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侃收藏 - 東漢原始青瓷投壺欣賞》
文章來源: 西門祝2013-09-16 13:33:06

西門除懂些小提琴外,還喜歡搞點珍物集賞。西門一非古董商人,為中國收藏大潮推波助瀾,送拍品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美金。瞬息間暴發,成為財大氣粗的闊人,在美國掏底房市,吃得滿嘴流油;二非博物館鑒定專家,憑借在文物界幾十年功力,口吐珠璣,前呼後擁,一言定生死,成各大拍賣場競相聘請,眾多藏友頂禮膜拜的文化大鱷。西門自有自己一套收藏標準。藏品價錢不必貴,但要有曆史淵源,文化傳承,或藝術特點。西門除對美女垂涎三尺外,還喜歡收藏藝術珍物(美女也是藝術珍物的一種)。做些研究,翻點故紙,用些‘古狗’,樂此而不疲。西門對藏品隻言真假,不說價錢;隻喜把玩,不做買賣。逆世界之大潮搞收藏,迂腐之態,為古董經營家所不齒。

 

西門有幸獲東漢原始青瓷投壺一件,博物館藏品級別。初時讚賞其造型的古樸,製作的精美,年份的悠久。繼而再做研究,喜歡其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上所占的一席地位。西門一時興起,在中國雅昌藝術網上傳。有多人發表意見,頗多溢美之詞,亦有專家高人出麵指教,使西門的虛榮心和好奇心獲得很大的滿足。

 

先上幾個片片,照片拍的有些歪,Sorry。不喜者會以為是垃圾,在Yard Sale低價Get rid of。所以請就此留步,退出此文。

 

整器一


 

整器二


 

肩頸部的水波紋


 

頸頂部的弦紋


 

頂部俯視


 

底部



該投壺器形完整,包漿沉穩,肩部腐蝕脫釉,是典型的出土器。根據形製,材料,製作風格,為漢代原始青瓷的珍品。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有類似的一件藏品,定為西漢製作。西門因私人收藏,理應比博物館低一級,姑定為東漢製作,大約不會太離譜。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西漢原始青瓷投壺照片
Courtesy of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

 

 

下麵試對投壺作一介紹,資料多引自百度百科:

 

投壺,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經是貴族間甚至是諸侯間友好往來時的一種儀式內容。投壺又是遊戲,通常用在宴會上,作為娛悅賓客的重要內容。它又是禮與遊戲同時並存的。如《投壺儀節》:“投壺,射禮之細也,燕而射,樂賓也。庭除之間,或不能弧矢之張也,故易之以投壺,是故投壺射類 也。”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為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了公元前533年的故事:“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 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意思是說:齊侯景公入晉國賀晉嗣君即位,席間,行投壺之禮,賦詩助興。他們各自炫耀自己國家肉山酒海,國富民強,堪當霸主,結果鬧得不歡而散。這場投壺遊戲就變成了政治鬥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鬥壺”故事。

 

文學城上的遊牧人123兄,槍法精準,是孔子六藝中“射藝”的傳人。西門欽佩得緊,哪天想請教牧人兄,西門也玩幾把Colt, Remington之流,過過“射”癮,也不枉來美國一場。在正式玩“射藝”之前,弄個投壺,過過投壺遊戲的幹癮,也不賴……

 

河南南陽沙崗店出土的漢畫像石 投壺

 


在河南南陽沙崗店出土的一方漢畫像石,石縱134厘米,橫40厘米。在圖中,我們能見到投壺遊戲的生動畫麵。畫麵中間刻一壺,壺旁放一酒樽,上置一勺。壺左右各一人,每人已投一箭入壺,其懷中各抱三矢,手各執一矢,正全神貫注地準備向壺內投擲。左邊一人身體前傾,頭低垂,坐於地,已喝醉了,旁有一人攙扶,似為投壺的失敗者,已被罰下場去。右邊一人似為司射(即投壺的裁判),他手裏拿著一木質的獸形器叫“籌”,用來計算投入壺中的矢的數目。它是一件最早有關投壺遊戲描繪的實物遺存。在史書《西京雜記》中載:“武帝時,郭舍人善投壺,以竹為矢,不用棘也。”《投壺儀節》一書中還記載,司馬光認為“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聖人取以為禮”他從投壺中體悟出中庸之道,把投壺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東漢王燦《投壺賦序》說:“夫注心銃念,自求諸身,投壺是也。”(《禦覽》七百四十三)。晉傅玄《投壺賦序》雲:“投壺者,所以矯懈而正心也。”

