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香港是“文化沙漠” (上)
文章來源: 大馬哈魚2020-07-12 07:42:39

一個彈丸之地的香港,八十年代開始就有了一年一度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十首得獎金曲是由市場決定的,比誰的唱片數量銷售量更高。當年的香港電台,香港商台與保麗金,華星娛樂,EMI, 這幾家唱片公司,共同承擔起造星的工作。戴思聰老師帶出了很多天皇巨星如;王菲、黎明、劉德華一串,也有各區歌唱比賽的冠軍如;梅豔芳、張學友、李克勤,做DJ出身的歌手有;林憶蓮、周慧敏、黃凱芹等等。

 

大部分與唱片公司簽約的歌手都有一個經理人,有公司指派的,也有自己挑選的。經理人有單幹的,也有公司模式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如何捧紅藝人,這樣自己的傭金才有著落,那個年代還沒有創作型歌手,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作曲填詞人,名氣最大的是顧家輝先生和黃霑先生,作曲編曲的是林敏怡和林敏聰姐弟倆,所以改編了很多當紅的日文歌曲和英文歌曲,鄧麗君當年是一個異類,因為寶麗金的島國之情歌係列在香港紅得發紫,台灣國語歌曲開始被香港人接納,台灣的劉家昌先生、羅大佑先生也開始受到香港人的關注,粵語歌與囯語歌各有千秋,是個歌手輩出的年代,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賺錢就須要場地加運作了。

 

香港紅磡體育館坐落在尖沙嘴,附近有香港理工大學,有紅磡火車站,有九龍巴士總站,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後來被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先生,打造成了演唱會的Landmark至今,沒有在紅磡體育館開過演唱會的歌手,你敢說自己是歌手嗎?大家比的是開了多少場演唱會,紀錄不斷被刷新,沒猜錯的話應該譚詠麟是一哥,因為大家都叫他譚校長啊,梅豔芳應該是一姐了,因為她的人生謝幕都安排在紅磡體育館啊。音樂的力量是神奇的,名利雙收之餘還名留青史,香港人有香港人自己的文化,誰敢說她是沙漠呀?

 

香港人移民到多倫多後,經營各種生意同時也包括了引進演唱會的生意,飛行距離決定了開一兩場是沒有利潤的,但是開四場的話就要拐去大西洋賭城了,紐約的城市太大還有百老匯,華人的演唱會市場沒有足夠的香港人撐場,沒有網絡那有娛樂,所幸當時互聯網還沒出現,可是Ticket Masters 也沒有出現啊,一切都是Manpower 靠的是海報設計和報紙廣告,在各大書店賣票,籌備幾場海外演唱會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其它的投入就是機票酒店加場地的租用費,有時歌手和聽眾互動得太好,都會因為規定時間一到,不得不說停就停下來。

 

譚校長是個最容易打交道的人,他的明星足球隊都是名人,他的粉絲也都是鐵扞,大家跟著他什麽都自掏腰包,所以除了樂隊和伴舞的沒有額外費用,他紅了這麽多年一定有道理的。黎明是另一個好商量的藝人,是個帥帥的不言苟笑卻也很溫暖的大男孩兒,四大天王裏他的歌藝最有爭議,但是偶像歌手非他莫屬呀!當年的黃凱芹還不算紅,隻有一首傷感的戀人為人熟知,他有些年輕自負還被公司冷藏過,不過看到他鹹魚翻身還是鬆了口氣,畢竟對他來說歌唱是一個職業,受歡迎才有市場價值啊。以上三位男歌手都是寶麗金出道的歌手,他們的成長與成功是一代人的記憶。當年與他們的一麵之交,不過是去機場接送一下,表演完以後的宵夜太晚了,吃到午夜十二點後就沒我什麽事了,因為我晩上從不吃東西^_^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