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曆程(2)快樂科研
文章來源: 牛城地主2014-01-06 18:27:55

前幾天寫了"地主曆程(1)香港麵試",發貼後,太太說有點文不對題,因為這一段離地主還遠著呢,得改標題。既然發令了,就改為 "北美曆程"吧。

九五年四月博士後出站到九六年四月出國,中間有一年的時間,因為等著出國,本不想幹什麽,沒想到這卻成了我科研生涯中最快樂的一年。

博士後出站後,把檔案放到了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開始辦移民,也就沒在國內找工作。到北京高校相同研究方向的地方問了問,想幹幹臨時工,都說沒法接收我這個不知道能幹幾天的人,也就算了。

當時老王因為"百人計劃"剛從美國回所,手裏有一大筆科研經費,大概一、二百萬吧,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他是搞理論物理出身,有個電腦就可以幹活了,這大筆的錢可怎麽花?於是想讓我給他建一套CVD設備,再幫他做點實驗,擴寬研究領域,反正我也沒事幹,一拍即合。

把設備圖紙畫好後,就交給工廠加工去了。閑來無事,就在做博士後時用的一台小設備上,繼續做一些金剛石膜的研究。有一天心血來潮,把原來的氫氣換成了氮氣,結果在單晶矽的基材上生長出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晶體,漂亮之極(一時找不到當時發表的文章,不然真應該放一張照片)。經過仔細分析,認為有可能是材料界大家一直想做而沒做出來的東西。

這一下,我們像打了雞血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它的研究上。妻的專業是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晶體結構,於是我們三人就組成了一個小團隊。我設計實驗,做樣品,妻分析結構,然後我寫文章,老王修改,琢磨怎麽發表。為了英文的準確,老王還專門找了他的一個美國物理博士朋友幫助修改文章。當時我們都認為那將是轟動世界的成果,動用了中關村最先進的分析設備,夜以繼日地忙活著。幹到深更半夜是常事,有時太晚了,回宿舍還得翻牆.

實驗結果如潮水般湧現,文章也一篇篇飛快地寫,並發表出來。當時,老王的家人還在美國,他是老哥一個。餓了,我們就吃妻做的排骨燉小白菜,有時他也請我們去中關村食堂吃餃子。經常在吃飯時聽他講些他下鄉和在美國的一些趣事。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們發表了近十篇文章。

說說老王吧,他大我近十歲,人極幽默。家庭背景極好,但跟科研無關,在這就不表了。他在科研上的成就全是自己奮鬥的結果,要不也進不了百人計劃。他是我見過的最謙虛,最尊重人的人。對每個人都是那麽客氣,所以和他說話很輕鬆。他的不經意的誇獎,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但又覺得是那麽真誠。曾一度認為他那是裝的,但有一次改變了我的想法。

有一天,我推門進他的辦公室,看見他正背對著我給室裏一個中年女技術員打電話。她的業務水平比較低,有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得解釋好幾遍,久而久之,跟她說話時有點不耐煩。我看到老王在電話上,非常的客氣,語氣很溫柔,仿佛是跟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講話。我明白了,他平常的所作所為不是裝出來的,要麽是天性,要麽是後天的修煉。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從未見過他抱怨過任何事,真的是宰相肚裏能撐船。

我一生佩服的人不多,他應該排在第一個,不是因為他的科研水平,而是他的為人。用四個字描述比較恰當:厚德載物。

緊張而愉快地忙著,幾乎忘記了出國的事情,拿到移民紙後,曾一度不想走了。他勸我們,還是出去看看吧,呆兩年,不愉快再回來。

記得小時候,老師有一天給我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你的理想是什麽?當時我寫的是科學家。那時理想中的科學家是非常崇高的,自己也曾一度接近了它,但越往後做,卻越來越缺乏激情。它單純地變成了謀生的手段,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換來的隻是一張張的 Paycheck 和一些 toilet paper. 若隻是為了掙錢,幹啥不行呢?我不知道現在這裏麵的人還有多少真正熱愛這個職業,我相信有,但不會很多。

也許我太理想化了吧。

這些年經常有人問我放棄專業是否後悔,也有很多朋友認為放棄了很可惜。怎麽說呢,我覺得人生就是個經曆,多在不同的領域呆呆,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收獲。仔細想想,讀書在中國最好的大學,讀到了頂,搞科研自我感覺也不錯,跑公司混過幾天,現在又混跡於商場,盡管規模不大。除了當兵外,該幹的都幹了(每年在後院種地,過當農民的癮,過幾天再扛槍打獵去),人生如此,該滿足了。什麽都嚐了,也就沒有神秘感和好奇心了.

若說現在對科研還有多少留戀,或許隻有那一年吧!那種沉迷,那種忘我和興奮,再也沒有出現過. 那段經曆偶爾會出現在我的夢中,但那都一去不複返了...

我出國後,老王當了國家實驗室主任,又當了八年所長,現在是國內最著名一所大學的校長,祝他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