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跳橋所引起的反思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9-04-26 07:02:49

 

抑鬱症離女人到底有多近

最髒蔬菜水果黑名單,看誰榜上有名?

 

前幾天上海盧浦大橋17歲男孩跳橋的慘劇,引起了所有看到視頻的人的震驚和痛心不已。一個花季少年,在母親麵前瞬間消失,據視頻記錄的畫麵,男孩從車裏衝出到跳下橋,隻有6秒鍾。試圖拉住孩子的母親,眼看著兒子翻身墜入橋下,那份痛徹心扉的無助痛苦與絕望,令人心碎。

據說,這個男孩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遭到批評,母親接了他後,在車上又不斷的責罵。雖然,這個事件,我們無法得知這少年到底經曆了什麽,但這件事所呈現的家庭原因和情緒管理對人的重要性,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的深思與探討。

負麵情緒是個暗藏的殺手,控製不好,可以製造一個又一個悲劇,將美好的家庭瞬間摧毀。聖經箴言裏告誡人們,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製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中國大部分的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學業,不惜一切代價,幾乎個個殫精竭慮,寧願付出所有也無怨無悔。但是,卻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心理建設和情緒管理。

假如這個母親知道,她和兒子在世界上的時間和緣分,隻剩6秒;假如時光可以倒流6秒,這個母親和兒子,將會怎樣選擇呢?

毫無疑問,這位母親一定可以立刻控製住情緒,及時閉嘴,為自己的負麵情緒踩一腳刹車。這個孩子,如果在學校和家裏受過情緒管理的訓練,也會用另一種方式和態度來對待母親的責罵。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1. 情緒管理,需要從小抓起。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孩子三歲時表現出來的一些性格特點,假如父母沒有及時的加以糾正引導,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將對孩子的品格塑造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玟瑾教授,曾告誡父母,06歲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時期。孩子生下來,父母一定要親自帶親自養育。因為這個階段,是孩子發展情感,言語,社會性,認知,觀念,和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更重要的是,03歲的孩子,對父母產生的一對一的依戀情感,是孩子能夠發展出穩定,有安全感的健康性格的基石,是親子關係的感情基礎。

沒有從小辛苦養育自己孩子的父母,失去了與孩子建立這種早期情感依戀的機會,缺失了這段情感建設,也就失去了管教孩子的情感基礎和資格。6歲之後,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對孩子管教越嚴厲,就越可能會產生反效果。更別提,那些被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與父母缺乏緊密的感情基礎,長大後即使來到父母身邊,親子關係也會產生很多問題,如果處理不好,親子之間甚至還可能反目成仇。

被李敖稱作台灣最聰明的女人,著名主播陳文茜,從小由外祖母撫養。在她17歲時,外祖母去世,才回到她的父母家裏居住。但她在很多訪談節目裏,一直稱自己從17歲開始,就是孤兒。並認為住在父母家裏的那段時間,是寄人籬下,並與父母,尤其母親完全合不來。這種早年親子感情的缺失,在日後是很難彌補的。

對於如何對孩子從小進行情緒管理的教育,李玟瑾教授講了一個她自己的例子,可以作為年輕父母們的參考。

她女兒大約三歲多時,因為看到一個玩具,在商店裏又哭又鬧不依不饒。李教授並沒有像一般家長處理這種情況的簡單做法,要不嬌生慣養順著孩子的心意,要什麽給什麽;要不就立刻對孩子簡單粗暴打罵體罰教訓。而是,將哭鬧的孩子帶回家,將她放到臥室裏,把門關起來,自己心平氣和不溫不火的坐在孩子對麵,並對她說,“你現在可以繼續,等你什麽時候哭夠了,鬧夠了,咱們再說話。”

假如孩子繼續哭鬧,就讓她繼續折騰。並且給她洗個幹淨毛巾擦把臉,任她繼續表演。隻要提前把臥室裏,可以磕著碰著的具有潛在危險的物品收拾好,此時她怎麽發飆撒潑打滾,甚至撞牆都不要管,就是不動聲色的看著她鬧。

家長需要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教育和傳遞的信息是,她喜歡或需要任何玩具,可以說明理由,和父母商量。但是,利用這種無理取鬧,要挾的手段,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等到孩子鬧夠了,還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然後再給孩子講道理,說明為什麽不買,或什麽時候可以買。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不體罰,不謾罵,不生氣。

雖然,這種處理方式,對父母的耐心和忍耐是極大的挑戰和考驗,但是,為了培養孩子健康良好的性格,以及良性溝通的親子關係,是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學習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規矩並不是隻限製孩子一方,父母也應該受到家庭規矩的約束。好好說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基本的素質,更是父母需要終生持續學習的功課。任意的對孩子發怒,發飆,怒吼,壓製,體罰,是培養情緒失控孩子最好的示範。

 

2.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

是一門藝術,語言也是情緒管理的通道。從小鼓勵和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通過發飆發脾氣要挾自殘的情緒宣泄方式。健康理性的溝通方法,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感受和想法的孩子,內心的壓力可以及時得到疏解,就不太可能選擇過激的情緒化的溝通方式。

在美國,校園霸淩是件非常嚴重的事,無論是身體的攻擊還是語言的攻擊,都是被嚴令禁止的,並且,一經發現絕不姑息。所以,孩子從小在學校裏,無論是交朋友還是與老師和同學互動,都被鼓勵和引導積極的運用語言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勇於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不需要盲從。

小學的教室裏,都有一塊專門的老師給學生講故事和互動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下,老師和孩子都是席地而坐。老師講課時,孩子可以隨時舉手提問題,而不會遭到老師的嫌棄和斥責。在家裏,父母對待孩子,也不能肆意妄為,感情用事。父母沒有任何權利對孩子隨意體罰,以及言語和精神上的虐待。如果父母法製觀念淡漠,隨性而為,搞不好,被鄰居或老師舉報,就可能麵臨牢獄之災。

