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印象--- 我的歐洲同事們
文章來源: 土狼2023-05-18 05:05:15

我一直和歐洲的同事們相處很好。我很喜歡歐洲,她的文化,她的景色,她的多樣性,她的包容性。歐羅巴的偉大不僅僅存在於文藝複興時期以後,而是一致的傳承。歐洲經曆了多少次曆史上的征服和反征服,同化和分裂到再次融合,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既有序又有活力的社會。

每次去歐洲都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讓我愛屋及烏地更加喜歡墨爾本,而不是悉尼,因為前者更加歐化;也讓我更中意於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這也是因為她更加歐化。歐洲的美麗和多樣化讓我眼花繚亂,醉入其中。在歐洲,人們普遍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而且自如切換。因為西歐一些國家很小,比如比利時,開車用不了多久就出了國境,要麽是進入了德國,要麽是來到了荷蘭,這樣也自然讓人們在多語言的環境下生活。很多國家說英語很流利,但帶一些口語,比如意大利,馬耳他,而另一些國家人講英語口音非常標準,比如荷蘭,比利時。

我喜歡在周末走在歐洲小城市區的街道和小巷,看著身邊特色迥異的建築,看著穿著講究的男男女女。大概是在美國多數地方看人穿著隨便慣了,我很喜歡穿著講究的文化。這不僅是尊重別人,也為自己的形象加分不少。很多年前,去蘇格蘭的阿伯丁,在殼牌石油公司大樓,接待我的是年輕的女秘書。她的禮貌,職業,幹練和親和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像是一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同事們除了工作,還聊很多私人的愛好。雖然,在美國也差不多,但兩者間的體會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說清楚。在美國的公司,你可以和同事們很熟,但那種家庭的感覺很少。

歐洲的公司平均薪水不如美國,但福利要好得多。這樣的結果是,大家沒有大的經濟壓力,都很享受生活。在歐洲,假如你隻知道工作,而沒有愛好,那將是很無趣的,因為你的同事朋友都有各自的喜好。我的同時中比較多的人喜歡戶外hiking,自行車,攝影,滑雪。

對歐洲印象最深的是咖啡。美國的咖啡文化在歐洲麵前就是小學生,畢竟美國的曆史比歐洲短很多嘛。在英國,荷蘭,每隔兩小時,我的同事就會來找我喝咖啡。公司裏的茶水間幹淨,明亮,咖啡機,茶水機都是很先進的。現磨咖啡好香好香,各種咖啡全部免費。喝過的杯子放在一邊,一會兒就有公司的清潔工清洗消毒。

我喜歡expresso和latte,但遇到同事開玩笑稱我是“American”,因為我是幾個人中唯一的美國人,所以從技術上說沒毛病。有個大叔戲稱我應該喝Americano,所以我也常喝Americano。

每次出差,至少有一次是和幾位同事晚餐。歐洲同事和中國朋友一樣熱情,基本是東道主買單。而在美國我去現場和同事吃飯,基本上是我買單。雖說是走公司帳,但感覺還是不一樣的。我毫不掩飾對意大利餐的喜愛。在歐洲晚餐,隨隨便便就是3個小時,不僅餐廳有特色,有音樂,菜品也講究,一道道上。吃完意大利晚餐,再回到美國吃快餐,那才是殘酷的文化衝擊。

幾個同事和我熟了,半開玩笑地邀請我搬到歐洲去。別說,這還真的不是差的選擇。我感謝朋友們的邀請,至少他們真心認可我這個認同歐洲文化的外國人。

每到一個國家,我至少會用當地語和他們說:“你好,謝謝,再見!“ 這樣的交流很快就起到了融冰的作用。

有一次,我在一個群裏聊起歐洲的優點。被人懟了,說他們是八國聯軍的後代。這樣的話我沒有反駁,因為我隻知道他們是我的朋友,同事。我沒有做過背景調查,關於每個人的祖先。

我遇到的幾乎每個歐洲朋友和同事都有禮貌,有教養,有文化,很紳士, 比較內斂,不張狂。在冬天冰天雪地的時節,我注意到每個進酒店大門的人,都在踩進大廳前在某口的毯子上擦鞋上的雨水或者冰雪。這樣的習慣在偏遠的小鎮亦是如此。

他們真正做到了努力工作,努力生活,這是一種很良性的境界。他們多數在歐洲受的教育,但絲毫沒有妨礙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

在歐洲開車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因為公路路麵質量高,標識清楚,多數人很守交規。在那裏我沒有遇見路怒。

歐洲人的環保意識普遍很強,因為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比美國高不少。很少有大排量的SUV,很少會開車長距離通勤。發達的航空交通和鐵路網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選擇,在短距離內則是私家車和出租車代步。我的一個同事,工作在荷蘭,家在比利時。聽起來很遙遠,但開車不到30分鍾。

歐洲人對夏天很重視,多數人在6月到8月間都使用自己的年假,尤其對北歐這些高緯度地區的人,更加珍惜自由自在的夏季。

我的歐洲同事們不理解,為什麽像大學教育和全民醫療這樣的基本人權,在美國需要付出這麽高昂的價格。歐洲的大學普遍收費低得多,尤其是對歐盟公民。我不知道怎麽回答他們。

歐元的確讓歐元區的交流方便快捷。從前去歐洲,要換不同國家的貨幣,每次回來總有沒有花完的散票和硬幣。現在隻要帶歐元就夠了,確切地說隻要帶一張信用卡就足夠了。一切商品都是用歐元計價,很方便換算。

歐洲城市的夜景很美,古樸和現代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歡樂和浪漫。

期待著下次的歐洲之旅。

豹子土狼 2023-5-18 寫於 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