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孩子追求高分是智障的表現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6-11-11 07:00:37

女士們大爺們,咱們中國人有數不清的優點,其中善於考試,擅長考高分,甚至考滿分,是我們民族的標誌。

分,分,分,中國學生的命根兒。

咱們國人的教育理念就是以考試分數論英雄的。

勝者王侯,敗者寇。

考高分者,為王,萬眾仰望;考糊氣的,學渣,拳腳伺候。

許多移民來美的“精英一代”,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教育的“光榮傳統”,攜高分理念的雷霆之勢推陳出新,將製造高分低能的“人才”模式,義無反顧的植入兒女們的學業(血液)中,再接再厲的在美國培養出如出一轍的“精英二代”。

考高分,好臉;考砸鍋,臭臉,或幹脆沒臉。

有一天,在商店碰到朋友,兩句話不離本行,我們的話題一下就扯到孩子學校和學業情況。

咱們這叫什麽教育方法啊,差太遠了,隻能叫放養。你看我認識的郭芬,對兒子要求多嚴格。凡是和學習,考試無關的一切課外活動,全部砍掉。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是做作業,藍後,刷題,刷題,再刷題,老媽找的題,老爸找的題,網上搜來的題,反複刷題。滿分是基本要求。人家學習可不是一般的好,參加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名列前茅的,那叫一個俯瞰眾生的拔尖兒,”朋友羨慕的說。

郭芬可是說了,“咱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不光要和中國人競爭,還要和全世界範圍的精英競爭,不拚命能行嗎?”

我聽了,真是為她朋友的兒子感到悲哀。

得有多倒黴,才能生為郭芬(過分)們的兒子啊!

我們在孩子上小學時,也受另一種試圖培養“全才”的郭芬們的影響,威逼利誘讓孩子學毫無興趣的鋼琴。幸運的是,我們及早醒悟,不再以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虎媽龍爸的姿態,獨斷專行的對待孩子的成長。而是以尊重和理解的態度,歡天喜地的鼓勵支持孩子花時間和精力發掘和追隨自己的夢想。

郭芬們也許很自豪,很驕傲,很有麵子,因為被當做“天才”培養的孩子,放學就像兔子,就像被凶猛獵豹追逐的野馬,馬不停蹄的奔赴父母安排的各種校外戰場,分分鍾都沒有隨便浪費。為考高分,為羅列亮眼的各種名目衝進名校藤校而決一死戰,是“聽話的”“乖乖虎”。

中國少年,常常在各種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獨占鼇頭,但是諾貝爾獎得主呢?真希望,他們能後勁十足。

我相信人的智力水平和長相一樣,有高,中,平之分。如果,你有幸生了智力超常的天才。你的牛娃胸懷大誌,處處表現非凡優異,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各門功課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高分考滿分,還會有精力和時間開發和拓展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有自主自發的動力,智商情商雙高,名校藤校隨便挑。

Word 乖乖!

那是幸事,中國人的幸事。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你家祖上有人拯救過銀河係,當然就該得此上天的賞賜。我嘴上是絕壁不會嫉妒的(最好憋鄙視我的內心)。

但對智力水平在正常範圍內的大多數孩子來說,包括俺家倆個“普娃”(普通娃),一味追求死磕考高分,甚至考滿分,是一種與教育目的完全相悖的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無視和幹脆鏟除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不顧孩子不同的天性和特點,剝奪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實在是對孩子身,心,靈的肆意踐踏,是對孩子的健康和前途的毀滅,是一種接近瘋狂的智障行為。

不斷學習,持續成長,本應是人一生應該保持的態度。

為應付考試而學,為上名校上藤校而學,為名為利而學,是一葉障目一孔之見,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遠。

除了高分滿分上名校藤校,還有更重要的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成為富有感恩之心的人

我做流動餐車生意多年,去過加州許多不同的城市。每年暑假都會在當地招一幫高中生來打工。暑假期間,我們中國父母很大部分都忙著帶孩子旅遊,參加各種夏令營才藝班,見縫插針的為上名校藤校做各種準備和衝刺。這些活動,非常好。但是,除了部分有遠見的父母以外,很多中國父母完全沒有讓孩子“吃苦”的觀念,舍不得讓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裏打工磨煉,看不得孩子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經受絲毫的挫折和壓力,兒子女兒統統“富養”。在生活上,想盡一切辦法,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貼心侍候。不在少數的中國父母真正做到了,對孩子無怨無悔“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溺愛。

