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媲美李清照的“蕩婦”
文章來源: momo_sharon2019-10-03 06:33:58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提及唐詩宋詞的。它們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最高峰,是兩顆熠熠閃光的明珠,後世已然不可超越。

宋詞的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陸遊、李清照等,均留下眾多萬古流芳的佳作。其中的李清照更為譽為“千古才女第一人”,其光環亦無人可以超過。

宋朝時,還有一位才女,其詩詞造詣與李清照不分伯仲,但卻不太為世人所知,您知道她是誰嗎?為何落得如此境地?

她,就是南宋朱淑真。她的詞清婉纏綿,幽怨感傷,後世人稱紅豔詩;她的書畫造詣頗高,連後世著名畫家都感歎其畫工為女流之傑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容姿豔麗。才女浪漫,美女多情,才女+美女,注定會發生不少感情糾葛,自古沒有例外。而多情人常被薄情人傷,亦自古如此。朱淑真,就是一個典型。

朱淑真長大了,由父母做主,嫁給了一個小官吏。她也曾幻想過“讀書消得潑茶香”, 曾經作詩勉勵丈夫: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鴻鴿當養就,飛騰早晚看衝天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丈夫一門心思鑽營仕途,喜好美色,置她不管不顧。美好婚姻無望,所追求的理想愛情化為泡影。婚後不久,她便發出了這樣的反抗之聲:鷗鷺鴛鴦作一池,知羽翼不相依。君不與花主,何以休生連理枝?婚姻的不幸使她痛苦異常,她恨透了這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社會。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猶能此工。寧可抱香枝老,不隨黃葉舞秋——《黃花》

她在詩中開始呼喚女性獨立的人格,不願與世俗禮教同流合汙。總有人說,她的詞比之易安,少了磅礴大氣,少了豪邁之情,多是閨閣之情。卻鮮有人言,她的詩更多了一份高潔,多了一份女子的錚錚傲骨。

她是這麽寫,也是這麽做的,開始向封建禮教挑戰。她要與丈夫決絕,追求自己的幸福。並且毫無掩飾自己的心情,在作品中時有反映。

這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一般認為是歐陽修的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質疑,認為是朱淑真所作。到底是誰所著,又是一樁千古謎案。

生查·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
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詞的含義淺白易懂,寫的就是一個少女與情人的約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按那時的說法,無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詞,要比李清照被後人指責:“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來得更為嚴重。曆來男子尋花問柳世人皆覺正常,然而女子追求幸福卻不為世俗容忍。所以明代的楊慎在《詞品》裏一本正經地斥責朱淑真為“不貞”。

朱淑真還寫過一首更大膽的清平樂:

煙撩露,留我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
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最是分攜候,台。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可謂大膽狎昵,也不怕旁人看見便摟摟抱抱在一起你儂我儂!這首詞被道學家引為其與情人私會的證據,還貶斥朱淑真為“淫娃蕩婦”。

朱淑真不管世人眼光,我行我素。幸運的是,她確實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人。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離異後才另覓愛人,還是在無愛的婚姻中出軌,並無明確記載。但根據她實在娘家的情況來看,她最後應該已經跟丈夫分居,縱使沒有得到正式的休棄,不算“大歸”,事實上已經離異。

很遺憾的是她與情人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擄,她與情人在戰亂中離散,她便隻身回到浙江錢塘的娘家。但正是這一時期,流言蜚語的攻擊,家人的不理解,與情人分手的事實,成了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法承受世俗流言與父母至親壓力的朱淑真最終投水而死,以至於找不到屍骨而無法安葬。

據說她死之後,家人將她的詩詞集燒了,隻存留一部分流傳後世。在她死去多年以後,南宋一個叫魏仲恭的人,收集其詩作裝訂成冊,取名為《斷腸集》,並為之作序,朱淑真的詩詞才逐漸被人們所賞識。

因為充滿了對道德束縛的不屑,封建禮規的蔑視,和對心中理想愛情的追求,朱淑真賦予了她的詞真切的感情和孤傲的清高。她反抗的,與之決裂的,不僅是粗鄙不堪,尋花問柳的丈夫,更是整個社會的不公與無情。

留了一部分都能成為自唐宋以來作品最多的女子,要是都沒有燒毀掉的話,她的詩詞該有多豐富!或許也有類似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樣滿懷愛國豪情之作,那麽,千古第一才女的桂冠是否會戴在她的頭上?

逝者已逝,我們唯有扼腕痛惜。

以一首七律紀念朱淑真

七律·朱淑真
文/墨脈

最是佳人沁馥香,風流卻易著寒霜。
才招絕讚偏迷惑,戶閉幽棲倍感傷。
綺夢猶如離夢遠,癡情終被薄情忘。
孤魂遊散無歸處,每讀遺篇欲斷腸。

 

下麵這首歌是我本人填詞的生查子。曲譜采用鄧麗君演唱的《人約黃昏後》,也就是歐陽修、朱淑真之爭的《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七夕
墨脈

坐看牛女星,四麵飛花影。
天上正呢喃,塵世愁誰聽。

長思去歲時,月下心相映。
今夜月依然,隻是風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