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中國選一個省生活,你會選哪裏?
文章來源: 土狼2023-04-02 07:32:55

這個假設性的問題是我經常問自己的,如果可以在中國選一個地方生活,會選擇在哪裏?

現在流行的話是,成年人的生活不需要選擇。 這個說法煽動性極強,而且完全不準確。成年人在生活中不僅需要做出很多選擇,包括職業、交友,婚姻、教育、健康、財務等方麵的決策,而且基本上都是取舍的選擇。雖然這些選擇可能沒有像選擇題那樣是簡單的A、B、C、D選項,但它們更加是刀刀見肉,需要成年人進行思考,分析和痛苦的決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決策風格和決策過程,但成年人普遍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風險、利益、成本、價值觀、目標和優先級等。這些因素需要成年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權衡和判斷,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因此,成年人更加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以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選擇的後果自己都要承擔,可以說上上選可能是陽關大道,不好的選擇也可以是一路滑梯的無盡痛苦。

現在有些人多金,國內在幾個地方都置業,輪著住。這樣的人群可以自選,就像馬雲一樣,愛住在哪裏就哪裏。曾經在新西蘭出差,遇到一個巨富,他在世界上8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房產。他告訴我,他並不快樂,因為財產太多,要安排什麽時候住什麽地方,不住又覺得可惜。我當時似乎明白了巨富們也有自己的愁。隻是我們普通人不太懂。

很多老人,子女在海外,老人不少也有國外居留權。年紀大了以後,遲早麵臨選擇一處養老的難題。因為遲早會有跑不動的那一天。這個問題對每一個人都是成立的,因為從物理上講,一個人無法同時出現在世界上兩個不同的地方。從這點展開討論,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生活居住甚至養老的地方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在國內我跑了25個,加上直轄市,也算是走過一些地方的。我的選擇幾個條件是:

首先,希望是沿海地區,不要離海岸線超過3小時自駕汽車的車程,不是高鐵3小時哦:)。具體說從煙台沿著海岸線向南,一直到溫州。沿海岸線向西200公裏內都是好地方。所以說,可以選擇的地區是很多的。

氣候條件是首選因素。以上建議的沿海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普遍宜居養人。 這些地方基本上不會出現極端的寒冷和極熱的夏季。中庸就是好。

作為入選城市,交通便利是重要條件。宜居的城市應該有發達的交通體係,就是鐵路,公路,或是港口航運,航運體係。基本上要能做到一站能夠到達上海,青島,杭州,溫州這樣的一二線城市。舉例來說,蘇州,南通,濟南,連雲港,無錫,都是很好的侯選地區。假如需要中轉兩次,或者換兩次交通工具,就不是好的選擇。 交通便利的地區方便貨物和人員的進出口,經濟活動更加發達順暢,這些地區的物產也十分豐富。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城市資源是否豐富。沿海地區一般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海產品和海洋能源等。 我很喜歡海鮮海產品,離海近的區域得天獨厚,可以方便吃到好的海味。這些地區同時還有著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適宜農業生產活動。一年四季各種蔬菜果類都可以種植。

沿海地區的經濟活動通常比內陸地區更加發達,包括製造業、服務業等,同時也擁有更多的對外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沿海地區的企業和產業往往更容易與國外接軌,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這些企業和產業通常也更傾向於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一般來說,沿海地區都相對是有文化的地方,更加開放和包容。 因為曆史原因,沿海地區往往是國家的門戶和海上貿易中心,曾經是各種文化交流的樞紐。這些文化在不同曆史時期相互影響、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傳承。沿海地區往往處於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前沿,也更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開放的態度使得沿海地區的人們更加包容不同的文化,也更加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大概十年前,我來到浙江海鹽。小城的幹淨整潔完全可以和日本的城市對比。這隻是沿海地區的一個普通例子,比內地同樣規模的城市領先不少年。

在教育和文化傳承方麵,沿海地區的教育機構和文化組織較多,文化傳承和教育教育也更加多元化。這些機構和組織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包容性的人才,進一步促進了沿海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包容性實在太重要了,一個不能包容的地方絕對不是最佳的居住地方。

為什麽我不會選擇西南地區?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區的地理劣勢。西南地區多山地。高原和盆地分布廣泛,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這限製了該地區的發展。而且,西南地區地處地震、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區域,這些自然災害不僅對當地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還增加了防災救援等方麵的成本。雖然近年來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很快,但和沿海地區比較起來依舊是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業和資源型產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等發展相對滯後。在基礎設施方麵,:西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公路、鐵路、機場等設施不足,交通、能源、信息方麵落後於沿海地區。

在教育和科技方麵,西南地區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也落後於沿海地區,高端人才流失嚴重。

我也同樣不會選擇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相似,西北地區地處內陸,缺乏海洋和沿海地區的優勢,交通不便,離海岸線太遠,限製了該地區的發展。在自然條件方麵,西北地區氣候幹旱,水資源短缺,土地貧瘠,生態環境惡化,風沙大漠等自然條件顯然不少我的首選。十幾年前,一直夢想在西安市中心,租一個小屋,連續寫作幾年。漸漸地,還是放棄了這個夢想。觀念的落後比起硬件方麵更是西北地區的挑戰。近年來賈淺淺的屎尿體,讓我直接越過了西北地區。無法接受盛唐時期的國都,能把文化折騰成這般地步。

說到包容性,提到我居住過17年的西安,我還是想到當年抵製日貨時,一個青年用U型鎖打出了另一個西安市民的腦漿,就因為後者開著合資的日本品牌。現在打人的刑滿釋放了,視頻上並無悔改。令人不寒而栗。

至於華南地區,我覺得氣候有一些太熱了,同時常年受到台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另外,華南地區的人口密度較大,人口壓力大,給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帶來了挑戰。在自然資源上,華南地區的土地、水資源相對短缺,環境汙染也比較嚴重。 華南地區的明星城市是廣州,深圳,珠海,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宜居城市,但生活壓力太大。其他地區,比如江西,湖南,廣西和這幾個明星城市差距較大,比較起來還是東海沿海比較宜人。否則神話故事裏龍王住在東海的龍宮裏。東海龍宮是海底宮殿,據說非常寬敞豪華,是龍王和其他海族生活和神仙管理海域的地方。在中國文化中,龍是一種神秘而神聖的動物,被認為是天地之間的橋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象征意義。龍王選中的地方絕對不會太差。

沒有選擇東北地區的主要原因是天氣太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不喜歡冰天雪地的地帶。雖然東北地區室內的供暖是國內最普及的,依然無法解決漫長的冬季不方便戶外活動的問題。曾經曆史上很發達的東北地區目前在基礎設施上落後於沿海地區(當然大連沿海是相當不錯的)。現狀是東北人不少有條件的移到南方居住,比如在海南就有很多的東北人。本地人都南飛了,我自然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最後列出幾個我覺得不錯的候選城市:威海,煙台,濰坊,臨沂,日照,連雲港,徐州,鹽城,南京,揚州,蘇州,上海,杭州,寧波,舟山,麗水,台州,溫州,宣城,蕪湖,常州,或者無錫。如果可以選擇,上麵的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是我的首選,假如在中國隻能選擇一個地方生活的話。

豹子土狼 2023-4-2 寫於 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