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的日子裏- 與德國西門子擦肩而過
文章來源: canhe2023-09-23 17:48:08

在瑞典的日子裏-與德國西門子擦肩而過

在隆德安頓下來以後,我就想到自己來瑞典負有的使命了-學習瑞典醫療儀器設備管理的先進經驗。

我跟先生說,我要去醫院,要去設備科。先生說,”我不早跟你說了嗎?你那張邀請信隻是個形式,是因為你辦探親出不來,Dr.Lundquist隻是幫助你出國,幫助我們夫妻團圓。“我其實心裏知道,但一想到那公安局公證了的蓋了大紅圖章的經濟收入二八分成的文件,我就不淡定了。

我跟先生說,”一個月就以資助3500克朗來算,二成就要700克朗,半年就要4200克朗,不去,我哪有這麽多錢給學校啊?“

先生不高興了,“你不想想,憑你的條件,有誰會邀請你?有誰會給你錢啊?。。。你簽什麽合同啊?”

”我不簽合同,我出得來嗎?“我也不高興了。

先生沒好氣地說,“那二成錢,我來還,我來想辦法吧。”

我心想,你哪裏來的錢還啊?自己那點錢連肉都吃不起呢。

”就是沒錢,我也要去的,我是接了H科長的任務出來的。“我不依不饒,這出國的事不得已假戲真做了。

一個秋高氣爽,陽光和煦的早晨,我隨先生去了隆德大學醫院放射科,見到了當時的大科主任 Dr.Holger Pettersson。(好多年沒跟瑞典聯係了,這次在網上意外發現Dr.Holger Pettersson已經於2010年11月3日英年早逝了,享年68歲。)

Dr.Holger Pettersson召集了一個見麵會,歡迎我到設備科來學習。記得我進會議室時,一個長方桌子三麵都已經齊整整地圍坐了七,八個人,Dr.Holger Pettersson讓我坐在他的旁邊,坐在桌子頂頭的一邊。我懵了,我在國內都沒有在這麽多人的長桌會議上說過話,這該怎麽辦?隻好硬著頭皮上了。

在接待Dr.Lundquist的女兒瑪麗安前,我就和我請的翻譯,衛生係的小W討論過如何接待外賓。因為是臨陣磨刀,我覺得要變被動為主動,不能被老外牽著鼻子轉。我這樣的思路是受先生一個親戚兒子的啟發。

先生一個親戚的兒子,下鄉插隊知青,因為能背韋伯斯特英語大字典,回城後被派到市旅遊局外賓導遊工作。會背英語大字典就已經震驚到我了,還給外賓當導遊,那不但英語要好,口才,隨機應變能力都要強才行啊!令人刮目相看。一次他來我家,懷著好奇心,我問過他接待外賓的事。他說的確很不容易。接待任務時常前一天才通知,總是要連夜背單詞作準備,把要去的景區的方方麵麵都熟悉,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回答外賓的即興提問。時間長了,有經驗了,他說就是要不給外賓提問的機會和時間,自己主動講解。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接待瑪麗安和克裏斯蒂娜時,我突然想起,我們就盡量主動講準備好的內容,覺得還真有效果。

到瑞典隆德來學習,我隻得如法炮製,用我的中國英語把要說要問的內容準備好。可沒準備“大會“發言啊?以為學習就是一對一的交流。

 Dr.Pettersson把我的情形和來學習的目的簡單地向大家說了,我正忐忑不安時,就聽見Dr.Pettersson對大家說,”Today,no Swedish,English only。“然後就讓大家一一自我介紹給我認識。Dr.Pettersson一點都沒有難為我,大家介紹完,他把設備科科長特別地介紹給我,說讓我們自己約個見麵的時間。設備科科長好像叫Nilson, 是個身材魁梧,說話溫和很紳士的瑞典人。他說,他現在就有空,如果我方便的話,可以到他的辦公室去。

我跟隨Dr.Nillson到了他的辦公室。Dr.Nillson不是醫生,他擁有工程博士(D.Eng.)和MBA雙學位。

跟設備科長的談話,我是做了準備的。Dr.Nillson跟我簡單介紹了他們設備科的情形。他們科好幾十人呢,除了計劃,財務,采購外還有一個我們沒有的修理部門 。今天參加見麵會的就有設備科的計劃員,財務預算,采購員和修理部工程師。

