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故事 (38) 格林博格的困惑和收獲
文章來源: 土狼2023-07-22 08:06:49

格林伯格是這家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事業部的總經理。對於這樣一個廣受關注的職位,年僅50歲的格林伯格就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公司的CEO欽點,說明他的資質和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格林伯格並非大學畢業就直接受雇於這家公司,而是在30歲,從另一家大公司跳槽加入現在的雇主。而智慧過人的他在公司裏就是乘直升飛機的那類高飛者。幾乎不到兩年升一級,在40歲的時候已經是公司在非洲資產的總經理,是一個被公司員工以及華爾街都看好的未來CEO的人選。

但即使是優秀的格林伯格,在接近金字塔的頂端,遇到了同樣優秀更有背景的另外三位同樣年齡段的高飛者的阻擊和纏鬥。在40歲以後,格林伯格換了幾個職位,聽起來越來越有權力,但在公司高層的眼裏,他的仕途遇到了平台期。這次來中國成為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和作業者,他是事實上跨出了職業生涯的一大步。在這個總額120億美元投資中國事業部,格林伯格期待著大展宏圖。用業績再造輝煌,或許可以再次進入未來CEO人選的儲君。

雖然格林伯格在此之前來過中國開過幾次會,也很喜歡東方文化。但成為掌門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他要和51%股份的中方完美配合,否則重大的決定很難通過,甚至有掣肘的情況。

身材高大的格林伯格來中國後,帶了自己的核心團隊,就是那些和他曾經一起共事的,理念相同的部下。他固執地不選用有中國背景的華裔,而是寧願信賴盎薩人的後裔。他認為作業者的權力很大,可以強行闖關,可以先斬後奏。他的核心團隊骨子裏都是美式的文化和企業文化,認為自己的係統才是南坡萬。他不相信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裏遇到的阻力和風險會大於非洲,在非洲他一戰成名,也是他職業生業中值得驕傲的亮點。

格林伯格和他的核心團隊開場還是很不錯的,三板斧試圖為合資企業立威定方向。而占員工總數80%以上的中方員工也很喜歡直率的總經理。按照格林伯格的比喻,這個合資企業開門紅,就像童話裏的王子遇到了公主,是一個美滿的婚姻。他更希望這個美好的婚姻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很快地,格林伯格發現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遠遠比他想象的要難整合的多。他很快發現,中方的副總經理雖然麵帶微笑,很有魅力,但深藏不露很少離開講稿說話,對於目標和方向更是謹慎惜言。中方總經理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高,他到這個職位要經過的甄選隻有比格林伯格經過的更多更嚴。但不自覺內心驕傲的格林伯格總是輕看了他的副手。他不自覺以為他的中國副手和曾經的非洲副手們一樣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

不僅是副手是這樣,而且中方的幹部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他們對於上級領導的指示是認真執行的,盡管同級的幹部之間內鬥矛盾不少。

格林伯格是麥克阿瑟迷,他讀了很多有關麥克阿瑟的書,下意識裏會把自己帶入麥克阿瑟的角色中,認為自己可以像麥克阿瑟立定戰後日本秩序一樣,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建立一套美式的公司運營製度。無論他讀了多少書,尤其還是關於日本的書,對他的理念和計劃在合資企業之行沒有多少的幫助。他像一個衝刺的短跑運動員,在很短的時間裏幾乎把要說的都說了,還說了很多次。三板斧完了,沒有太多的起色。他開始發現他的中國同事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生,實際工作經驗也很強,甚至那些因為性格,文化平時不發言的主管們的實際操作經驗比自己的核心團隊的多數人還豐富。而中方副總經理更是帶著強烈的使命感,絕對不是橡皮圖章,而是按照上級中方集團公司領導的目標做事。

很快,因為格林伯格要求推行嚴格的安全生產條例,遭遇了公司員工的微詞。因為理念不同,中方人員認為美方做事是磨洋工,形式主義太多,這樣的效率對於工期和業績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而對於設備采購和供應鏈的矛盾也是很尖銳。格林伯格的團隊極力推美方認可的供貨商,而對中國國產的或者在中國的合資品牌不屑一顧。而美方認可的供貨商的價格要比中國生產的高出了5-7倍。於是,很多事情雖然被格林伯格的團隊強烈推行,但在實施中遇到很多阻力。因為采購價格飆升,公司連續3年年度預算嚴重超支。

每次開董事會,就是格林伯格被修理的時候。不要說占51%的的大股東,就算是占5%的小股東都可以提出反對意見。董事會對於公司幾個項目工期拖延,預算嚴重超支表示不爽,而且中方明確表示不再為格林伯格團隊的無理超支買單。意思就是你放著物美價廉的設備不買,要買貴的,那好,多付的錢我們不會分擔。

很快,格林伯格發現中國人和日本人很不相同,而且中國人很不喜歡日本人。他自己不是那個在日本推行新政的麥克阿瑟,而是陷在持久戰的韓戰和越戰,很多時候忘記了這是合資企業。

智慧的格林伯格很快調整了策略,開始多聽中方人員的建議,多商量多妥協。他發現自己的團隊草包很多,待遇優厚吃喝玩樂泡妞的幾乎都占全了,但這些人沒有使命感,甚至沒有事業心。而這些是他從多年跟隨他走南闖北的子弟兵。 他不知道為什麽這些人在南美,歐洲,南亞,非洲都能征善戰的子弟兵,在中國合資公司就無心戀戰。格林伯格很生氣,一連換了幾個自己的心腹。無奈,新來的可以在6個月到一年時間保持闖勁,然後就又無心戀戰。而格林伯格的懷柔政策也讓他成為美國公司董事會的非議對象。幾個人提議CEO換新來的人接替格林伯格。

格林伯格兩頭受氣,來合資公司不到三年,已經覺得自己無法把握這艘巨輪。他陷於深深的矛盾中:他發現自己那個有關婚姻的比喻糟的不能太糟,合資雙方同床異夢。蜜月期一過,就看對方不順眼。自己雖然有心建樹,但無奈回天乏力。

懂得尊重合作方的格林伯格開始從心裏怕中方的合資方,他們等著自己輪完了三板斧,用太極的手段讓自己的管理屢屢挫敗。

不久,格林伯格被調任回美國,他立即退休,無心無顏再繼續這樣的工作。而中方也提前收回了作業權。格林伯格後來對朋友說,這樣的合作一開始就難有好的結果。不管我們技術上多優秀,三板斧衝刺完了,就看著合資方的組合拳了。因為我們美國人在中國隻是過客,而他們是那片土地的主人,他們一直在那裏。

格林伯格的挫敗讓他的高高在上的職業生涯戛然而止,但他靠自己的智慧收獲了失敗的原因。可悲的是,他的經驗教訓並不為現在在位的高層管理者認可。

豹子土狼 2023-07-22 寫於 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