難怪,孩子在這種以考高分考滿分,上名校上藤校為唯一終極目標的環境中長大,為滿足虛榮心功利心而奮鬥,等孩子名校畢業功成名就之後,父母麵對孩子絲毫沒有反哺和回饋之心的冷血作為,會失望,會痛心,會心碎。

叔不知,是我們自己頃注了畢生的心力造就了這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有禮有節是學習做人的基本功課

小時候,凡是家裏來客人,父母一定叫我們出來端茶倒水招呼客人,有時還要陪客人聊天。待人接物人情世事兒,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從潛移默化中學來。無論在哪裏見到父母的朋友熟人,一定禮貌打招呼,如果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必定會被責備失禮。

出生在美國的“精英二代”們,卻有許多在學校叱吒風雲的學霸,失掉了或不屑這份中華禮儀。在許多場合,即使迎麵遭遇,也把父母的朋友熟人同事當作空氣,視為無物。

不學禮,無以立。”

我自己的兩個兒子,在我們見不到的場合,也未必能表現出應該具備的禮貌。但是,父母隨時的提醒和不厭其煩的哼哼教導(諄諄教導也行哈)耳提麵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情商的一部分,孩子不可不學。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很難想象,一個在家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十指不沾陽春水,根本不知體諒父母辛勞的寵壞了的公子哥和霸道公舉,會突然有一天爆發滿滿的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這份責任心,不必去非洲援助難民,不用到動物收容所去給小狗洗澡,(這些活動都不錯),更沒有什麽複雜的修煉套路,其實就是從在家裏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小事兒上做起。高中的學生,刷碗,倒垃圾,定期為各個房間吸塵,保持自己房間的整潔,前後院割草,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應該由父母完全包辦,對家的責任每個成員人人有份。我們家割草,加油洗車,清理車內衛生,都是幫主帶領兩個兒子全權打理,老媽隻管開車,坐鎮後勤。凡是屬於“髒,亂,差”的活兒,找他們解決一定沒錯。我的兒子,即使將來沒有名校藤校畢業生的光環,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是手能提,肩能扛,具有獨立思考精神,勇於追隨自己夢想的大男人(隨時吹捧兒子是母親的慣用伎倆,一定牢記啊)。

愛,就是彼此服侍。

童鞋們,我們今天如果沒有花點兒心思,花點時間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那麽將來,就沒有理由抱怨孩子的唯我獨尊,好吃懶做,自私自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父母實在應該化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的學習過程,充分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天性,學以致用。而不是僅僅將注意力完全盯在分數上,為高分為滿分拚命。這樣做,勢必造成孩子必須被迫放棄自己的愛好,興趣,甚至夢想,孩子特有的天分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機會來發掘和培養。

高分和滿分爭取到了,眼花繚亂生搬硬套羅列的表麵文章湊足了一張名校藤校的門票,但孩子的自我激勵精神,獨立思考的品質,創造力和興趣愛好卻被許多父母,以愛的神聖名義逐一抹殺。也許更嚴重,孩子對這種乏味和被強權控製的人生失去方向,失去動力,失去希望。父母含辛茹苦望子成龍,本來要培養人才,卻有可能最終培養出了並不快樂的考試機器。

這就是為什麽,有些學霸出身,名校畢業的“精英”們,在畢業後進入職場三到五年,很可能會被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學校畢業生,殘酷碾壓。有些“學渣”們進入職場,竟然後來者居上,在許多方麵做的風生水起表現突出,而且勢頭不減。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攜帶上帝譜寫的唯一密碼,都埋藏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天分。

不可能每個人,都去作同一種熱門工作。

我們做父母的,有個特別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發現和破解這個屬於孩子的獨一無二的密碼,允許孩子花時間和精力挖掘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包括網絡遊戲上癮,憋想挖坑,哼哼)。

什麽叫成功?

就是一輩子作自己熱愛的工作。

學生上學讀書,保持有競爭力的分數,是對自己學習狀況的檢測,是對自己對老師對父母的尊重,天經地義。但是父母日以繼夜以超常的變態手段,為高分為滿分,為上名校藤校鞭趕快牛,逼迫孩子,扭曲孩子的自然天性,像我們中國獨有的“盆景藝術”,表麵看著精彩好看,背後卻是充滿殘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比高分滿分,比上名校上藤校更重要的,是孩子身,心,靈的健康成長。

為了孩子有個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美好人生,給孩子一些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成長的空間吧。

允許和幫助“精英二代”們,發現自己,拓展自己,成為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怎樣播種,孩子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後記,郭芬是化名,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