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脂批“南直招禍”正是何焯父女的親身經曆
文章來源: 唐乾硯2014-04-04 06:45:20
認真看看脂批中的一些話,就能知道批語的真實含義及脂硯與何焯的父女關係了。

脂評甲戌本第一回寫甄士隱家被燒。原文是這樣寫的:"不想這日三 月十五,葫蘆廟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 山一般。"在"接二連三牽五掛四"這句話上有段眉批:"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

所謂:"南直召禍",是指何焯受康熙之召到京入直南書房為皇八子之師,不 幸引來入獄和抄家之禍。書中所謂"那些小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其實是隱寫皇八子及其黨羽謀 取皇位事機不密,東窗事發,致使諸多官員接二連三受到牽累的一段史實。不了解這段史實,當然就無法理解脂硯齋的上述批語。

可見紅樓夢作者對脂硯的身世是清楚的,所 以會這樣寫,脂硯齋做為“南直召禍”的當事人,對隱情更加了解,所以才會這樣批。南直之禍直接導致了何家的家道衰落,導致了脂硯的身遭離亂。對這段痛史,脂硯耿耿於懷,在脂 批中有多處流露。

例如甲戌本第十三回在"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句上,脂硯批道:"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傷哉,寧不慟殺!"有人認為"樹倒猢猻散"這句話是曹寅的口頭禪,其實不對,由甲戌(1754年)上推35年,時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曹寅早已 去世,不可能再說此話。說這句話的主人是誰?他正是脂硯的父親何焯。

何焯是康熙五十四年係獄丟官,不久獲釋,約在康熙五十七年前後返鄉隱居,在何焯 係獄期間,其蘇州老家曾被抄家,何焯去職返鄉後,看到紅極一時的何府已是七零八落,一片蕭條的景象,發出"樹倒猢猻散"的感歎,事在情理之中,此時的脂 硯是唯一能慰藉何焯受傷心靈的掌上明珠,脂硯能清晰地記住其父生前反複念叨的這句口頭禪,並在批書時發出悲歎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這是一例。

再如甲戌本第 一回寫英蓮,在"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八個字上,有一段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誌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按何 焯係獄主要是因為他在返鄉守製期間,將自己的幼女留在八皇子家托養,為皇四子所參奏,加之何焯回鄉守製期間,曾四處活動,為八皇子拉攏官員穿針引線,此事 也被他人密奏康熙,引起康熙的反感與震怒。龍顏大怒的康熙一麵將皇八子怒斥一通,一麵將何焯關進大獄,一大批與皇八子、何焯關係親密的官員受到罷免和牽 連。何焯眾多有才華的門生弟子從此失去進身之階。正是有感於此,脂硯才會在"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八個字下寫出這樣沉痛的長段批語。不了解這其中的隱情, 是無法理解脂批這段話的真實涵義的。

除了上述三例外,還可以找到一些批語與脂硯身世有關,這裏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值得一提的是,何焯晚號茶仙,精於茶 道。紅樓夢中妙玉精於茶道且有很名貴的茶具帶入賈府,這大約也能作為妙玉有何焯之女身影的一個旁證。

其次,何焯是蘇州人,又是康熙朝的著名學者,且擔任過皇八 子之師。曹寅曾任職蘇州織造,且與八皇子關係密切,曹家與何家有深交關係乃情理中事。

何焯“去世”後,雍正繼位,何氏後人惶惶不安,在蘇州過活已不安 全,隨時都會有大禍臨頭。脂硯在父親的指點下,投奔曹家,隱姓埋名尋求保護是最好的選擇和安排。曹家因感念舊時與何家的交情收留脂硯並給予禮遇也屬正常。這是從事理上看脂硯進入曹家藏身有其可能性與合理性。

再從存世的實物來看。脂硯齋所用之脂硯,文革前尚存,《文物》雜誌 1973年第二期曾刊出此硯的實物照片,並介紹說該硯原為明代江南名妓薛素素所有,硯側刻有"脂硯齋所珍之研其永保"十個隸字。硯背刻有明代著名文士王樨 登題詩"調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點,餘潤拂蘭芝。"硯匣底部刻有"萬曆癸酉姑蘇吳萬有造"字樣。象這樣名貴的硯台,一般人家很難擁有,何焯是大 收藏、大鑒定家,擁有這樣的名硯實屬正常,傳給其愛女珍藏使用也很正常。此硯後來成為曹雪芹與脂硯齋參與創作、評點《紅樓夢》的得力工具。

脂硯在離開曹府後, 即以此硯為號,繼續過隱姓埋名的生活,這其中實有萬般的無奈和隱痛。"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在《紅樓夢》這部不朽名著中,凝聚了父女翁婿姐弟愛人無盡的歡樂與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