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隊的民族沒有資格談愛國(圖)
文章來源: AKB482015-05-24 06:43:15


    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1航廈出境的海關及退稅櫃台前,因為有大陸旅客不守秩序插隊,被插隊的河北女子出聲罵了一聲,結果排在前麵一名來自山西的中年男子,以為該女在罵他,回頭對年輕女子揮了一拳。圖為2015年1月23日上午台灣航警出麵調解因排隊問題而動手打架的大陸旅客。

 

不排隊的國家沒有資格談愛國


    在短短3天時間裏,記者先後利用了台北、香港和曼穀機場。無論哪個機場都充滿了中國大陸遊客,且部分大陸遊客的糟糕行為非常顯眼,這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首先是台北機場。來自大陸的團體遊客中,有兩位中年婦女竟然擅自取下用來隔開排隊的繩子,不顧先後秩序地飛快向手續辦理櫃台跑去。因沒有任何人阻止她們的行為,兩個人的手續辦得非常迅速。接下來是香港機場。一批大陸中年男子想要硬擠進隊伍,正在排隊的香港中年男子操一口非常蹩腳的普通話怒斥:“大家都在站排。好好排隊”。這些大陸中年男子垂頭喪氣地退到了隊尾。最後是曼穀機場。大陸團體遊客無視大家都在站排,全都一起湧向手續辦理窗口。泰國工作人員伸開兩手,將遊客推回去,並以流利的普通話提醒:“請站到隊尾”。

 
     一部分大陸遊客的糟糕舉止在中國國內得到了廣泛報道,可以描述的內容或許已經都講過了。在互聯網上,有極端意見認為“應該嚴厲處罰在外國違反禮節的遊客”,但很多意見則認為“原本在國內就沒有主動排隊的習慣,在外國不可能做到無可挑剔”。在報紙的專欄中,記者曾反複表示“僅僅依靠處罰和教育,很難期望提高民眾的文明程度,隻有在社會整體變得富裕之後,民眾才會開始關注禮節”。雖然這個結論並沒有改變,但此次打算從愛國心這一獨特角度來思考排隊的意義。

    排隊的意義在於可以讓所有參與者都平等地行使權利。排在前邊的人比排在後麵的人所花費的時間要多,因此先排隊的人比後排隊的人早獲得辦理手續和購物等權利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後排隊的人先獲得權利,先排隊的人就將吃虧,就會感受到不公平,下次就會不再排隊。如果大家都不排隊,就會導致無秩序和混亂,反而會令所有人獲得權利的時間延長。這樣一來,人們就會認為可以采用一切手段,為了比他人更早獲得權利而躍躍欲試。更有甚者,會演變為向某些人贈送錢物,以更早獲取某些權利的腐敗行為。

     最嚴重的情況是擾亂排隊的行為會從社會整體上剝奪人與人的信賴感。一個大家都不相信他人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缺乏團結精神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在麵對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危機時非常脆弱。由於自己不打算幫助他人,他人也不會幫助自己。人們會產生疑神疑鬼——總是懷疑有人試圖利用危機獲得好處。即使麵對危機,也會相互拖後腿,難以形成大家齊心協力戰勝困難的心理。

     比如說有外敵入侵了。當然,很多人會努力保衛自己的家人。在人和人之間具有信賴感的社會,即使獻出自己的生命,也一定會和侵略者戰鬥、保護家人。這是因為人們相信即使自己死去,整個社會也將代替自己照顧家人。在人們以堅固紐帶聯係起來的社會,不僅是自己的家人,為他人的家人獻出生命或許也在所不惜。能整整齊齊排隊的社會在麵對戰爭等危機時非常強大。

     反過來看,缺乏信賴感的社會又將是什麽樣呢?人們無疑將爭先恐後地逃離戰場。不知道什麽人會在何時何地背叛自己。再也沒有比為其他人戰鬥更加愚蠢的事情了。即使行賄,也有人願意為拿到用於逃跑的飛機票和火車票而四處奔走。哪兒還有時間排隊。所有人都不尊重他人的權利,社會將會陷入混亂。這樣的社會無論是麵對自然災害還是戰爭,都是極為脆弱的。

     那麽,愛國心指的是什麽呢?難道是憎恨其他國家?如果憎恨其他國家,人們可以暫時擁有共同的反感和憎恨,利用熱愛祖國的心理團結起來。但是,這種情緒隻是暫時的。隨著時間流逝,高漲的情緒必將冷卻。如果喪失借助排外意識形成的團結感,人們很快就將分崩離析。抵製外國產品的運動看起來取得了成功,但卻難以持久,或許這正是原因之一。

    愛國心並非憎恨外國,而是熱愛自己的國家。換句話說,就是熱愛居住在自己國家的其他人。沒必要感覺多麽困難,隻要構建能相互尊重他人的權利、相互保持信賴的社會即可。這樣一來,大家就會保衛這個社會。這就是記者眼中的愛國心。沒有必要以激動人心的語言去煽動愛國。隻要呼籲“大家一起排隊吧”就足夠了。

    當然,要提高整體的文明程度需要很長時間。正如記者在報紙專欄中反複闡述的那樣,如果社會整體沒有變得富裕,人們就不會有閑心關注禮節。在中國大陸,部分人不願意排隊,或許是因為仍然存在貧窮。在大城市,沒有住房、住在大樓地下室的貧困階層仍然大有人在。如果是愛國者,應該致力於努力消除貧困,構建所有人都有精力思考禮節的社會。如果中國的所有人都變得能整齊地排隊,在真正意義上強勁的大國就將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提到在機場排隊,記者曾有難以忘記的經曆。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辦理入境手續時,筆者的鞋碰到了窗口前“禁止入內”的標線,越過了僅僅數厘米。於是,強壯的德國工作人員出現了,嚴厲提醒筆者要後退。“嚴厲到這種程度啊”,記者內心深感吃驚。喜歡惡作劇的記者在日本也曾采取相同行為,故意讓腳越過入境手續辦理窗口前的“禁止進入”標線幾厘米,以檢驗日本入境辦理人員的反應。日本雖然被認為對於排隊等秩序維持要求嚴格,但記者卻從來沒有受到過提醒。

    “德國這個國家確實可怕”,這是記者的親身感受。

《日本經濟新聞》 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 宏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