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杠精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8-12-07 11:06:44

 

小中男為什麽大多不願與家長溝通

感恩節火鍋,可以治愈所有的文藝病

 

我家二少,像塊頑石。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對我們的要求,常常膽大包天的說“No”。試圖跟他講道理,他便立刻變身刺蝟,任你幾路去,他隻一路來,狗咬刺蝟,無從下口。

二少,麻煩你把碗刷了吧?”

Nowhy me?”

二少,請把自己的房間和廁所打掃一下吧?”

No Way Jose!”

二少,院子裏的草需要割了。”

HellNoNo body got time for it!”

聽到這種大逆不道的回答,是不是會有小李飛盤的衝動?

絕壁沒有。

好吧, 沒有是不可能的。

隻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冷靜而果斷的,打開電腦追劇;或者上劃船器劃個大汗淋漓;要不,刷手機刷到樂此不疲。

退一步海闊天空,轉一念,柳暗花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媽卷土重來十分鍾不遲。

在天人交戰的關頭,當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被挑戰到暴發的臨界點時,必須給自己幾分鍾冷靜的時間,時刻牢記和隨時提醒自己真正的和最終的目的。碗需要刷,衛生需要打掃,草需要有人來割......。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分工合作,彼此服侍,各盡其責。

況且,勞動創造智慧,勞動產生感恩之心。

假如,等我滿麵春風的回來,看到該做的還沒有做,每五分鍾,就和顏悅色的到他耳邊提醒一次,同情耐心而堅定。無論是什麽神仙,都不大可能再集中在他所幹的事上無動於衷,不管他是和朋友眉飛色舞的講電話,還是興高采烈的打遊戲,還是拚命趕工希望完成已經晚了三秋的作文。

My God, Stop Bothering Me, I do it in 5 minutes.”

然後,二少會毫無懸念的發現,悲哀的意識到,需要做的工作,需要負的責任,不會因為他說No,而自動消失。

二少還擅長給我們每人的行為定性,老媽接他晚到,需要他走出校門步行5分鍾,叫做irresponsible ;老爸給他進行憶苦思甜教育,便是very childish;哥哥無法回來參加他的音樂會,當然是“重色輕友”。當問到,他自己怎樣評價自己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的宣稱,“當然是這個家的驕傲啊。”我張口結舌無語的境界,就是這樣被煉成的。

青少年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聰明。而聰明人,往往沒有時間糾纏;響鼓不用重錘敲。

趨利避害,本是人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包括以前的自己在內,悟不透這個道理,往往被情緒控製大腦,隻圖一時痛快,以為除了爆炸一場,大罵一頓,別無選擇,就會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難怪,很多家有杠精的家庭,常常會發現自己身處硝煙彌漫的車禍現場,像被颶風洗劫過後的景象。其實,完全不必經曆這種疾風驟雨的洗禮和摧殘。

與孩子傷和氣傷感情的事,是父母能做的最折本的買賣。

所以,適當的掌握一些反偵察的手段,反其道而行之,四兩撥千斤,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些杠精青少年,利用故意激怒父母的手段,來探知父母的底線,以便爭取更多的自由空間和話語權。他們嫻熟的了解父母情緒的按鈕,屢試不爽。自以為很行的父母,除了色厲內荏暴跳如雷威脅謾罵,最終被發現,隻不過是一隻黔驢技窮的紙老虎。

早上起床吃飯出門,曾經是我的噩夢。後來與我家二少共同成長,並慢慢達成共識。大約從初中開始,恬靜美好的清晨時光,從將責任還給二少開始。老媽隻管按時做好早餐,裝好午餐,喝茶看風景整裝待命,不管其它。自己睡過頭,自己負責。老媽能做的隻有提前反複的提醒和耐心樂見其成的等待。

良好的習慣,必須自己養成,父母再無所不能,也無法包辦和替代。

有些段位更高的杠精,和顏悅色的請求,未必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要配合更加進階的組合套路。

當二少看到,我會因著他的作為而拒絕配合他的請求時,他會揚言,“Momyou should do what I said , do not do what I 've done,照著我說的做,別照著我做過的做。嗬嗬,己所不欲,卻喜歡加給別人。

當青少年意識到,自己也會有求與人,需要別人的負重前行和無條件幫助時,是一個心理成熟的飛躍。

將別人的付出和無私奉獻,視為自己應該得的,盲目的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需要及早認清和辨識的絆腳石。

任何親密的關係都存在著不等價交換。家庭中的每個成員既接受家人的服務,也同時是提供服務的一員,對家庭和關係有所貢獻。除非,自己生活在真空裏,不靠任何人的幫助和支持。

看清家人之間的依存關係,才能正確樹立獲得與付出的概念,也將會慢慢的將這個概念推己及人,廣泛的用到其它的各種社會關係中。

要想得到,首先需要付出,是古人先賢們早就教導我們的做人的道理。

孩子除了上學完成學業,需要根據年齡在家裏適當承擔部分家務。隻是不要忘了,孩子做完了家務付出了辛勞,父母一定要給與真誠的鼓勵和感謝。

感恩之心,是一切良好關係的基石。孩子隻有在服務他人的勞動中,才能體會出別人的不易,才會產生同理心,同情心。

就像我家二少,在享受每天按時接送,三餐美食待遇的同時,也必須承擔應盡的義務,為家庭有所貢獻。這些大道理,隻有當他平心靜氣高興快樂的情況下,才可能聽得進去。

與青春期的青少年溝通,是需要講道理的。但是,照本宣科冗長乏味的說教,必然會使孩子感到無趣和反感。所以講故事永遠都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良好順暢的溝通需要技巧,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就像工作培訓上崗一樣的道理。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每個人生階段,正如不同的季節。每個季節,有著不同的風景和收獲。

如果有人問父母,你愛你的孩子嗎?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愛。”

然鵝,很多時候,我們卻誤解了“父母無條件的愛”。

什麽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難道是說,無論孩子做了什麽出格的事,我們都要無條件接受,無條件默許嗎?非也。

孩子學習不認真,說謊,拖延,遲到,懶惰,玩遊戲上癮,都是令父母抓狂的行為。這就好比孩子身上的汙垢灰塵,聰明的父母,需要學會將髒水倒掉,而不是將孩子與髒水一同倒掉。對付杠精青少年,隨時保持頭腦清醒,避免被惡劣情緒帶進溝裏。堅定,柔和,持之以恒。抵製的是那些不良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所以,一切因此而起的戰爭與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

膽敢對父母說No的孩子,也通常被叫做叛逆的孩子。同時說明他與父母溝通的渠道還沒有關閉。正是這種時候,父母可以借機探知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更是溝通的契機。

今年十月份國內出爐的《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4年級到八年級的學生家長,最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情況,身體情況,人生安全。而對孩子的道德品質,日常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關注很少。而4年級到八年級的學生,認為最重要的是“有溫暖的家”的比例遠遠超過了“有錢”,“有社會地位”,“有權力”的比例。

一個溫暖平和,可以暢所欲言的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隻有感到安全和被尊重的孩子,才會大膽的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就必須給與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的空間和權利,教給孩子使用掌控情緒的工具。麵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及早調整與孩子溝通的模式。從一個力量型權力型的保護者,象征命令與服從的關係,轉變成平等尊重的對話型關係。

孩子上大學前的時間,是親子關係金不換的黃金時代。等到孩子離巢遠走高飛,再想時光倒流,期盼交流和溝通,此時,連人聲和人影都聽不到和摸不著了。

杠精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晝思夜想,追本溯源,反向推理,終於有了不小的突破。家有小杠精,十有八九會擁有一個資深杠精。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