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風箏》與孩子
文章來源: AprilMei2018-01-02 19:02:54

最近大火的諜戰劇《風箏》再次掀起收視高潮,裏麵的男主角柳雲龍同時兼導演,可以說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相比他早年的成名作《暗算》,和後來的幾部不錯的諜戰劇,《風箏》似乎與眾不同。除了政治鬥爭,劇情更多地揭示了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共同點(與黨派無關),以及人的無奈和無力。不管多厲害的人,在強大的政治機器麵前就是小螞蟻。

電視劇的前五集非常失敗,我幾乎對柳雲龍喪失信心。從延安的部分開始劇情有所轉機,至少又回到了鬥智鬥勇的細節。看劇嘛就圖個放鬆,再有點鍛煉腦筋的內容就不錯了。後麵越看越虐心,越不舒服。從電視劇的角度來看,這部劇已經不是簡單的歌頌與詆毀,暴露了大量看似更真實,更現實,更有說服力的曆史。看到此不由得佩服現在的審查製度到底開放了不少,這在以前怕是一槍就給斃了,永遠不見天日。

言歸正傳,我發現中國的諜戰劇裏永遠沒有孩子的地位。劇裏的孩子都是點綴,不是犧牲品就是逼迫對手就範的工具。不管多好的演員,和孩子在一起的情節都無比虛假和枯燥。我相信這是劇本的問題,描寫孩子的部分都很粗糙,弱智。孩子的心靈那麽純潔透明,但不等於傻,他們往往會問出大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有時甚至能看到大人忽略的細節。我們有孩子的都知道,敷衍孩子的提問不是心虛,就是無能。

劇裏周誌乾的女兒周喬才四五歲,戲份和表情都不多,但這個角色卻異常樸素可愛。她發現爸爸打電話去單位請假用了一個不真實的理由,就是女兒生病了。她也問了媽媽為什麽爸爸要撒謊,但媽媽卻沒有解釋,隻說爸爸不是騙子。這時我特別希望聽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就算不能暴露真實目的,但要給孩子一個圓滿的說法。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造成困惑,大人可以撒謊,我長大了也可以騙人。當然她從爸爸那裏也沒得到任何解釋,父母都沒有把這個看成是個問題。周喬長大以後對父親的憎恨和不理解不關心其實都和這最早的一個小情節有關。

統治者都說打江山是為了下一代,但下一代是需要嗬護,培養和教育的。劇裏的周誌乾演對手戲,演兄弟情的戲份那麽出彩,但和女兒的戲明顯是走過場,沒有一點熱情。劇裏所有的人似乎都可以隨時失去孩子,仿佛孩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附屬品。高占龍明知道自己有危險,卻沒有事先把孩子安排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致使兒子一輩子心靈受損,他自己反正撒手人寰了。老四的兒子也是一枚逼自己背叛的棋子。他居然相信隻要供出老六,自己的兒子就安全了。他怎麽就知道沒有撕票的可能?如果不背叛大不了一死,怎麽就認為對方會殺了兒子?這裏矛盾重重,孩子反正是工具。

周誌乾那麽希望組織上能公開恢複自己的身份,但卻拒絕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公安局幼兒園,為什麽?女兒能上公家的幼兒園不就等於部分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有離開勞改農場的機會,但為什麽不去見女兒?哪怕定期見見也好啊!一個優秀男人忠於自己的信仰,忠實於自己的弟兄(背叛弟兄是為了信仰),難道孩子在他的心目中就沒有一點地位嗎?父親這個角色在諜戰劇裏都這麽不值錢嗎?

反觀美國諜戰劇(The Americans),講的是一對弄假成真的KGB夫妻長期潛伏美國的故事。他們有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長大後逐漸發現了父母的秘密,他們不是敷衍欺騙,而是用最安全合理的方法告訴了女兒實情。在女兒小的時候,他們也碰到過很棘手的問題,但從來也不是一句話壓下去,而是給出相對合理的解釋。在遇到對孩子不利的情況,他們總是和上司據理力爭,保護家人。間諜也是人,也有家庭和兒女親情,中國的諜戰劇最大地弱化了這一部分。好像間諜都不需要家庭,孩子更是累贅。

當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成人,做父母的隻要記住一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