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並非凡事都是第一!那中國呢?
文章來源: AKB482014-04-10 14:33:28


 

    我們這些美國人從小就自誇我們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最富有的國家,最自由和最幸福的國家。

    嚴格來講,挪威人均財富比我們多,日本人壽命比我們長,這沒錯,但全世界都在看NBA,為凱蒂·佩裏(Katy Perry)所傾倒,用iPhone在Facebook上發帖,在我們的航空母艦之前顫栗,把一切罪責推給中情局(CIA)。我們是第一!

     在某些方麵,我們的確是無可非議的第一,但在一項新近得出的132個國家宜居程度的重要排名中,美國第16位的排名是發人深省的。如此平庸的表現是因為,我們沒能把經濟和軍事優勢轉化為普通國民的福祉。

    在社會進步指數(Social Progress Index,簡稱SPI)排名中,美國在獲取高等教育方麵表現優異,但醫療排第70,生態可持續性排第69,基礎教育是第39,飲水和公共衛生獲取是第34,個人安全是第31。甚至連獲取手機和互聯網方麵,美國的排名都是令人失望的第23位,這跟五分之一的美國人缺乏互聯網接入有一定關係。

     “一個擁有矽穀的國家,信息獲取渠道匱乏方麵卻亮紅燈了,真是不可思議,”本次排名的負責人、社會進步促進(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組織執行董事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說。美國在對無人機的投資上的表現,要比對下一代的投資強,而對社會服務的削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

     在本次SPI排名中,新西蘭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瑞士、冰島和荷蘭。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人均財富都少於美國,但似乎更擅長滿足其國民所需。

     SPI為哈佛大學(Harvard)知名商學教授邁克爾·E·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發明,此前他還參與了“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的編撰。波特是一名共和黨人,目前為止他的研究方向一直是經濟計量。

     “對我來說這就像一段旅程,”波特對我說。他說他越來越意識到,社會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支撐:稅收政策和法規會影響經濟前景,但教育、醫療和社會包容度一樣可以。

     因此波特和一個專家團隊用了兩年時間來編製這個指數,它是以巨量的數據作為基礎的,反映了自殺、物權、學生出勤率、對移民和少數族裔的態度、女性的機會、宗教自由、營養水平、電氣化等等方麵。

    很多支持共和黨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食品券和公共服務的提案的人相信,這樣的削減有助於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從這份報告上看,情況似乎恰恰相反。

     愛爾蘭人在19世紀紛紛逃往美國尋找機會,如今這個國家排在第15位,比美國的排名要高一位。此外愛爾蘭還在“機會”這一門類中領先美國。

     加拿大排在第七,是G7國家中排在最靠前的,此外德國在第12,英國在第13,日本第14。

     倒數第一給了乍得。再往上是中非共和國、布隆迪、幾內亞、蘇丹和安哥拉。

     波特教授指出,“阿拉伯之春”國家有一些存在已久的問題,這導致它們在“機會”類的評比中表現糟糕。如果這一點如他所料是動亂的一個先兆,那麽俄羅斯、中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就要小心了。它們在“機會”類的評分都不高。

    相比之下,有些國家卻得到了超出自身實力的成績。哥斯達黎加的表現,比一些富裕得多的國家要好,菲律賓、愛沙尼亞和牙買加也是。在非洲,馬拉維、加納和利比裏亞最搶眼。孟加拉國(第99)比更富有的印度(第102)靠前。同樣地,烏克蘭(第62)俄羅斯(第80)強。

     中國的表現很差,排名第90位,低於比它窮的鄰國蒙古(第89)。中國在基礎教育方麵成績不錯,但在個人權益和信息獲取等領域表現落後。

     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國家,我們是不是對GDP這個衡量指標給予了過分的信賴。

    總體來看,從1975年到2006年,美國經濟的表現要優於法國。但在那段時間裏,法國99%的人口分享到的增長,其實要多於美國99%的人口。除去頂部的1%,法國國民平均下來日子要比美國人過得好。這種繁榮和機遇分享上的欠缺,遏製了我們的社會進步。

     解決這個問題非一夕之功,但基礎教育和醫療保障顯然可以作為入手點,尤其是針對生命的最初幾年,那段時間得到的回報是最豐厚的。

      就增加機遇或提升社會服務進行的討論,通常圍繞著社會正義和公平展開。社會進步指數提醒我們,這些議題同樣事關這個社會的健康——還有我們在全球的競爭力

紀思道 2014年04月08日 《紐約時報》  (美國並非凡事都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