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養生健體概念差異巨大
文章來源: coach19602013-09-19 22:02:03

我提到這壇子裏談養生進補的多,提倡自律健體的少。當然要健身,特別是西式意義上的健身,強調“勞其筋骨”。運動量和強度是不可必免要涉及的。西人腦筋死,不喑內功,故而跑步的,遊泳騎車的遠多於玩兒太極的。這裏也涉及到了文化概念問題。

來這壇子裏逛遊的應該都過了不惑之年。按中國傳統文化,年過50就應重養輕練了。很多人對鍛煉頗有顧慮。我所指的是有一定運動量和適當強度的係統鍛煉(訓練)。還有就是推孩子鍛煉的多,自己身體力行的少,原因也源於文化概念的不同。隨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會自然減慢,運動鍛煉應該加強而不是削減。隻是在方式方法上和鍛煉的監控及恢複上更多化些心思罷了。你說:我都一把年紀了又沒啥好基礎咋辦? 其實在哪個年齡段開始都不晚。找一個點切入,把握好前期技術環節,幾年以後你也是老運動員了,可以教我了。

舉三個年齡較長的朋友(美國人)為例,做為文化概念上的比較。

A。60歲,男,美軍律師。從中學至今一直是優秀的運動員,沒有要減慢的任何打算。二個哥哥年輕時和他一樣生猛,中年時停了下來。現在都有慢性病,談起弟弟來說是我們也知道堅持運動好,但我們做不到。

B。70歲,女,退休教授。自稱中年時迷失過一段,一日兩包煙,飲酒若喝水。後改邪歸正,係統訓練了20幾年,數月前參加了一個大型馬拉鬆,獲她年齡組的第五名。一生經曆了很多難關,這裏不贅述。

C.86歲,男,退休教師。20年前去世的,在自家後院慢跑時倒下的。那時我剛來美國,很驚訝的是一些人對家屬說些祝賀的話,諸如,那一定是上帝的安排,我要那樣走多好呀。他是近代有氧運動的先驅倡導者之一。50多歲開始身體力行。現在看似稀疏平常的事,當年在美國也頗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