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槍擊案,買房就要買槍?
文章來源: canhe2022-05-31 23:59:16

美國校園槍擊案,買房就要買槍?

5月24日發生在德州Robb小學的槍擊慘案震驚世界,19名9-10歲的小學生和兩名教師不幸遇難,引發世人對美國槍支問題的熱議。

美國大規模校園槍擊血案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十年前美國Connecticut州 新鎮 Sandy Hook 小學的槍擊血案使得21名學生和5名教職人員倒在槍擊的血泊之中。

在網上看到這些天真無邪孩子們的可愛笑臉,心裏說不出的難受。

記得2012年聖誕節前,看到電視上breaking news,Sandy Hook小學發生血腥槍擊案時,我和團圓媽媽都驚呆了,不約而同地想到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團團,仿佛歹徒走進的是團團的校園。我們為團團在學校的生命安全擔憂,為讓團團如何應對這樣的突發事件苦思冥想,為如何跟團團說這樣殘酷的事絞盡腦汁,我們不忍心在孩子幼小稚嫩的心上捅刀子,劃粗線條。

團團放學回家後,媽媽不得已地跟團團提起這事。問他的老師有沒有跟他們講別的學校發生打槍的事?團團一反平日調皮的樣子,一臉嚴肅,答非所問平靜地說,”我就裝死,躺在地上不要動。”團媽鬆了口氣,又問”老師教你們的嗎?“,”沒有,自己想的。“我心裏暗自為團團的機智叫好,但眼眶已經濕潤,這麽一點小的孩子就要思考這麽沉重的話題,太難為他們了。團媽趁機叮嚀兒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多留意周圍,不要隻管自己玩自己的(團團的問題)。。。這校園槍擊血案的背後不僅是死難者家庭的傷痛,也讓無數個家庭憤怒和惶恐,帶來思考。

這次整理給團團寫的成長日記,重讀2012年8月12日一篇“let's make 奶奶mummy”我恍然大悟,團團懂得裝死,一定是從兒童地理雜誌中的mummy得到的啟發。

記得剛到美國時,九十年代初,多次聽到各種槍擊事件,有家裏人吵架最後開槍解決對方,有孩子好奇想玩父親的手槍,不知手槍是上了膛的,結果打死了父親,有一個日本留學生到朋友家party,敲錯了門,被那家持槍的主人叫他不要動,也許是他沒聽懂,轉身離開,被那屋主從背後開槍擊斃,而那屋主因是自衛被判無罪,。。。不一而足。我很不理解,為什麽美國允許民眾擁槍?為什麽打死人可以不要償命?我被告知的是,在美國民眾擁槍是憲法規定的,是民眾享受的正當防衛的公民權利,槍支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部分。我還為此請教過居住美國的老華僑,老美朋友,他們幾乎對老百姓有槍都不以為然,雖然我問過的人中有槍的與無槍的一半一半。

第一次買房時,就有朋友說買房就要買槍,用於保衛自己的家園。我跟先生提及過買槍的事,他的觀點又不同。他說即使我敢於向入門的歹徒開槍,甚至將歹徒打死,我這剩餘的人生不會好過,會因殺過人而內疚一輩子。言外之音就是不要買槍。

我的一位台灣同事,她就是買房和買槍要同時的讚同者。她告訴我,他們夫婦一人一把手槍,她的一把女式的,樣子好看極了。在射擊場學開槍時,她很得意自己的成績比老公好,命中力高。結果有一天半夜,她說她在迷糊中聽到槍聲了,趕緊起來從枕頭底下摸出手槍隱蔽在門後,準備襲擊進屋的歹徒;結果是虛驚一場,她回顧說我當時的手抖得厲害,子彈都上不了膛,低頭看,更是狼狽不堪,一隻腳光著,另一隻腳襪子隻穿了一半。哈哈!問她聽到的到底是槍聲還是路上爆輪胎聲,她都說記不清了。這位朋友在我眼裏還是位很有膽識的女強人。此後我就打消了要買槍的念頭。

我雖然沒有買槍,但對槍擊的恐懼在內心深處卻一直揮之不去。因為德州的槍支管理特別地鬆懈,這次小學槍殺案的罪犯年僅18歲,在生日當天就合法買了搶,第二天就行凶了,他行凶的計劃一定蓄謀已久;德州紅脖子暴躁脾氣的居多,據說有人”路怒”嫌前麵的車開得慢,就開槍發泄了。。。。防槍擊也是防不勝防的,隻能聽天由命了。

今年的五月美國一連三起槍暴屠殺事件:紐約水牛城超市10人死亡,加州一台灣基督教長老會一死五傷,加上德州Robb小學大規模槍擊案,讓鮮花盛開,陽光明媚的五月成了美國曆史上至黑的一頁。這再次激發人們對改革控槍枝措施、禁止出售攻擊型武器的強烈反響和呼聲. 人們對總統們“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槍支嚴控管理很失望,槍殺慘案後的降半旗,祈禱和安慰以及聲討罪犯固然重要,但人們更希望看到政府行之有效的嚴控槍支措施,真正地珍愛人民特別是孩子們的生命,不能讓美國的孩子們承擔在入校時接受金屬探測儀人身安檢,在學校封門接受反恐演習,讓上學成為家長和學生都誠惶誠恐的事情;學校應該是和平自由和尊嚴的所在的地方,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在學校要有保障,要使家長們放心。

嚴格有效的控槍管理迫在眉睫,讓美國的槍支管理真正忠於憲法宗旨,使美國社會成為真正的公平、安全、福利和自由的社會,使我們自己和後代真正得享自由。

 

照片均來自網絡,謝謝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