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調低美國信用評級是衝擊波嗎?
文章來源: 土狼2023-08-03 05:13:08

8月1日,信用評級機構惠譽調低了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級,從最高的AAA級降到AA+。這一舉動立即遭到白宮的批評,也被財政部長耶倫批駁。耶倫認為此舉是:“任意“ 和 ”過時“。

這次的評級下調,可以說是不給拜登行政當局麵子。而調低評級的的主要原因據稱是因為赤字上升而導致對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的擔憂。

這次惠譽的降級評定,甚至在華爾街也沒有得到多數機構的支持。相反,一眾機構的負責人出來試圖淡化這次降級帶來的負麵影響。這裏麵包括大摩的CEO戴蒙,前財長薩摩斯,和高盛的高管。我個人不信這些人的話,覺得他們的話要反著聽才對。個中原因猜想是剛剛開始的新一輪養豬行動就被惠譽這招叫停了。而豬不養肥,就不能殺。花街大佬們的爭辯顯得軟弱無力。就像是一直靠A的好學生,現在考了B。成績公布了被貼在係裏的走廊裏。這個學生輕描淡寫地說,其實考試不代表我的水平。。。

本豹隻想弱弱滴問一句,既然美國主權信用在這些大佬們看來沒有什麽影響,那不妨再降三級,直奔垃圾級別的信用級別如何?大佬們真的是毀人不倦。

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政府債券一直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幾乎可以保證美國永遠不會錯過付款。現在惠譽評級機構不這樣認為了。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三大評級機構就飽受各界詬病,因為它們過於寬鬆的評級誤導了投資者對幾個後來倒閉的或是被政府救助的銀行的債務問題的判斷。因為這些評級機構也相互競爭,都要賺錢。所以一度寬鬆到三家都防水的地步。在金融危機後的2011年,標準普爾開了先河,降級了美國的AAA評級,那次也是因為債務僵局。

隨著惠譽給美國政府調低評級,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隻有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目前還保持美國頂級 AAA 評級。但穆迪會不會步另兩家評級機構的後塵,可能性相當大。

三家評級機構的評級大同小異,下圖是三家機構的信用等級定義。

被降了評級的美國已經從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丹麥,荷蘭,瑞士,瑞典,挪威,新加坡這些AAA的第一梯隊被擠出來,成為第二梯隊。大哥不在第一梯隊裏,這是新情況。

很多人對這樣的評級不以為然,認為這完全算不上是衝擊波,依舊花好月圓夜,馬照跑舞照跳。但惠譽調低評級的第二天,美國的金融市場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衝擊波。把原本7月份漸漸收複標普在2022年20%的跌幅的戰績又吐了不少回去,一片肅殺氣氛。畢竟,和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級比起來,各家公司的季報表的一點點好消息實在是拿不出手。信用評級機構警告說,赤字不斷增加,而且兩黨都不願意應對長期的財政挑戰,同時對政府管理國家財政的能力表示信心不足。這樣的評語其實來得太晚,因為債務每天都在增加,但沒有人有意願去削減債務。政府規模膨脹很容易,多招人,多加薪,反正就沒有花錢解決不了的事兒,可以說是皆大歡喜。但是要減少債務,就需要割肉,政府要減少開支。那麽砍那些開支呢? 軍費兩黨都不會砍,砍社保又很不得人心,都會失掉很多的選票。總之最後都不會有過激的動作。結果是債務繼續上升,同時GDP也在上升,隻有寄希望於兩者達到動態平衡,而不是債務增長的速率快於GDP。這或許而不是一個好的方案,但比激進的做法可能引起的動蕩要小很多。就如同是氣球被慢慢放氣一般。

我不認為這次降級本身是一個衝擊波。它更像是溫水煮青蛙,就是現在負麵的消息多了起來,無論心多大,恐怕也難把降級這樣的事情說成好事。再降一級的話,美債或許將會被投資界敬而遠之,因為風險的增加。假如穆迪再推一把,那可能就真的是衝擊波了。信用級別這東西,降下來容易,再升回AAA相當難,也相當漫長。

2024年是大選年,變數很大。連續加息後通脹的增加剛剛減緩,在這個時間節點發生美國信用降級,這對財政部和美聯儲未來一年的手段增加的限製條件。還加不加息?加息會不會引起了幾間銀行破產甚至引起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假如出現,對執政黨大選是大的減分項。在地緣政治上,高企的債務是否會限製美國海外雄心勃勃的戰略,這是都是未來一年的看點。此外,信用級別和匯率雖然沒有直接關聯,但在目前的這個情況下,也很值得留意。

國家主權信用本應是超乎黨派和政治的,原本不應該政治化。但是事實上,一切都是政治。兩黨總是互相指責,都沒有良策和勇氣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終買單的是這個國家的公民。

愚見,這次惠譽的降級評分不是衝擊波,但是實實在在的溫水煮青蛙。誰知道呢,也許對青蛙來說怕的是後者。

豹子土狼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