我也相信,“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民眾自發自願排著長隊給李克強總理獻花,築鮮花牆的肅穆悲壯情景讓我想起了35年前在瑞典隆德聽聞震驚世界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時沉重複雜的心情;想起了參加瑞典馬爾默隆德地區中國學者僑胞譴責和抗議中國政府血腥屠殺學生的示威遊行的情景。

來到遊行聚會的地方,看到許多瑞典人都舉著標語牌來參加了,我的心裏五味雜陳地難過。家醜不可外揚啊!怎麽連北歐瑞典都知道發生在遙遠東方中國的事了?

那時走出國門的學者已經因為經濟文化的懸殊差距,加上語言障礙,許多的勉為其難,屈尊俯就,腰杆子挺不直啊!

遊行隊伍高喊“打倒鄧小平!打倒李鵬!”我怎麽也喊不出口“打倒鄧小平!”

在我心裏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旗手,是向世界打開沉重中國大門的領頭人,沒有他,就沒有1977年的高考恢複;沒有他,就沒有那麽多的莘莘學子能走出國門,看見不同的世界,到科技先進的國家學習交流。鄧小平怎麽就成了鎮壓天安門學生的劊子手了呢?

電視上看到的人山人海的天安門廣場,東倒西歪席地而坐而躺的疲憊不堪的學生,一位年輕人勇敢地阻止坦克隊伍前進的鏡頭,血肉模糊被人們抬出天安門廣場學生的鏡頭不斷在我眼前交替出現。學生們訴求的隻是政治改革,自由民主,他們何錯之有?人民軍隊的槍口怎麽能對準手無寸鐵的無辜學生呢?。。。

我的祖國到底怎麽了?

當遊行隊伍裏響起了《國際歌》歌聲時,走在我旁邊的一位女士用俄語在唱《國際歌》,我哽咽著跟唱,《國際歌》是我僅會的幾首俄語歌曲之一,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那位身材高大的金發女士用臂膀摟著我一起遊行前進。。。。 

 

遊行後的第二天,先生一回家就把一張報紙遞到我手上,說他的同事,Dr. 伏契克,一位捷克籍的醫生,一上班就拿著這張報紙到他辦公室說,看看,這頭版上的照片是不是你太太?!你們的機會來了,拿好這張報紙,你們可以用它申請政治庇護了。Dr. 伏契克自己就是這樣來到瑞典的。

我打開報紙,頭版頭條報道的就是昨天馬爾默隆德地區中國學者僑胞上街遊行,聲援天安門廣場為民主自由靜坐絕食示威的學生。一位金發女郎(我猜她是東歐移民)摟著淚流滿麵我肩的特寫照片被刊登上了。

我在瑞典根本不看報紙,也看不懂報紙,所有的新聞都是看家裏二(N?)手電視機英文頻道得知一二。(那張報紙我保存了,可也與其他的文件和書籍一起被丟失了)

我把報紙退還給先生,說“不可能,我不會去申請政治避難的。我們兒子還在國內呢。再說我們也沒有受到什麽迫害”我一聽說政治避難,就想到我就不可能回國了,想到株連九族的懲罰,我肯定是不會幹的。

我自己為所謂的海外關係背了大半輩子的沉重黑鍋,我不想讓我國內兒子和家人為我而背黑鍋,因為我被人另眼相看,低人一等。

瑞典在曆史上奉行中立態度,不參與任何戰爭,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組織,但是瑞典是一個接受政治庇護的國家。上世紀八十年代瑞典接收了許多因為戰爭而出逃祖國的難民,給與政治難民保護,居所,工作和福利,瑞典在收納難民上所做的努力和貢獻為世界矚目。

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選擇瑞典是因為瑞典經濟基礎好,福利好,所謂的從搖籃到墳墓的好福利,瑞典人講男女平等不歧視。即便如此,我還是從瑞典同事的口中聽出他們內心深處並不喜歡這些與他們分一瓢羹的外國人;聽說政治難民購房也有限製,政府分散他們的居住點,不讓他們抱團成社區,有些瑞典人社區拒絕難民遷入。

人無完人 事無完美,瑞典的移民政策隨著移民的增多,昔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安定好景不再。移民增加了人口也增加了犯罪和罪犯,據說現在瑞典的犯罪率節節攀升,爆炸案,槍擊案,強奸案不斷。

現在瑞典右翼黨派改革移民政策的呼聲很高,到瑞典移民,永久定居將不會像八十年代那樣容易順利。

衷心祝福瑞典人民一如既往地享受名列世界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前茅的好日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