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過年—蒸年糕
文章來源: canhe2022-02-06 20:36:00

記憶中的過年—蒸年糕

撣好簷塵後,人們就開始忙碌辦年貨,各商店和菜市場也推出許多應景年貨。

那時母親一人工作撐著一個上有老母下有六小的家庭,母親會應景買年貨,但我不記得過年有吃香喝辣的激動,也沒有穿新衣,領紅包的期盼,有一個印象深的事就是到後頭阿姨家蒸年糕。

後頭阿姨據媽媽說是一位遠親,但因住得近,來往比較多。年近時,後頭阿姨家就會請蒸糕師傅上門服務,在中堂(客廳)中央支起一隻大爐子,旁邊是一張比乒乓桌子還長的大桌子;來客都是左鄰右舍,自帶糯米,十斤(我猜的,也許不止)一籠起蒸,也可以兩家拚蒸一籠,我們家雖然是個八口大家,但隻是與人拚蒸,“合夥人”都是熱心的後頭阿姨給找好的。

蒸糕應該用糯米粉,但我記得的是我抱了一袋米,一小包糖去的,那洗,淘,浸米的步驟完全不在記憶中。

年糕一般分紅糖,白糖和無糖三種,白糖年糕通常撒上桂花,做成桂花糖年糕。爐子上大鍋裏的水燒開後,糕點師傅就分門別類地把拌好糖水的糯米粉均勻地撒在蒸格上,上籠蒸一個時辰,大概半個小時吧!?整個客廳熱火朝天,霧氣騰騰,彌漫著糯香味,絲絲甜津津的味道,最開心的是圍觀的孩子們。糯米粉蒸熟倒到大桌子上,這時是蒸糕最高潮的時候,孩子們等的就是這一刻—吃”漲粉“。漲粉是未被壓緊成糕前的半成品,鬆軟香糯,不管蒸誰家的糕,蒸糕師傅都會慷他人之慨,友好地給在場的孩子人手一塊。因為漲諧音長,漲粉寓意吃了會長高的粉,是大人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期許。

孩子們吃完都散了,做糕師傅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他們挽起袖子,用木棒敲打,雙手甩打,揉和,直到壓緊成條,稍冷卻後就切成磚頭塊大小的條糕,像骨牌一樣搭起來冷卻,大功告成!

無錫人過年喜好蒸糕糰吃糕糰(糰子比較容易,家家都自己動手做),是習俗,更是一種文化,是人們對團團圓圓,甜甜蜜蜜,蒸蒸日上,節節高升的生活願景的向往。

以下四圖均網上截圖,謝謝原創和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