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5日在天安門廣場附近拍攝著名的《坦克人》
文章來源: AKB482014-05-31 07:32:21

1989年6月5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拍攝著名的《坦克人》



Reuters/Arthur Tsang
圖為北京長安街上一名男子站在坦克車隊前麵,照片攝於1989年6月5日。2013年6月4日是天安門事件24周年。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麵之一:一名無所畏懼的男子獨自站在北京街頭阻擋一列坦克的行進,似乎並不懼怕坦克從他身上碾過。

    上述名為“坦克人”的照片攝於1989年6月5日,當時中國政府對要求民主的抗議學生實施了殘酷鎮壓。
《華爾街日報》采訪了這幅照片的攝影師懷德納(Jeff Widener)。雖然懷德納拍攝的這張“坦克人”照片最有名,不過也有其他攝影師捕捉到了這個瞬間,其中包括富蘭克林(Stuart Franklin)、科爾(Charlie Cole)、瓊斯(Terril Jones)和曾顯華(Arthur Tsang Hin Wah)。還有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坦克人”照片,這些照片有時候被錯誤地認為是懷德納拍攝的。

    與懷德納所拍攝的視野較近的“坦克人”照片不同,曾顯華的照片展示了更長的坦克隊列,它們在空曠的街道上行進,向這名男子迫近。他的照片比其他人提前幾秒拍攝,畫麵中還可以看到街邊停著一輛被焚毀的公交車。這輛公交車沒有出現在懷德納的照片中



Reuters/Arthur Tsang
另一個角度拍攝下的“坦克人”照片。



    瓊斯版本的“坦克人”照片是在地麵以水平角度拍攝的。這張照片到2009年才出現在公眾麵前,當時距離拍攝日期已經有20年時間。在瓊斯的這張照片中,“坦克人”位於照片的邊緣部分,麵向對麵開來的坦克。照片前景是一名彎下身子躲避子彈的男子,另外還有一名騎著自行車的男子。

    瓊斯2009年在母校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張照片的文章。他在談到這位又被稱為“無名反抗者”(Unknown Rebel)的“坦克人”時寫道:“他看起來非常平靜,似乎是有備而來,他是不是像一些人說的那樣有精神問題呢?這人似乎被那些跑開尋找掩護的人拋棄了,但又好像是在為他們尋找掩護掃清道路。”




Associated Press/Terril Jones
這張照片攝於1989年6月5日,美聯社在2009年6月4月第一次公開此照片,在這張照片的背景中可以看到“坦克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拍攝了一段視頻記錄了這一情景,這可能是最讓人感到緊張的一份記錄資料。視頻中,那名男子拎著兩個袋子和開來的坦克對峙。當坦克隊停下時,他朝著坦克揮動右手。最前麵的一輛坦克打算繞開這名男子繼續前行,但他又擋住了路。在停頓了一下後,那名男子爬上坦克,似乎試圖要和裏麵的士兵說話。過了一會兒,他跳下了坦克。又過了一會兒,兩名身著黑衣的男子跑過來把他從街上趕走了。

    錄像中可以聽到目擊者在說:你看到那個男子了嗎?有個男子站在坦克前。錄像中還可以聽到遠處低聲的尖叫、歡呼、含糊的說話聲以及槍聲。但聽不到這個男子在爬上坦克時說了什麽。

    “坦克人”的照片在全球各報刊登,很快引起反響。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George Bush)在天安門事件發生數天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讓他感動的不僅僅是這名示威者,也包括照片中的其他主要人物:不那麽受政府左右的坦克司機。

    老布什說,坦克司機的克製令他深信,民主的力量將戰勝天安門廣場的這些不幸事件

    以下是懷德納的原始照片。該照片帶動了相關T恤、海報等的流行




Jeff Widener/Associated Press
圖為天安門《坦克人》照片。



    懷德納表示,同場景的其他照片各有各的味道,就他的這張照片而言,他很高興把路燈拍了進去,這給照片帶來了壓迫感和深度。

《坦克人》拍攝者追述曆史


德納(Jeff Widener)是1989年6月5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拍攝著名的《坦克人》(Tank Man)照片的攝影師。當時中國政府對學生的民主運動實施鎮壓,舉世震驚。

Corinna Seidel
攝影師懷德納。
    懷德納那時是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的攝影師。他最近在六·四事件25周年前夕重返中國,準備出席在香港舉辦的一個他在這一時期的攝影作品展覽。他向“中國實時報”欄目講述了他在1989年拍攝的一些不大知名的照片、他的相機如何救了他的命,以及自那以後他在中國境內的經曆。



你計劃出席香港將在6月4日舉辦的紀念天安門事件年度燭光守夜活動。你感覺如何?

    我認為呈現在人們麵前的將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景象。我在來這裏之前認真思量過了,但在天安門事件過去25年之後,做這件事似乎恰如其分。二十五年前,北京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數以千計的抗議者湧上街頭為民主而戰。

    當時這是一條重大新聞事件,而對我個人而言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我當時險些喪命。很多時候記者必須是無偏見、保持中立的,但記者也是人。我很想知道25年前的天安門事件會有何後續影響,也很想看到這裏的居民會做何反應。


你拍攝的這張《坦克人》與為數不多的同場景照片相比怎麽樣呢?

    那些照片也各有各的味道,不過我喜歡的一點是:我把路燈拍進去了。路燈給這張照片帶來了壓迫感和深度。

    當我看著這張照片時,我實際看到的是我當初拍到這張照片有多麽懸。我沒有把這張照片掛在家裏的牆上,因為每次想到差點兒就沒拍成它,我就不寒而栗。快門速度太慢了,自動相機當時正在調整以求適當的快門速度。以1/30秒的快門來完成一個焦距長達800mm的鏡頭的拍攝,這簡直是不可能的。這張照片的產生是個奇跡。


Jeff Widener/Associated Press
圖片:《坦克人》拍攝者鏡頭下的北京1989
你是怎麽保存這些照片和底片的?

    這些照片還在這兒是相當難得的。這些年來,許多底片都丟失和流落他方了,但是我複製了部份底片並挽救了其中許多。不過,色彩完全複原成功還是最近的事。


在你拍攝的1989年示威活動的照片中,除了這張《坦克人》的照片,還有其他你特別喜歡的照片嗎?

我非常很喜歡《唱歌的女警察》(Singing Policewoman)那張照片。當時的氣氛越來越壓抑,人們變得暴躁易怒,那名女警察幫助緩解了一點壓力。孩子們出來端水給那位警察喝。一些警察同情示威者,但他們不得不執行命令。人們感覺到一點希望,感覺會發生一些奇跡。但人們又擔心局勢會惡化。我記得6月3日晚上,我和美聯社的一名攝影師騎著自行車,我對他說:“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你後來又回過北京嗎?

    2009年6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把我帶到北京拍攝“六四”20周年的紀錄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我決定住在建國飯店,1989年我也是住在這家賓館。它看上去和原來幾乎一模一樣,那些竹子和放在酒吧區的椅子都還是老樣子。顯然,帶著彈孔的玻璃窗被換掉了,但那裏幾乎沒有什麽大的改變讓我有一些親切感。我帶著感慨向天安門廣場步行,要走很遠一段路。我發現了很多變化,現在北京有許多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館和西餐店,整個城市已經完全變了樣。相比20年前,賓館的服務員態度要友好很多。
2014年 05月 29日

 


中國政府鎮壓示威行動幾天之後,士兵和坦克守衛在天安門城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