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瑣的外表下不一定是顆猥瑣的心
文章來源: 不見人煙隻見花2014-02-13 10:10:44

跟聽了一年多高曉鬆的《曉說》。

過去,不喜歡高曉鬆,當然,現在也談不上喜歡。總覺得這哥們兒也就是在年少時期,荷爾蒙分泌過剩,除了把其中一部分變成了膽固醇,另一部分變成了小靈感和小憂傷,鼓弄出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幾首好聽的校園民謠之外,不過是個少年得誌,出名趁早的文藝小青年兒。而且,和大多數同類一樣,有了些名利,就開始HOLD不住了。於是,從美國酒駕,到筠子自殺,再到國內酒駕蹲監半年,可謂劣跡斑斑,聲名狼藉。以至於,當我突然從《曉說》視頻中再見那張四十多歲猥瑣的藝術家大臉時,我真的不忍卒瞧。

可當我聽過第一季《曉說》後,我想,也許猥瑣的外表下麵不一定是一顆猥瑣的心。

《曉說》的信息量之大讓我驚訝。從這哥們兒那侃侃而談的語速和搖頭晃腦的神態上看,那挺大的腦袋裏還是裝著挺多的料的。尤其是他那不持中立的立場,他那正史的裏子野史的範兒,使得《曉說》具有了獨特的視角,引人思考,給人啟發,當然娛樂性也很強。

由於這哥們兒本著頭型可以中分,但立場決不中立的憤青二情結,所以《曉說》引起爭論在所難免。相信在海外生活多年的理工科青年會喜歡並產生共鳴的。說喜歡,是因為《曉說》的文史類內容給理工青年們補了很多課;說共鳴,主要指《曉說》中關於海外生活,尤其是美國生活會讓大家頻頻點頭,並感謝這哥們兒的深入探究。其實,我們這些生活在海外的人,因忙於生活,很多身邊的事情,我們並不了解,比如美國流行音樂,比如美國工會,比如好萊塢。。。

雖然不能苟同他的西方中心論的曆史觀,雖然反感他細微處流露出的媚美貶中,甚至受不了他那一點兒也不性感的胡子,手裏還拿著把折扇扇來扇去的局促樣兒,但這些不影響《曉說》本身內容的高品質。我不得不說,高曉鬆可能是當今中國最有文化的音樂人。

把《曉說》轉換成MP3,放在車裏,上班下班路上聽聽,感覺路上的時間沒有浪費。

整理了《曉說》第二季前四十四集在百度雲盤裏,想聽就來下載吧!

 

pan.baidu.com/s/1qW77z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