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結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7-08-25 02:55:09

 

媲美珍饈美味的西瓜皮水餃(下)

西瓜皮做成的幾款美味佳肴(上)

 

必須誠實的坦白,我也犯了所有中國父母會犯的錯,被感染了輕度名校情結。

哈佛啊,史坦弗啊,MIT啊,聽起來就讓人振奮。如果他們現在任何一個向我招手,讓我去讀書,我會立刻扔掉鍋鏟子,脫下圍裙,義無反顧的投奔光明。老來鍍層金,腫麽也可以炫耀一些日子。

可惜人家並不感冒我這片胖韭菜葉子。

哪涼快呆哪吧。

兒子君子,八月份開學上高中Senior ,卻絲毫沒有老媽為上名校壯士斷腕的決心。我屢屢被自己的上進心感動,任我試圖口沫橫飛的安利各大名校,但家裏這三個男人,居然無動於衷甚至嗤之以鼻。

兒子告訴我,一定會去上大學。至於去哪?哪裏都行。

有種天生我才必有用好男兒誌在四方的淡定。

我發自內心的羨慕美國高中生的自由和命好。什麽都可以自己拿主意,敢於對當權者,甚至對吹胡子瞪眼的老子說不。

有爬藤上名校的自由,也有按部就班甘於恬淡平靜,慢慢長大成熟,順其自然的從容。

上名校風光無限,不上名校一樣前途無量。

在美國,隻要父母不瘋狂施壓,將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和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大考之前,仍然可以心平氣和緊張而有序的按自己的意願申請大學。

莊主告訴兒子,盡力就好。實在不行,最壞將來還可以自己當老板。

快樂比上名校重要。

這是什麽調調啊。

名校情結明明是有傳染性的,我雖然在家裏猛打噴嚏,然鵝,莊主和兒子,卻不為所動具有很強的免疫力。

我看城裏的華人有不少人被相繼傳染,有的還病的不輕,非名校不能過日子。仿佛孩子進不了名校,就是生無可戀,就是人生希望和美國之夢的幻滅。光宗耀祖在此一舉。

上名校當然有著它不可忽視的優勢。比如名校的資源優勢,人脈優勢,名校光環優勢等。

但是,人生就像是場馬拉鬆賽跑,沒有幾個人是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跑完馬拉鬆的。那些以百米賽跑起頭的人,有太多人卻慢慢的被時間所淘汰。

我初中高中時,因為學習不努力不刻苦,被認定沒什麽錢途。所以,每年學校運動都會被體育委員抓壯丁,跑學校運動會的中長跑,400米,800米,1500米樣樣替我報名。

每次聽到這個噩耗,砍人的心都有。但經不住體育委員各種民族大義思想工作的忽悠。

在此,我必須吹一下“好漢當年勇”的豐功偉績(童鞋們,借機自我吹噓的手段,要學起來)。初中高中校運動會的中長跑,從未失過手,年年第一。有一年還破過學校長跑記錄。

我其實沒有什麽優勢,也沒經過正軌訓練。就是抓住了幾個關鍵。

首先,80%的選手將精力放在起點,唯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跑1500米,起跑點在一定範圍內隨便站。其實,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十分小心。因為,起跑的時候,人人都想掙到最有利的地形(起跑彎道最靠裏的地方),一窩蜂嬸兒的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不管不顧。每次都會有幾個同學被絆倒。

被絆倒,也不是什麽要命的事,爬起來再跑就是了。但是這一枝節影向情緒。這幾個被絆倒的同學,往往氣衝丹田悲憤交加賭氣退場。

老娘不玩了。

我在跑1500 米時,自知搶不過氣勢過人的選手,都是選最後或最靠邊無人問津的位置,避免被擠倒或被絆倒,最起碼保持安全保持心情。

跑出去100米後,那些以跑百米速度衝刺的,無可避免的慢了下來。人的精力和體力總是有限的。

其次,選擇目標。

一般一兩圈(每圈200米)之後,就會出現明顯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這時,我呼哧呼哧的跑來了,緊隨第二名之後,並且距離第一名不要太遠。

跑過長跑的人都知道,長跑需要的是耐力,毅力,速度,還有節奏和策略。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條件。第二名是我的領跑和陪練。沒有第二名,我自己無法堅持到最後衝刺。

