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已經統領世界,我們還在為跳不跳槽糾結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7-10-13 08:10:26

富士山

 

孤獨求敗

富養二代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

google 上打上India Born CEOs in America, 你就會毫無懸念的看到一張張或老或年輕,或深沉或冷峻的印度麵孔,美國叱吒風雲傲視全球的大公司正在被印度裔CEO全麵掌控。

穀歌CEOSundar Pichi

Adobe Systems CEO, Shantanu Narayen

百事可樂 CEOIndra Nooyi

Master Card CEO, Ajaypal Singh.

......

印度裔CEO已成為美國跨國大公司的一道亮麗風景。關鍵是,他們並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而是來自印度普通家庭的第一代移民。他們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又一批,在美國各行各業崛起,成為領軍人物。

作為同屬少數族裔的亞裔人群,我們中國人實在應該常問自己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當我們還在糾結是否跳槽時,印度人為什麽卻沒有我們中國人常說的職場玻璃天花板?

 

  • 語言

語言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畢竟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他們在英語上必然占盡天然優勢。但是,語言的優勢,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嗎?據我觀察經常接觸的印度人,有做生意的有在電腦公司上班的,他們除了濃重的印度口音實在難懂以外,發的短信也常常會存在語病和意思模糊。我嚴重懷疑,我們中國人的英語水平,與印度人差的會像傳說中的那麽大。尤其在精英階層,難道中國人的英語水平會差到,被印度人隨時碾壓的程度?我想,不管中國人在英語水瓢上表現太謙虛,還是在輿論上出於劣勢。其實,印度人在語言上最大的優勢是,根本不怕露怯。從草根到精英,抓住各種公開場合,該說的說該寫的寫該表現的絕不客氣。即使口音被中國人嘲笑,也擋不住人家此起彼伏的咕嚕聲。

  • 性格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人早就告誡我們,逢人隻講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尤其在職場和官場一定要謹行慎言。禍從口出,人言可畏。所以,中國人對人常有戒心,在職場更是謹小慎微,不敢張揚個性,被動自持,甘於做個老好人和默默無聞的螺絲釘。所以工作之餘寧願打牌上網搞自己的業餘愛好,也不屑參與職場社交發展人脈關係。

印度人與我們在這方麵卻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一般性格比較外向,積極主動敢說敢為,溝通能力較強。他們早早就認識到了,人的技術和能力再強,也需要有個平台來展示,沒有展現的機會,縱有一腔熱血,也隻能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印度人普遍具備能把死人說活的能力,狗掀門簾子,全憑一張嘴。所以,中國人再不服再不屑,除了練好手上的工夫以外,還要注重練好嘴上的工夫。手上的工夫叫智商,嘴上的工夫叫情商。華人賴以生存的平台,還需要華人自己聯手打造。

  • 人脈

即使已達精英階層的中國人也並不缺乏嫉妒心,不喜歡看到同一水平的國人,超過自己。用通俗的話講,叫做氣你有,笑你無。文人相輕,同行相輕,這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惡疾。看看華人國內國外的網民和吃瓜群眾在網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許多中國人是很不吝惜氣力不遺餘力打壓和公雞那些敢於出頭的中國人,和敢於和自己觀念相左的人的。三隻螃蟹關在一起,即使有一隻有逃出去的可能,也會被另外兩隻拉下來。所以,中國人要想在美國職場出人頭地,與印度人平分秋色,要想優秀逆襲,除了有一天華人能夠精誠團結盡釋前嫌彼此扶持提攜,就隻能靠單打獨奏,自求多福。

但是,印度人卻比我們會抱團。他們明目張膽的奉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套路。這是他們的優勢。印度人一般願意提攜後來者。我常去的銀行,因為有了一位印度裔的經理,眼看著印度人越來越多,充斥各個部門。職場就像下圍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將要害部門遍布安插自己的親信,工作起來必然如魚得水,風生水起。人脈布局已成,得天下之勢必成。但願中國的精英們,能夠憑過硬的技術被印度老板重用。永遠不會遇到卸磨殺驢,鳥盡弓藏的局麵。

