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的悲劇
文章來源: 土狼2023-08-16 08:05:11

自詡資深機車騎手的本豹,騎齡十個手指翻來覆去都不夠用了。從當年在國內的本田125一直騎到今天700cc的排量。愛自由騎行,撲向迎麵而來的風那種感覺。騎行也從當年的代步工具變成了一種純粹的愛好。的確,機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和汽車比較起來完敗。

不管到哪個城市,總能聽說一種謬誤:這個城裏第一批買摩托車的人都死光了。這樣的說法可以肯定是從來不騎車的人說的,既不科學又很外行。摩托車是肉包鐵,發生事故時受傷和死亡的概率都很高。但再高也高不過槍林彈雨的戰場吧?戰場上還有很多生還者呢。所以這類嚇人的言論不必當真。

駕馭這個詞很重要。我的一位前老板,是祖籍福建的台胞。當一個印度人問題要升職當主管時,前老板說了一句至理名言的話:給你升職可以,但你駕馭不了,升職也沒有用。職場如此,騎機車更是如此。對小排量駕馭爐火純青的我,在700cc上就顯得生疏,完全做不到人車合一。更不敢想公升級的車了。這完全不是誇張。說駕馭不了不是說騎不了。恰恰是因為能夠騎大排量的車,自己以為很拉風,產生的輕敵。而到了關鍵時刻,大排量車的性能,車重和小排量的差別太大,因此極其容易出事故。

“彎道超車”是一個近年常聽的名詞。多數情況下是指某大國在彎道超過美歐這類傳統的先進國家。政治上的含義我不太懂,但我可以聊聊機車賽車和彎道。在和對手永遠同樣級別的機車,馬力和扭矩相當的情況下,在普通的直道想超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環形賽道上,在外道的車跑得距離長,肯定吃虧。所以賽手們都要搶內車道。而搶道成功的概率最高的就是在彎道。但這樣的操作是風險極高的。在賽車中因為彎道超車對車輛和車上的壓彎基數有極高的要求,很多的車毀人亡的事故就是發生在彎道超車時。

在彎道騎行時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機車對地麵的抓力,這樣車就不會失控。進入彎道時的速度是最主要的,應該選擇一個能夠在不踩刹車的條件下完成彎道的速度。因為在刹車是需要更大的抓地力,而在彎道騎行時車輛無法提供更大的抓力,從而可以造成失控。

機車騎行要看天氣。最忌諱的就是雨雪天。濕滑的地麵摩擦力減小,無法為機車提供所需要的抓地力。

在壓彎時,車手的自重,重心,車輛的重心都是幾位關鍵的。不要小看一輛車的重心比另一輛高出一寸。這可以是致命的。機車的重心越低過彎越好。我個人的經驗就是遠離ADV這樣的高重心的機車。

下麵分析一個自己近期的機車事故。兩個月前的一個周末下午,下了一場雷雨。剛剛雨過天晴,我興頭來了,就騎上700cc的ADV開到家附近的山間公路。能見度很好,但地麵濕滑。我騎了30分鍾,在返回的途中過一個限速15英裏/小時的急彎。這條路我開過N多次。我後麵有一輛轎車速度高於限速。為了保持車距,不被追尾。我犯了錯誤,進入彎道的速度略高於限速。平時這個速度也可以過去,隻是這是地麵很滑。進入彎道後一切都已經太晚,我意識到這個速度下不可能完成這個彎道。我麵臨兩個選擇:1.不減速拚一把,後果可能是車甩出彎道;2. 刹車減速,後果可能是摔車。沒有一個是安全可退的選擇。

我下意識地選擇刹車減速。我第一次經曆了幾十年騎行來第一次的車身的失控,如同飛機進入死亡螺旋一般左右扭動。接下來,我體會了第一次彎道被甩出的經曆。。。

那輛尾隨的轎車停了下來,是一位女士。我在小坡下麵,她肯定無法幫我把車扶起來。我說謝謝,不需要幫助。幾分鍾後一位男士看到我摔車了,就停下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我說需要他和我一起把車扶起來。

我的左臂已經不能用力了,於是用右臂和這位熱心的男士一起將車扶起。奇跡般地,我忍痛將車騎了回去。

回到家中脫去防護服,發現除了右臂外,另外的三肢全是傷。於是開始漫長的恢複。下圖就是本豹彎道超車的悲劇。

每每想到這次彎道超車,心理陰影麵積都是巨大的。假如這次不是摔倒坡下,而是摔倒路上,被後麵緊跟的車碾壓。。。

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決定金盆洗手。

彎道超車風險高,整不好人仰馬翻。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豹子土狼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