記得我問了Dr.Nillson他們大型設備的使用年限(報廢期),他說12年。我告訴他我們的是20年,但很多設備到了報廢期,還在帶病工作,因為經費不足,供不應求。他說,他們也同樣。每年做的采購新設備計劃,大修項目總是完不成。我又問了他每年的經費,財務預算,記得他猶豫了一下說這是科室機密,不能對外說的。但他還是說了一個數字,我沒學怎麽讀數字,沒聽懂,隻好請他寫下來。記得他寫了個9,後麵寫了好多個零,即使這樣,我還是不會讀這個數字,隻是吃驚地張大了嘴說,這麽多錢啊?我感覺8個零是9個億,你這家很容易當的。(easier to manage)他笑著搖搖頭說,我們也總是供不應求的。

最後Dr.Nillson說,他們今年還有一個進口儀器的項目,到時他會通知我參與。他讓我自己選以後的日子裏是在修理部跟班工程師呢?還是跟他在辦公室?說了又補了一句,他大多數時間都不在辦公室的。我心想,我對修理一竅不通,況且修理也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但又覺得Dr.Nillson明顯在告訴我呆在他辦公室不合適,我就問我可以看看你們的設備電腦管理嗎?他讓我跟Dr.Pettersson聯係。後來才知道那時他們的儀器設備還沒進入電腦管理係統呢。

87年夏,我學校所屬的二機部就提出高校儀器設備的電腦管理,我還為此到北京學習了一個月管理的電腦編程。那時剛上任當副科不久,無人願意放棄暑假去北京學習,請不動別人,我隻好自己去了,那時我第一次到北京。

結束與Dr.Nillson的交談後,我又去見了Dr.Pettersson。他說他就要去澳大利亞度假一個月,希望我在這個月裏把英語學習好。其他的事等他回來再說。

大概是十月中旬,我就接到了設備科關於參加引進設備的會議通知。他們要從德國西門子慕尼黑總部引進一台全身CT掃描診斷儀,邀請我一同參與。

德國西門子公司在醫療儀器設備行業久負盛名的龍頭老大,它產品質量之高,工藝製作之精良當時都是世界之最,有口皆碑的;當然了,它的價格也高得不可攀,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學校87年從日本買了一台東芝的頭部CT就已經是孤注一擲的壯舉了,西門子的價格那時在日本東芝之上的。 

會議決定有Dr.Nillson領頭的四人加我一共五人坐XXX工程師的私人小飛機前往。

插兩句題外話。瑞典是高工資高稅收的國家,具體我記不得了,隻知道那時一般的醫生等高收入者都要繳到50%以上的稅,最多的高達70%。但允許高收入者在稅前購買房子,豪車,飛機,汽艇等昂貴的東西,所以,那時聽到他們很多人都有別墅,私人小飛機和私人遊艇的。

Dr.Nillson讓一個跟我住得很近的工程師來接我,記得那人叫道格拉斯?長得不像瑞典人,大頭方臉的,人看上去熱情大方,瑞典人內向靦腆拘謹的人比較多。最後Dr.Nillson突然想起我是個外國人,到德國要簽證,坐私人小飛機一樣需要簽證。讓我趕快到移民局去辦理簽證,記得說是二天後的周四早晨六點半出發。

我去了移民局,移民局告知到德國的簽證最快要一個星期。我沒有追問可不可以加急。因為到移民局去的路上,回想開會時,那些瑞典人聊到機器采購時的滔滔不絕,到德國喝酒的興奮樣子,都讓我感到他們是儀器設備行業的專家裏手,與他們相比,我是此行的小白,國外人地生活習性的生疏,加之語言的障礙,雖然隻三天,覺得與四位男士一起去,太挑戰自己了。我決定放棄,回去就以簽證趕不及匯報給Dr.Nillson, 取消了去我向往的德國慕尼黑西門子公司參觀之行。

一九八八年十月底(?)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Dr.Pettersson給了我兩張入場券,讓我跟我的先生一起去。(待續)

瑞典隆德大學校園,我完全沒有這噴水池的印象

沒有去成的德國慕尼黑西門子公司大樓

以上均為網上借圖。謝謝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