通過跑步,我總結出的經驗是,最好不要早早的搶做第一名第二名,要保存體力。因為第一名,第二名高高在上,壓力過大,想要保持第一的心太重,非常容易分心走神兒。在長跑的過程中,第一名,第二名無一例外的會不斷的回頭斜眼,緊張提防著我的動向,看看有木有不軌企圖。

第一第二名,也非常容易被虛幻的勝利衝昏頭腦,造成驕傲輕敵,誤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穩操勝券。但沒想到,冠軍頭銜卻會像煮熟的鴨子,頃刻間輕輕飛走了。

我跑步心無旁騖從不往後瞧,隻向前看。當還剩最後兩圈的時候,再開始慢慢加速,輕鬆越過前兩名,此時拿出百米衝刺的速度,在同學們的歡呼興奮和哀嚎絕望聲中衝向終點。

上名校隻是人生馬拉鬆賽跑中的一站而已。

人生通往成功,通往幸福之路有千百條,條條大路通羅馬。

對於有些還不成熟的孩子,既使勉強被推上了名校,如果專業不對路,環境不舒心,課程壓力過大,心理調適不及時,反而會成了挫傷其自信心和上進心的雙刃劍,而成了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上不上名校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沒有直接關係,與孩子將來的幸福快樂與否也沒有直接的關聯。

有一個常來我們商店買東西的陽光帥哥,高中畢業後沒有馬上去上大學。而是找了一份收入不錯的修馬路的工作。兩年後,終於明確知道了自己將來要做什麽,學習汽車修理,今年再回學校去學習。他每次來店裏,都大談自己的理想計劃,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除了佩服他也更佩服他的父母。能夠與兒子和平相處,不以自己的意誌為聖旨,坦然處理孩子在不成熟時所做的不成熟的決定。我想,這種事,要是發生在崇尚名校至上的中國父母的家裏,是不是會發生火並而頭破血流?

看看在各行各業取得各種驕人成績的牛人,他們身上所展現的素質和修養,往往未必是來自擁有名校的閃光頭銜。

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幸運的成分,有健康的體魄,有自我覺醒和自強自立的內心,有敢於冒險的精神,還要有持續不斷堅韌不拔的學習能力。躋身名校,就意味著從此登上人生巔峰,未來就可以一勞永逸,是自欺欺人的致幻劑。

看到網上有個調查,名校畢業的學生,隻會在工作的前三年享受其影響力,再往後,是蒸蒸日上,是停滯不前,還是每況愈下,則取決於學曆和畢業學校之外的條件。

絕大多數的人,大學畢業就等於與學習告別,預示著學習的結束,就意味著停止成長。剩下的時間,便是拿著穩定的工資三飽一個倒的混日子。

圖中的這本書,是我果斷省下一杯咖啡,為我自己專門購買的。決定投資這本大部頭作品,主要是因為便宜,其次是,我需要在兒子高中,和報考大學的過程中,避免過度幹涉,與兒子保持適當距離。這本592頁的磚頭塊,比一杯星巴克磨鐵還便宜,不好好閱讀都對不起作者。

書中首章就直接教育高中生的父母,在孩子申請大學時,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孩子主動向父母尋求建議,那是父母求之不得,趕快傾吃奶的力氣給予協助(原文是說By all means)。但如果孩子對自己的專業,和所選學校自有主張,不喜歡父母說三道四,橫加指責。那麽,父母最好知趣明智,不要做費力不討好,甚至討人厭的自以為是的導師。

自己的那兩把刷子和格局,很可能早就禿頂掉毛而跟不上形勢。

做孩子的朋友和谘詢師,是書中給父母的誠懇建議。

昨天在網上看到幾年前的一場中國達人秀,12歲的馬子躍上台的時候是由其父親(幹爹)緊緊拉著手,並且由幹爹伴唱而唱完了整首歌曲。

矮大緊高曉鬆非常粗魯的給他幹爹按了幾次叉。說他幹爹唱歌水平純屬來給兒子搗亂,並毫不客氣的請他幹爹站到孩子的後麵。讓孩子自己獨立再唱一首歌。

高曉鬆不近人情不顧馬子躍幹爹的感受,十分無禮,令人討厭。但看到馬子躍麵對成千上萬的觀眾,終於第一次脫離幹爹的手,獨自一人哆哆嗦嗦的唱完改變他命運的一首歌,被萬千觀眾所認識,一顆新星被發掘的時候,高曉鬆的猛藥,也算為他做了一件當機立斷剪斷臍帶絕處逢生的大好事。

