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隨筆 十二 汗滴少年
文章來源: 牛城地主2013-12-21 14:12:22
高原沙黃春風短,夏夜擁被猶自寒,香銷翠綠秋實在,冬日窗花冰淩鮮。

父親大多數的時間都不在家,母親工作又很忙,很多家務活就理所應然地由我這個老大來承擔了。

掃地,收拾屋子,燒水一類瑣事就不表了,說些特殊的吧。

那時沒有煤氣,做飯,取暖全靠煤。除了冬天外,其餘三季每天都得生爐子。生爐子時,用油氈紙點燃爐子裏的細木材,木材著起來後,往上麵放一些煤塊就行了。活兒很簡單,隻是在點燃油氈紙(含瀝青)時,會有液體油滴下,若不小心滴在手上,會燙掉一層皮。傷好後則留下一個疤,現在手上仍能看得到的有二,三處。還有就是有時生火時會倒煙,煙不順著煙囪走,弄得滿屋子全是,人也被嗆得鼻涕眼淚的,當時不明白為什麽,現在懂了。

最早開始幹的重體力活應該是挑水。那時沒有自來水,全院子幾百家隻有一個水源,離我家有二百多米,但去時是下坡,回來是上坡。坡度還挺大,我騎自行車從來就沒上去過。開始挑水時應該是小學四、五年級,得把扁擔上的繩子縮的極短,且一次隻能挑小半桶,一般家裏都有兩個大缸,以存水用。小時候一直長的不高,且略鴕背,也許是挑水壓的?後來上大學寒暑假回家再挑水時,不用扁擔,一手提一桶水,也沒問題。看來和小時候比起來,力量相差還是很大的。

最早開始做的飯是下麵條。是鄰居阿姨教的,把麵條煮熟後,放涼水裏過一下,碗裏放些熱水,倒些醬油,加一勺豬油,把麵撈進去就成了。現在想想,這東東實在沒什麽營養,填飽肚子而已。上初中後開始學發麵,蒸饅頭。那時發麵用麵肥,就是上回發麵時剩下的一塊。後來學習炒菜等等。我現在刀工甚好,應該是那時打下的基礎吧。

最叫勁的活應該是做蜂窩煤了。每年隊上把各家所需的煤拉回來後,自己處理。大多數時候是麵煤,需要做成煤餅或蜂窩煤才能用。一年家裏大約用兩噸煤,這得做一千多蜂窩煤。最初的一些年是做煤餅,這很簡單,煤和好後,弄成一堆堆的就成了,要是想做的好看些,就把煤泥先裝在小破盆裏,再倒出來就行了。後來有的人家裏有了做蜂窩煤的模子,於是大家互相借著開始做蜂窩煤了。它比煤塊燃燒的時間長,用起來省事,也好保存。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對於我們也一樣。當地農民把土豆地翻過後(當時實行生產隊製,農民翻地不徹底),我們就拿著鍬開始再翻,以尋找漏掉的土豆。運氣好的話,一下午能弄一筐。那時真羨慕身強力壯的朋友,成果明顯比我多。紅籮卜也是可挖的東西之一,挖掘時,若有山羊來了,就太運氣了。隻要跟在它們後麵,一看見它們用嘴拱地,那準有,把它攆走就成了,效率高很多。有時去拾麥穗,但收獲都不大,大概是因為這活誰都能幹,都可以去吧。秋天時,得給冬天準備足夠的蔬菜,基本上是幾百斤大百菜,幾百斤土豆和紅蘿卜。運到家裏後,再一點點搬到地窖去。

還有就是上山采野菜喂雞,做土坯(未燒的磚)等。

現在的觀點是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我們統統被窮養了,但窮養並不能保證日後的成功。現在想想,應該感謝兒時的艱辛生活,它培養了我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怕吃苦的個性和一雙靈巧的手,這對後來的生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在想,那時的我快樂嗎?小時侯沒想過這個問題,也沒人問過我. 現在想來, 應該是不太快樂的,物質上缺吃少穿,精神上受成份影響而壓抑.但一切都過去了,現在的我很快樂,我的孩子們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