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北京和上海對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印象
文章來源: 頂級朋友2017-05-02 17:46:36

我們家第一次南遷,在北京呆了一個星期,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北京人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路寬街道寬,非常大氣就和北京人一樣。

我們去了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動物園。。。我那時12歲,我們家住在美術館的招待所,去天安門,故宮很近不需要乘車。我父母告訴我們要去看大熊貓,我們很興奮,可是去動物園要乘公交103,晃悠一個小時才能到。我們上了103,人不是很多,可是沒有座位,我們姐妹暈車,兩個北京大媽特別熱情,一把就把我們姐妹抱到她們的腿上,讓我坐在她們的腿上。下車時都暈的站不住了,去了大熊貓館,外麵有個椅子,我倆就倒在那裏連熊貓都不想看了。

我記得那時去王府井東風市場邊上一個飯館吃飯,好像過了中午的午飯時間,可是服務員態度挺好,讓我們進去了,告訴我們大廚師不在,有些菜做不了,我們在外麵買熟食本來不該在飯館吃,可是服務員說沒關係,還進去幫我們把熟食切了裝盤放桌子上。我媽就說北京人真熱情,將來來北京吧,我就記住了,畢業後就去了北京,成了新北京人,北京是我在國內呆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城市,故自羽為北京人。

第一次去上海是大學三年級,父母說過年都回來負擔不起,我姐得了80元獎學金,她就從東北來南方和我一起過年。我倆就用這80元錢去了上海和杭州玩。我們在過年前去了上海,從火車站到國際飯店的公交車上就被上海人欺負了一把,公交車挺擁擠,上海一個年輕小夥子用上海話罵我們並且對我們推推搡搡的,周圍人也不友好。我姐倆每人就帶一個小行李,一看就是外地人,我倆聽不懂上海話,就沒有理他們。在上海就住在國際飯店後麵,我伯伯住在那裏,他一個人在上海住,我們就在他那裏住了三天。鑒於上海公交車上的歧視和惡劣行為,我倆都不敢再乘公交車了,上海一路就是走,外灘,城隍廟,南京路,淮海路。。。連最後去火車站都是走去的。

工作後,經常去上海,幾乎每月都去,經常住在靜安賓館。來美國之前,一個美國公司準備雇我在上海負責一個部門,手下全是上海人,我麵試和他們聊天,他們嘰嘰咕咕的上海話讓我頭疼,最後拒絕了這個工作,知難而退。可能我太偏麵了,不過感覺上海人不是太容納外地人。可能現在也和北京差不多了,新上海人越來越多,我有很多朋友都搬到上海去啦。由於經常去上海出差,我也非常熟悉上海,每次去都有一種半個主人的感覺。

我隻是把我對北京人和上海人的第一感覺寫出來,沒有地域歧視的意思,我有朋友也是上海人,有時我說你怎麽不象上海人,她就說我知道這是外地人在表揚上海人的話。我喜歡上海,回國也喜歡去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