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幸福和永久的幸福
文章來源: zhiyan2018-11-12 12:22:27

短暫的幸福就是欲望剛剛得到了滿足,而新的願望還沒有產生出來。

一旦新的強烈的欲望出現了,我們的幸福感將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痛苦。

世界的本質是意誌,人的生命意誌隻是一團欲望,當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幸福;當欲望不能滿足時,我們就感到痛苦。可是,人的欲望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滿足,當我們滿足了一個欲望後,馬上又會產生一個新的欲望,而且,我們可能同時還有好幾個欲望!所以,人的一生從欲望來看,是一連串的痛苦與不幸。

真正的和永久的幸福是一個人能夠戰勝自己的欲望,而成為純粹的認知主體,去追求真理。那麽他就不是自己欲望的奴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純粹的認知,他所追求的知識和理念成了至高無上的主宰,是他存在的意義,那麽他就變得無與倫比的強大和幸福。科學家,有信仰的人都是這種人。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是幸福的,就是因為那時沒有什麽強烈的欲望,每天就是充滿了驚奇和熱情去感知世界的一切。

青年人一般也很幸福,因為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每天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的東西。

中年人在生活的壓力下,為名為利可以產生無止境的欲望,那麽離幸福非常遙遠。隻有把物質和名利的要求降下來,把自己重新變成一個認知主體,去追求真理追求知識,為自己的理念信念而孜孜不倦,這樣才可能接近幸福。

名和利從來就不是幸福本身,因為永遠存在著更高一級的名利,永遠不可達到頂峰。 也就是說建立在名利上的幸福是短暫的相對的,而沒有滿足欲望的痛苦則是永恒的絕對的。

有錢人做慈善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因為慈善使他們短暫地擺脫了自己的利益,純粹為他人的利益服務。所以慈善是富人通向幸福的階梯。

普通人在滿足基本生存條件下,盡量把名利的追求放下是得到幸福的途徑。

這是叔本華的理論。

幸福論是叔本華成名作人生的智慧的主要哲學論點。叔本華的理論深刻的影響了之後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其實從我們熟悉的“為人民服務”,“毫不為己,專門利人”,“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麽,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麽”,到今天的“改變世界”,萬變不離其宗,本質上都是超越我們的個人欲望,為認識和發展這個世界而努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旅遊時,在風景名勝,他們或者以時間上 (古跡)和空間上 (宏偉的建築,波瀾壯闊的大海)排山倒海的宏大,深厚和悠長,火渾然天成的極致的美 (花,美景), 使我們歎服,深感渺小,而暫時忘卻了我們自身的欲望和煩惱,成了純粹的認知主體,因而我們體會到了幸福。這是因為風景名勝和自然美景使我們超越自我的欲望而幸福。

回到子女教育,如果我們在孩子的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把他們天然的感知世界和強烈求知的本能,轉化為追名逐利的欲望,我們就剝奪了他們可能有生以來唯一最接近幸福的機會。

父母不是不能推子女,關鍵是推什麽?如果父母的努力是使孩子認知世界,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熱情和夢想,熱愛學習,熱愛真理,那麽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的禮物。孩子會終身受益,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成長過程中沒有什麽人推,也沒有什麽追名逐利的欲望,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回憶童年覺得我們是幸福的。

總之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為父母,我們的理念會影響我們下一代的幸福。

幸福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

附: 風清的大作:憂鬱治療之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376/201811/3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