我們老祖宗也教導我們,從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所有的規矩和規則,都是當權者製定的。不爭取在各個行業出頭做領軍人物,就隻能寄希望於,所有的明規則潛規則,都能照顧到我們華人的利益和前途。

印度人早就明白造就自己人脈關係的重要性。他們通過安排和推薦,使更多印度人持續不斷的獲得更高的職位。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成為了世界500強的掌門人。

  • 行事

華人在美國的精英不在少數,但很少出錢出力提攜本族裔後來者,大多喜歡獨來獨往單槍匹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老婆孩子熱炕頭,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萬事大吉。但印度的第一代移民們,早早就意識到,扶持和提攜本族新移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們許多第一代成功的企業家們,很早就成立了天使投資機構,專門資助印度新移民創業的需求。據說,矽穀有上百個印度人的組織和協會。他們不遺餘力的向協會成員傳授創業途徑和經驗,提供所需要的各種資訊信息,訓練各種技能,並提供運營和資金的支持,一個好漢,三個幫。反觀我們華人,卻常常發生同行華人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我們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專門“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華人栗子。還有居然將自己親姐姐的飯碗也端掉的奇聞異事。

我們中國人其實是非常有經商頭腦的。但是,在創業之初,能夠抱團支持和資助起步創業者的,我也隻聽到過在美國將不肥(Buffet)做得家喻戶曉的福州人。

 

  • 專業

我們中國人學專業的路子,顯然大部分是奔著飯碗去的。可能因為我們的父輩們挨過餓,被物質極度缺乏的噩夢纏繞過,知道有個鐵飯碗有個金飯碗是人能夠活下去的首要條件。我們這一代,雖然沒有親自挨過餓,但親耳聽到過父輩挨餓的故事。所以,即使來到美國,中國人還是將所學專業是否能夠找到一份體麵而賺錢的工作,視為人生頭等大事。至於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就不去考慮了。

隻要能夠通過專業,找到一份穩定而有可觀收入的工作,就是好專業。而且,一般隻單純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累積。所以,矽穀湧現了不少專業知識和能力一流,但是卻對職場人際關係一籌莫展,一竅不通,懷才不遇,或者不屑一顧的高科技工程師。

我們中國人是聰明的民族,從來不缺聰明人。但是太過聰明的人,往往算計過於精細,可能就不願意下笨功夫,做事很容易淺嚐輒止。中國人更不可能在通過熱門專業找到好工作賺了大錢之後,去無事生非,黃連豆用嘴咬,自找苦吃,麥糠擦屁股,自找麻煩的再去學商業管理。

這兩天為寫這篇文章,我專門上網查了這幾位在美國功成名就的印度裔CEO的履曆和背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他們不僅都有強大的專業背景,豐富的工作經曆,還幾乎無一例外,額外擁有MBA管理學位。也就是說,既有理論又有實踐還有經驗。

Google CEO,畢業於Walton 商學院。

Adobe CEO, 擁有Berkeley 加大管理碩士學位。

百事可樂的CEO,擁有耶魯管理學院公共和私營管理碩士學位。

Master Card CEO,擁有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管理學院管理學位 (IIMA
 

商業管理到底是什麽?其實,就是用科學的方法管理人和錢。

在美國的印度裔精英們,將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成功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了輔助他們展翅騰飛遨遊職場的兩翼。

所以,印度移民在美國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他們是幾代印度移民上下傳承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的結果。

事實證明,專業上的巨人,管理上的矮子,是無法駕馭和掌控大局的。而隻會管理,專業空白,也隻能淪為腹中空空的擺設。

我們對待下一代的教育,就不要再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和老路。一門心思將孩子造就成考試機器,強製孩子隻注重爬藤上名校的事,而摧毀孩子的創造力,夢想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實在得不償失。

學習和成長應該是一輩子的事,一定要鼓勵孩子選個擅長並喜歡的領域。

無論學了什麽專業,再不要忽視現代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