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懂了,我,卻依舊無解
文章來源: 笑薇.2023-12-01 20:17:51

人家懂了,我,卻依舊無解(笑薇,120123)

不記得什麽時候,從哪裏得知台灣有個名字三毛的女作家,也不記得從哪裏聽到三毛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的金句。有人說,翻遍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也沒找到。我沒看過三毛的書,不過,這句話足以吸引我去撒哈拉大沙漠。再加上那個卡薩布蘭卡電影,最終踏上了摩洛哥的土地。

英語版的GPS 在摩洛哥導航基本可用,準確地說是很好用。你完全可以不去理會阿拉伯語的路牌,按照英語指令走就是了。當然,被帶錯路的事也偶爾發生。

要說的故事是,當GPS(地圖導航) 錯誤地帶我們走了30幾公裏的盤山路之後,停在了一個沒有任何建築的路口。我們不懂語言,不認識路,人生地不熟,能做的隻有一味地在GPS 上尋找準確路的蛛絲馬跡,當然也有我們可能犯的錯誤。太陽已經開始下山,真不想擱淺在無人煙的山間路上。

焦急時刻,一位摩洛哥青年湊到車前詢問,又是語言問題。他不會英語,我們不會阿拉伯語。我們用手比劃著告訴他我們在找某個旅館,在重複第二次時,他顯然是聽懂了旅館的名字,同一個名字,可是,阿拉伯語和英語的發音相差甚遠。就好像英語的Florence 和中文的翡翠冷說的是同一個意大利城市一樣。

摩洛哥年輕人手比劃著告訴我們怎麽走,並說開旅館的是他的叔叔。今天回想起來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麽準確無誤地悟出這些信息的。

年輕人拿過我的手機指著Google (穀歌)地圖解釋怎麽走。奇怪的是,他不用公路圖,而是地形圖。邊說,邊比劃,這次有圖在更好理解了,再過兩座山有一條河,然後沿著河等等。他解釋時的地形圖中的地形信息造成許多紛擾,所以,總是看完了他的地形圖再轉到公路圖,對照著理解。而他,總是把公路圖轉成地形圖。

說實話,那是我第一次知道Google(穀歌)也有地形圖。上麵標誌著高山海拔,河流等等。後來,他用電話接通他的會英語的叔叔。年輕人主動提出乘我們的車為我們帶路,然後,在叔叔家住兩天後,再搭別的車回來。他自己開著一輛非常神氣的大摩托車。我們感激了他的好意。不會讀公路圖,卻理解地形圖。從此以後,我開始使用車上的GPS Topographic (地形)地圖,在認識公路的同時,也知道了地形。一舉兩得!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最終發現,既不是穀歌的錯誤,也不是我們的錯誤,是booking.com 給了錯誤的地址。

前些日子在北京時,有一次在一個早餐店聽到服務員顧客的對話頗為有意思。服務員問買油條的顧客,堂吃還是帶走。顧客回答,家裏有現成的豆漿。服務員又問,要幾根(油條)。顧客回答,一個人吃。我在旁邊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位顧客就沒回答問題。可是,他們兩人都聽懂了。

中國人交流,意思在上下文提供的語境中,西方人則更直接在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