而國內的很多父母,仍然延續教育的老傳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我愛你,才打你,我愛你,才罵你。然而,真相卻是,謾罵和責打,不是愛,是對孩子身體和精神的傷害,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以強欺弱的淩霸行為。但這種行為,卻是被社會普遍認可和通行的。隻要父母情緒不好,孩子就要遭殃。孩子沒有頂嘴的權利,沒有質疑的權利,沒有辯解的權利。隻有順從,聽話,埋頭做題,衝刺各種應試考試,做一隻“優秀的綿羊”。

 

3父母需要智慧的處理孩子在學校遇到的麻煩

孩子在學校受了同學的嘲笑或受到老師的不公平對待,父母切忌情緒化處理,既不要立刻怒發衝冠,衝到學校與當事人理論;更不能對孩子不問青紅皂白的訓斥,甚至打罵。這些都是懶惰和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其實,此時,最該做的就是傾聽,和一個感同身受與理解的溫暖擁抱,或許就可能將孩子內心的負麵和委屈情緒一掃而光。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原委了解清楚後,再詢問孩子,Ta需要父母怎樣參與和處理這件事?是Ta自己擺平,還是由父母出麵?父母們善於傾聽的能力,並不是先天的能力,而是像學開車,學烹飪,學新技術一樣,是後天學習和不斷實踐得來的能力。

我自己有兩個青春期的兒子,一個19歲上大一,一個17歲上高三。美國高中老師和父母的溝通方式,最常用的是伊妹兒電子郵件。每當他們在學校裏發生不愉快的情況,最終他們都會選擇,自己麵對和解決問題。最多我過後給老師發個電子郵件,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要做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常常告訴孩子,無論他們在外麵遇到什麽問題麵臨什麽挑戰,父母永遠都是他們精神上情感上的堅強後盾,他們內心所有的煩惱和麻煩,都可以告訴父母,而不會受到譏諷嘲笑和蔑視。再大的事,都可以找到辦法解決,天底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除了生死,一切皆為小事。

 

4.對不起”三字價值連城,是治愈親子關係的良藥

父母的步步緊逼,強勢幹預,並不會提高孩子的抗壓力和抗挫能力,而很可能在孩子的心裏造成永久的創傷而不自知。董卿在一個視頻中,提到小時候爸爸對她的嚴厲管教,即使幾十年之後,仍然淚如雨下,難以抑製心中的傷痛。她的爸爸,雖然後來為了這件事,曾借給她敬酒的機會說過,“不要往心裏去”,但是,董卿一直在等他父親的“對不起”三個字,卻一直沒有等來。

父母不是神,不可能在與孩子相處時,時時處處做一個完美的父母。但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尤其當孩子,鬥膽向父母透露這些內心深處的傷害和不滿時,其實是親子關係可以得到恢複和更新的契機,也是父母與孩子修複親子關係的第二次機會,假如把握不住,拒不承認,拒不認賬,拒不認錯,也許孩子內心溝通的大門,就此關閉。

遺憾的是,大部分的中國父母,相信“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彌天謊言,缺乏起碼的自省能力,更別提能夠有勇氣,為曾經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開口真誠的向孩子道歉。沒有道歉,就沒有治愈。

對親密關係的需求,是人類情感需求中最基本的感情需要。健康溫暖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尤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不僅需要麵對學業,同學,父母的壓力,還要麵對自身荷爾蒙變化產生的壓力。他們的思想尚未成熟,思維方式比較容易趨於極端。往往看不到,一個問題,一個困難,其實有無數種解決方案。

孩子從小學會情緒管理,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在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知道轉念一想,靈活多變,退一步海闊天空,了解凡事都有回旋餘地。這種對人性的把握與認知,是人生的一大財富,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助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 令人震驚的殘酷真相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從網上讀了很多網友對這件事的討論。你會震驚的看到,有太多的年輕人,曾經試圖自殺,與死亡隻有一線之隔。他們對父母許多做法的絕望,和難以原諒,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很多孩子,雖然沒有選擇這個男孩跳橋自殺的極端方式,但在心裏,可能已經死過幾回,隻是沒人知道,他們的父母更是無從知曉而已。

美國每年都有一千多名在校大學生因為壓力和抑鬱而選擇自殺。據媒體報道,國內的情況也是令人擔憂,近幾年,高校中的抑鬱症和心理方麵的疾病,比20年前年增加了120倍。

有個警察曾經說過,關在監獄裏的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全是十惡不赦的惡魔,他們中的很多人,隻是被情緒一時衝昏頭腦,激情犯罪,傷人害己,毀了自己的一生。

紅樓夢裏有個人物,既有美貌又有智慧,並且心靈手巧,又衷心又能幹。但是最後,卻因為自己的“爆碳”脾氣,搞的眾叛親離,孤獨淒慘的死去。她就是有故事的撕扇補裘俏晴雯。林語堂曾說:“晴雯壞處,在其野嘴爛舌。但是人生在世,以為任性天真,無所顧忌,也是不行的。”

惡劣情緒就像病毒,是可以傳染的。尤其父母不知收斂和控製自己的惡劣情緒,隨意向家人和孩子發泄,遷怒與孩子,對孩子非打即罵,不僅無法建立融洽親密的親子關係,而且,孩子還會將父母的臭脾氣和不可理喻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像複印機一樣全數複製下來,等到孩子漸長,有了自衛和反擊的能力,就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對情緒管理的駕馭,也是父母影子的投射

最後用喬布斯喬幫主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共勉:“人生短暫,過著過著你就沒了。從死亡那天開始想起,就知道你今天該做什麽了。”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