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演唱《花妖》,聊聊刀郎現象
文章來源: momo_sharon2024-04-28 18:14:15

上期發“直播間真人演唱,看看我的實力到底如何”時,歌唱達人X瀟瀟姐留言建議我唱《花妖》。

《花妖》我去年八月份就唱過,也發過博客,那版是刀郎伴奏升一個半音,但始終感覺壓抑。三個月後又重新錄製了一版,升了三個半音,才覺得舒服了,音域剛好。

這首歌整體難度挺大的,要把每個音都唱準並不太容易。俗話說,熟能生巧,經過在直播間反複演唱,基本上可以做到演唱自如了,也成了我的保留曲目之一。有時每天、或者隔一兩天就要拿出來吼吼。


去年是樂壇的刀郎年,專輯《山歌寥哉》火爆程度,可以說史無前例。其中《羅刹海市》更是播放率高達300億次,創造了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如果有誰說沒聽過刀郎,感覺就是外星人,直接和社會脫節。

但我並沒有看好其延續性,去年我在視頻號發布了一首填詞作品【孤雁兒·聽《花妖》】,點擊量達到了空前的18.3萬次,留言無數。其中有一些人(不多)認為可以超越《化蝶》,成為不朽的名作;更多人則認為與《化蝶》相比,藝術性差多了,不可能流行太長時間。



我傾向於第二種看法。去年8月份,在博客上發布了“花妖可以超越化蝶嗎?”一文,當時我就提出,如果再過幾個月(今年)還有人反複去聽、去唱這首歌(這些歌,即刀郎《山歌寥哉》專輯),就說明是成功的。

日曆翻過了一年,現在情況如何呢?

去年寥哉橫空出世時,隻要打開抖音,這些歌曲,尤其是《羅刹海市》和《花妖》就不絕於耳。無論是什麽題材的抖音,幾乎都是以這兩首歌做背景音樂,甚至包括詩詞,似乎整個中國,隻有這兩首歌。


不過幾個月時間,如今抖音已經鮮以聽到,如我這樣沒事就唱唱的更是鳳毛麟角。

各領風騷三五個月,去年我如是說,很不幸被我言中。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一陣風,來的時候摧枯拉朽,聲勢浩大,去的時候什麽也帶不走。刀郎的這張專輯,在恰當的時候出世,很是觸及了當時中國的眾多黑暗麵,因而得到絕大多數聽眾的擁躉。遺憾的現在的國人很容易被撩動情緒,但也很健忘。情緒起來的時候,慷慨激昂,大有推翻現有不合理製度,掙脫脖子上枷鎖的豪邁;但很快就會屈服、接受事實,繼續著苟苟營的生活模式。鐵鏈女被人遺忘了,大連打人事件無人提及了,吳鑫宇案偃旗息鼓了。。。太多太多。羅刹海市,終究還是羅刹海市。

當然,刀郎這些歌曲歸根結底藝術性並不是很高,難以達到陽春白雪的高度,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現在樂壇創作可謂空前繁榮,各種新歌層出不窮,有人十分鍾就可做一首曲!我就有不少音樂群,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新歌發布。隻是值得聆聽的實在太少,基本上都是聽一句就得關掉。王立平老師的一首《葬花吟》譜了整整四年,才有人催人肝腸寸斷的藝術效果,四十年了依然不能超越。現在是快餐文化,不問質量,隻求數量。刀郎歌曲就已經是金字塔尖了,也隻能是區區幾個月而已。

所以我喜歡唱老歌,唱經典歌曲。那些歌曲裏,有太多回憶,無論美好亦或痛苦,總能撥動心弦,讓人沉浸其中。

個人意見,如有不同意者請禮貌留言,汙言穢語、人身攻擊等一律請出去!

初夏了,給春天做個總結,用西江月填了(春)江花月夜,春因為寫得太多,這次略過。其餘四首合並為一個長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