 

東漢“雲台二十八將” 之一名將祭遵(?—33年)的雅歌投壺圖

 


再上幾張投壺照片


元八卦紋投壺(首都博物館藏)
Courtesy of 首都博物館



通高39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11厘米。

中山王墓出土的銅投壺
 

 

 

銅投壺為圓筒狀,下以三犀為足,高59厘米,口徑20.50厘米。


由於帝王、大臣、將師、儒士都參與投壺,故對相關事項就有規矩。如《後漢書》卷二十載:“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其使用的工具如《禮記·投壺第四十》曰:“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鬥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 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晉代在廣泛開展投壺活動中,對投壺的壺也有所改進,即在壺口兩旁增添兩耳。因此在投壺的花式上就多了許多名目,如“依耳”、“貫耳”、“倒耳”、“連中”、“全壺”等。

 

這期間出現很多投壺高手。據晉·葛洪《西京雜記》載,郭舍人投壺能“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古人投壺,以矢入壺為投中,郭舍人可謂投壺遊戲的行家裏手,以一箭激得壺中百餘箭出壺。有“閉目而投”的,晉人孫盛《晉陽秋》曰:“王胡之善於投壺,言手熟閉目”便有此本領。 還有能“背坐反投而無不中”的,隋唐之際,有一姓薛的人便能做到。還有更神的,人送雅號:“投壺絕”,叫蘇樂壺。他自幼玩投壺,若幹年後,凡別人所能的, 他無所不能,“又能以己意創出新奇詭名異法至數十種,皆古所無。”比如用三矢並投,分中三孔(壺口及兩耳),叫“寫字”,也能背身投矢,矢矢必中,名為 “仙人背劍”,工巧獨步。《晉書》:“石崇有妓,善投壺,隔屏風投之。”

 

在敦煌壁畫中也有投壺遊戲的畫麵,五代第61窟第21扇,圖中上部為太子與釋子砍多羅樹;中部為太子與釋子相撲;下部左側為投壺,太子與四釋子圍繞一台,台右上角有一壺,即太子與釋子投壺。由於年代久遠,該畫麵現在已經模糊不清。

 



敦煌文獻中李翔《涉道詩·衛叔卿不賓漢武帝》中也有關於投壺的記載:“鑾殿仙卿頓紫雲,武皇非意欲相臣。便回太華三峰路,不喜鹹陽萬乘春。涉險漫勞中禁使,投壺多是上清人。猶教度世依方術,莫戀浮華誤爾身。”



再說說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隨著製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藝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對製陶原料——陶土認識得越來越清楚,漸漸燒製出的一些初達瓷器標準,但在一些方麵又不夠完善的器物。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就是原始青瓷發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原始青瓷所塗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製而所的,含鐵元 素,在氧化氣氛中燒成,所以呈青綠色。東漢時期的器物繼承了前一時期的特征。在造型上則多直口,碩腹、內收底,平足內凹,器型豐滿。不少瓷器的口、頸、肩、腹有劃或印的弦紋、水波紋、麻布紋、網紋、帶狀紋、方格紡紋、杉葉紋等。


上個東漢越窯
青瓷長頸瓶。該器小口,細長頸,自上而下逐漸變粗,扁圓腹。矮圈足外撇,上飾有兩道凹弦紋。釉色青黃間雜,質感不純,整造型簡潔流暢,為這一時期少見的佳品。

東漢越窯青瓷長頸瓶
Courtesy of 浙江省博物館





西門收藏的東漢原始青瓷投壺,符合漢代青瓷製品的全部特點。西門不敢收之高閣,個人獨賞,特地拿出來顯擺一下,讓大家看看,也好滿足一下個人的虛榮心和自戀心態。

 

謝謝各位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