該放手時,須放手。

在孩子的成長舞台上,時候到了,父母必須退居二線,隱身幕後,將主動權還給孩子。此時,仍然緊緊抓著孩子不放,事必躬親,凡事橫加幹預,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有時甚至成了孩子成長的最大阻礙。

兒子君子給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離我們家不遠的一個高中,曾經有個學生,對電腦遊戲和寫遊戲軟件十分著迷。為了能有更多時間玩遊戲寫軟件,他和學校達成協議,取得了每天上午11點放學回家的時間安排。放學之後的絕大部分時間,他都用來玩遊戲,並幫助一個電腦公司寫軟件。他的做法,遭到許多老師和同學的恥笑,學校學生顧問曾揚言,他將一事無成,這輩子算是廢了。但是,在考大學的時候,他將自己的經曆如實的寫進了Essay裏,最後居然被Stanford 破格錄取。聽起來,名校招生的任性和幾重標準著實讓人捉急。

中國父母是舍得將錢和精力花在孩子教育上的。與猶太人不分彼此。今年剛結束的暑假,將清華園北大校園,硬硬變成廟會的也隻有中國人可以出全世界任何人民其右。據環衛工人說,來參觀名校校園的父母孩子,所到之處遍地垃圾,三天三夜也清掃不完。

美國的幾大名校,今年暑假也是人滿為患遊人如織。被千裏迢迢帶著兒女趕來朝聖的中國父母,圍了個水泄不通。據目擊者說,到處以勝利者姿態擺拍的遊學團如過江之鯽,笑顏如花“茄子”之聲人聲鼎沸此起彼伏不絕於耳。而且遊學團成員的年齡越來越小,有的甚至隻有五歲。

有些父母們一廂情願的認為,隻要進名校一趟一遊拍照留念,孩子就可以智力倍增,奮發圖強,學習能力爆棚,就可以有朝一日出人頭地。

將美國名校變身迪斯尼和馬戲團,也隻有中國人有這個實力和能力。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中國人是精明務實的民族,走到哪裏都一心一意的搞投資買房產抓孩子教育,崇尚安居樂業歌舞升平,期望建立百年基業代代傳承。到了美國也是初心不改,兢兢業業。

蛋絲,很多中國人也喜歡以各種名義搞小團體主義,編織隻關注自我利益的小圈子。孩子擠進名校,就實現了光宗耀祖的心願,隻等一畢業,就可以一勞永逸的過上高大上人人稱羨的上流生活。至於孩子是不是胸懷大誌和具有回饋社會的責任感就沒有人再關心了。

中國父母舍得花大價錢和精力促使孩子考高分考滿分進名校,但是卻舍不得孩子麵對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社會。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真實的人生首先是需要學會麵對各種挫折。

孩子在附近超市堅持周末打工兩年,所得到的磨練,遠勝過去非洲扶貧兩個星期。

去非洲扶貧不是壞事,但常常卻需要父母的財力做後盾。

美國的高中,一般都對學生有義工的要求。其實,這是很好的對孩子韌性和責任感的鍛煉。但是,孩子所參與的項目,有多少人,是為上名校湊數所做的表麵文章?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基於鍛煉孩子麵對挫折的能力,支持孩子真正關注的項目?

以上名校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上名校的捷徑。中國人聰明過人,許多人武功高強向來都是捷徑高手,八仙過海悟性極高。兩權相較,取其輕。何況額們又有老祖宗傳下來的36種錦囊妙計。

但是,真實的人生和真實的社會,最終卻沒有捷徑可走。

孩子上名校,是大好事。

但是,為上名校,不惜摧毀孩子自身寶貴的天性和優勢,急功近利,即使將孩子培養成全才,而失了個性和本真,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又能走多遠呢?

孩子本身自我覺醒自強自立的上進心被激發,自己的意願與父母的相合,上名校叫做眾望所歸,實現夢想。

孩子的意願與父母的相左,而被逼迫被剝奪被壓製硬要躋身名校,就是重病。

名校情結嚴重的病,得治。

 

 

 

P.S. 孩子準備好了,勇於接受挑戰,恭喜你,上名校是錦上添花。如果還不成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關鍵是能上適合孩子的大學,而不是最好的大學。與家有高中生的童鞋共勉。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