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餛飩皮來做經典小吃-上海菜肉大餛飩
文章來源: 揚州姑娘2014-02-12 17:09:54

   餛飩可以說是中國最經典而且傳統的小吃。它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不同的地方給予了它不同的稱呼。廣東人習慣地稱餛飩為雲吞,四川人則稱餛飩為抄手,而當餛飩出現在福建的時候,它就被稱為扁食了。我想餛飩的不同稱謂一定是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有關係的。可能是我在上海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對上海菜肉大餛飩的鍾愛更勝於其它幾種。

   上海菜肉大餛飩的特點是個頭比較大,餡料特別的足。餛飩皮比較大,皮薄但很筋道。使用的湯底一般是使用筒骨熬的清湯,吃的時候把燒熟的菜肉餛飩放入事先準備好骨頭湯的大碗中,撒上蔥花。一碗熱氣騰騰的香氣撲鼻的菜肉大餛飩就可以上桌了。元寶形的餛飩雪白圓潤,漂浮在被青蔥花點綴的骨頭湯中,若隱若現得透出青菜的綠色,一下子就能吸引你的眼球。用湯勺舀上一大顆餛飩,輕輕的咬上一口,青菜的清香混合著豬肉的鮮香一下子充滿你的口腔,讓你一口接著一口不能停下來。


到了多倫多以後,有機會就會買上大餛飩皮包菜肉餛飩來解饞。但總覺得餛飩皮不夠筋道,煮出來的餛飩皮很容易爛。一直就想自己親自來做餛飩皮來包餛飩。周末有時間就實踐了一下,那種久違的味道一下子就找到了,LG和兒子大大地稱讚了一把。

材料:小青菜500G, 肉餡400G, 香菇5朵,青蔥兩根,生薑半塊,鹽1TSP,

      1.5TSP, 生抽3TSP, 雞精1/2TSP, 料酒 1TBSP, 麻油 1TBSP,雞蛋一個。

方法:


製餡:

1 小青菜洗幹淨後放入滾水中很快燙一下,撈出來立刻放入涼水中;

2 把小青菜撈出來,瀝幹水分,切成末,再擠幹水分備用;

3 香菇泡軟切碎備用;

4 豬肉碎中加入所有調料、雞蛋和香菇拌勻,最後加入擠幹水的青菜末拌勻;

5 最後放入麻油調味。如果青菜的量比較多,可以再適量的放入少許色拉油。


製餛飩皮:

3CUP麵粉+ 1CUP 水(減去1TBSP 水)和成偏硬的麵團,醒20分鍾。用壓麵機把麵團先壓成偏厚的麵皮,疊加2-3次反複壓扁以增強麵皮的筋道。然後不停的調節麵皮的厚度至最薄。最後撒上玉米粉以分隔麵皮以免沾粘,疊加麵皮,用刀把麵皮切成方形做成餛飩皮。

包製和煮製:

舀適量菜肉餡於餛飩皮中間,對折,再折,兩頭捏在一起成元寶形。鍋內放大量的水燒開,放入包好的餛飩,用勺子輕輕推動以免餛飩沾底。水再次燒開後,加入冷水,等水再次燒開餛飩浮起來後,再稍煮片刻就可以用漏勺盛出餛飩,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骨頭湯內,撒上蔥花。




骨頭湯選用了脊骨和蛤蠣一起燉的湯,鮮美無比,隻有加少許鹽調味就可以了。




吃不完的餛飩可以放涼,夏天的時候可以做冷餛飩吃。


冬天的時候可以在炒鍋裏放入少量的油煎一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