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與打假
文章來源: 孫燕2015-05-14 12:23:12
以打假聞名的方舟子今五月十三日下午在斯坦福圖書館舉辦小型演講。
方舟子,高挑清瘦,說話聲音平穩,略帶沙啞,音調中級偏下,沒有高音,沒有起伏。打假的經曆被他講得平平淡淡,即使講到打假遇襲也沒有掀起高潮。想象不出這樣一個白麵書生會是一個打假勇士。那拿錘子的歹徒沒有得手,不是歹徒過於愚鈍,就是上帝垂憐天下眾生,刻意為打假留下一顆火種,但願能成燎原之勢。
假貨泛濫成災,民眾怨聲載道,無計可施。靠方舟子一個人打假,他即便把棍子掄圓了,也隻能打到一米半徑之內的,何況各行各業都有造假分子,真不知拳頭應該打向哪裏。談到知識界的造假行為,方舟子尤為感慨。現在各各行業提職都要求寫論文,大家不得不放棄提升本行業的技術水平,而去追求論文的數量。臨床醫生不注重醫術,而是看論文數量,中小學教師不是看教學質量,而是要求論文數量。寫不出來,就抄襲,剽竊,這些逼出來的論文幾乎沒有什麽學術價值。
造假是一種短視行為,最後坑的是自己,但是造假可以急功近利,所以人們還是趨之若鶩,樂此不疲。如果說論文造假是逼出來的,那麽食品的造假則完全是道德問題,這是沒有任何異議的,自私自利,為了一點點利潤而向食品裏摻假,甚至不惜下毒,以至於人人自危。人們雖然對假貨深惡痛絕,但是輪到自己,還是免不了隨波逐流,畢竟造假比造真省時省力省錢,大家都在造假,我不造假我吃虧。
知識分子乃國家民族之棟梁,梁歪則屋斜,則廈傾。嚐到了造假的甜頭,沒有人願意吃創新的辛苦。一個失去創造力的民族如何強勝?GDP的數字後麵有多少科技含量?高樓大廈究竟有多少年的壽命?高鐵的地基到底有多堅實?這些問題你想過嗎?
無論是食品造假,還是科技造假,其實質都是道德問題,道德的滑坡需要幾代人的修複。造假的行為可以發生在任何國家,但是為什麽在中國如此盛行,無所不在,這個問題難得不值得我們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