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賣菜阿嫂的故事
文章來源: 越live越精彩2016-09-05 17:39:14

2016年9月6日        黎明        雷聲隆隆卻滴雨未下

      阿嫂在我家附近的巴刹賣菜,操著一口不太標準,帶點廣東味的普通話。年逾古稀,身材矮小,一頭黑色的短發中夾著些許銀絲,額頭和臉上布滿了深深淺淺的歲月的痕跡。阿嫂姓甚名誰,哪裏人氏,我不知道,也沒問過她,隻知道自從我2000年搬到現在的家時她就每天在巴刹那兒擺攤賣菜了,風雨無阻。
 
       阿嫂性格很開朗,喜歡說笑,一笑起來就露出了嘴裏那顆缺失了牙的豁口。她的笑容是那麽燦爛,仿佛是一朵盛開的太陽花。一見有人光顧她的攤位,或不買菜隻是路過,不管新老顧客她都會熱情地和他們打個招呼,寒暄上幾句。別看阿嫂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但是記憶力特別好。前不久,我和親家母一道去她那買菜,順便給她介紹了一下親家母。第二次親家母獨自去買菜時她就記住了,還不忘問句“今天你一個人來,妹子呢?”
 
       阿嫂叫我稱呼她嫂子,說起來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去買菜,她笑著對我說:“你叫我嫂子吧,聽起來比較親。”我微笑著喊了聲“嫂子!”,她大聲地應了句“哎!我的妹!”從此,每次去阿嫂那買菜,她都會說“我的妹,你來了。”那熱情的問候,溫暖的笑容,讓人心裏暖暖的。人不多時,她也會和我聊一會兒,問些家長裏短的,像女兒工作了嗎?老公有沒有過來等等。
 
      在我們常人眼裏,賣菜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阿嫂卻覺得不怎麽苦。每天半夜一點阿嫂自己駕車去批發市場批發各種蔬菜,回來後再一箱一箱卸貨,擺好放在攤位上。直到下午兩、三點,巴刹收市了,這才能回去睡覺。所以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年輕人誰願意吃這種苦呢。
 
       阿嫂的攤位在巴刹的角落頭,是間99年使用期,三十多平方米的門麵房,加上門口那塊地方。店裏賣些幹貨,門口的攤位上賣的是新鮮的蔬菜。她一個人雇了三、四個幫手幫她賣菜,一個月下來,收入可觀。
 
       有一天女兒陪我去巴刹買菜,阿嫂看到女兒跟她說話,我才看到她。那天她沒賣菜,言談中得知她把那間門麵房賣了,當時我還問她為什麽不留給子女,她說現今的孩子們都不願意做。聽她說那間門麵是她三十年前花了三十萬新幣(1新幣大約換4.9人民幣)跟政府買的,如今三十年過去了,那點地方翻了兩翻,她一百二十萬新幣賣給別人,新加坡真的是寸土寸金啊!
 
       別看阿嫂年紀大了,腦子卻一點不糊塗,反應也很快,算錢找錢從不會出差錯,也不用計算器。連賣門麵房,簽合約這樣的大事也都是她一手操辦,真的了不起。
 
       退休後,阿嫂說她每天開車出去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聯絡聯絡感情,或者有時出國走走,看看風景。聽起來這樣的日子真不錯。阿嫂辛苦了一輩子,晚年手頭寬裕,能有這樣的生活是很幸福了。
 
       很快地,幾個月過去了。不久前再次路過阿嫂的攤子時,發現她又回來了,又重新開始賣菜了。不同以往的是她以月租1200元新幣的價格從買她門麵房那人手裏租了門口那塊地方,又雇傭了名四川來的婦女做幫手。阿嫂說賣了一輩子菜,不工作的日子不習慣,閑時渾身不自在。
 
       阿嫂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積累了一筆不菲的財富,讓自己晚年的生活沒有一點後顧之憂,真不簡單。她熱情的服務態度,獨到的眼光以及刻苦耐勞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謝謝讀帖,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