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再來(下)
文章來源: 越吃越蒙山人2018-04-18 10:45:58

(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之十七)

 

差不多是在二十年前,千禧年快要到來的時候,那時的當紅影星朱迪.福斯特主演了一部科幻片《接觸》。說實話,朱迪在這部影片裏的表現有點差強人意,沒能達到她在《沉默的羔羊》裏那種惹人回味的水平。但這個電影給我留下的印象還是挺深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講了一個宇宙文明不斷輪回的故事,看完後我當時真的有腦洞大開的感覺。按照原著作者的意思,像是時空轉換超光速旅行這樣的理論和技術,在宇宙中早就有前輩的文明締造出來留在那裏了,等待地球文明的,不過是從啟蒙到接受然後再往下傳遞的使命。

 

這些美國作家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們不是什麽東西都靠臆想,有許多人其實是有很廣博的學識背景,對學術前沿的動靜非常的關注和敏感。像是這種世事輪回的說法,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嚴肅的主流學界的理論構想了,隻不過那是建立在更為廣闊的宇宙演變體係上的推演結論。說到理論構想推演結論這樣的東西,很多時候就是形而上學的產物,尤其是涉及到對宇宙本源的思考,應該是又跑回到先驗論的節拍中去了,因為你即無法從經驗中找出先例,又無法從實驗中獲得依據,隻能是根據現有的知識理論通過邏輯推導總結出來。不過,盡管目前的科學甚至可能是以後的科學都無法驗證,但你也不能把它歸屬到宗教一類,因為這種構想結論不會成為不可質疑的先決條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有人通過對相對論數學等式的變化研究,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後來有一界的諾貝爾物理獎,就頒給了在實驗室裏驗證了這件事的人,這就是“反物質”的發現由來。按照基準的定義,物質和反物質無法相會,當然,你若是硬要撮合它們相見,那就會帶來驚天動地的反應。 丹布朗寫的《天使與魔鬼》裏麵講的就是這個事情。我前邊說過,現在多數科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閉合體,可以把它的形狀想像成為一個麵包圈的樣子。大爆炸理論有一個詭異之處,就是物質和反物質會在重力的督促下最終相遇,相遇的地點是在這個麵包圈的外緣區域。在那裏,來自我們所在宇宙的重力和來自反物質宇宙的重力,這兩種勢力相互撞擊,在做殊死相搏。那相遇的場景肯定是難以想象難以描述的劇烈,但結果會是雙雙消失滅絕,變成了原能量,同時它們完成了維度翻轉(diamentional flip)。應該說,那個我們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原能量,借此翻轉到另一個維度空間去了,對那個維度那個空間,我們更是一無所知。所以,這意思是說,這個宇宙麵包圈延伸到的外緣是個出口,是個洞,這個洞就是下一個維度空間的大爆炸發生的那個奇點所在。

 

拓撲學裏的維度隱含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形象化地理解這個時空翻轉的樣子。下麵,我附上了一張克雷恩瓶(Klein Bottle)的圖片,來說明這個場景。 這個克雷恩瓶的上端入口和它走到外麵的最終出口,混然相連,完成了一個外部空間無隙無痕融入另一個物體內部空間的變化。在這裏,我們要把原來瓶子下端的細小出口插入的物體想象為另一個物體。當然,在我們上麵講到的真正的宇宙時空轉換,其位置,物質,時間,空間等等諸多因素組合的情景要比這個瓶子能展示的要複雜的多,這裏隻能給出一個籠統的概念比喻。

 

好了,看起來宇宙膨脹最終又會歸結為一次極致的收縮,一次從頭再來的起點,這樣的結論是怎麽分析出來的呢?按照大爆炸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一直是在膨脹。也是在上世紀末的時候,有兩組科學家分別發現了銀河的運轉突然變快,宇宙的膨脹在加速。這個現象使得學術界很是困惑,因為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不了這個加速背後所需的能量來自何方。於是,有科學家把這種不知名的能量叫“暗能量”,他們認為,當物質或者星係到了宇宙麵包圈的上層凸鼓處時,就會被重力驅動去匯合下層的反物質。而我們的星係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宇宙區域,它在加速離去。當碰到反物質時,會使我們宇宙所有的物質正反相交後毀滅,這當然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如果那時我們還沒有自行毀滅的話)。這個時間不會是無窮無盡的幾萬億年,我看到在《國家地理》上有人發布的最新預言是,相會的時間大概會是在五十億年之後。也就是說,五十億年後,我們現在參照的時間就終止了。

 

那麽,知道了這樣的宿命,我們人類要做的事情或者說能做的事情是什麽呢?我們的義務是不是把我們的所知所有濃縮給下一個宇宙呢,通過滅絕,通過那個跨越維度的小孔?因為按我們現在的推測,我們也是來自那個小孔,來自那個把時間重設為0的爆發。在這個絕對0點以後的億萬億萬分之一秒內,誇克質子和中子這樣的東西,一下子不知從哪裏跑了出來,數量是十的八十七次方,多得你數都數不過來,它們相互碰撞組合以後,才慢慢有了星球有了人。但是那個比針尖還小的小孔,是怎麽把上個宇宙已經毀滅得蹤跡皆無的東西又生成出來的,最最開始的空間維度又是怎麽來的,還是沒人說得清楚。當然,信仰滿滿的朋友這時就會感到很欣慰,那是上帝帶過來的啊!可是有羅素那樣邏輯頭腦的人就又會問,上帝是怎麽來的呢?

 

(全文完)

 

下圖 克雷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