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 --不會演戲的導演不是好演員
文章來源: 月泉曉澈2016-01-18 19:30:45

很久沒有看一部國產片而覺得有引人入勝的感覺了,但是老炮兒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弦。

六哥曾經是領著一幫兄弟叱吒京城的風雲人物。而今六哥已是六爺,也就能在自己門前的小胡同裏能“罩”著點。 但他的行事做派還是按著從前的“規矩”。規矩是什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就是六爺之所以是六爺的原因。盡管世易時移,但是這些規矩還是融入了老炮兒們的血液裏。“男人不能打女人”;“男人得有男人的樣子”;“做事得論理兒”;敢作敢當,以及江湖義氣等等。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廉頗老矣的六爺為了救出自己闖禍的兒子和一幫血氣方剛的富二代官二代“京城十二少”發生碰撞的事。老規矩碰上了新世代。六爺執意不報案,要按規矩來,盡管以小飛為首的京城十二少扣押了阿波,六爺願意以“理”論,賠償損失,贖回兒子。在籌錢的過程中,以往的兄弟幫有的還是守著規矩,講義氣,也有的因為各種現實或者個人的原因借故逃避或者是盛氣淩人。去贖兒子的過程一波三折,六爺被扇耳光,燈罩兒幫了倒忙給豪車刷漆“毀容”,雙方差點兵刃相見。結果在小飛的女友把阿波和錢送回來的時候,誤把小飛父親貪腐的佐證交到了六爺的手上,結果引起了六爺被小飛父親的人追打。在六爺占了先機的情況下,他還是同意了小飛以碴架的方式解決問題。

馮小剛的六爺確實刻畫出了一個曾經輝煌但是如今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北京老炮的形象,果然是不會演戲的導演不是好演員。雖然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他身上的精神氣卻讓他的形象十分豐滿。 一口京片子,雖然慢條斯理但是你卻能感受到他的張力和潛藏的狠勁。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但他還是想著快意恩仇。馮小剛感動到了我。特別是電影的結尾,他一件一件地了了自己的”身後事“,沒有通知任何人,隻帶了一把年輕時候的鋼刀,單身赴會。當他拖著病累的身體,大步走上結冰的湖麵,給我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悲壯。他有他的”理“。盡管答應了碴架,但他還是檢舉了小飛的父親。因此,他隻能單刀赴會,不牽連任何人,基本上是奉上自己的性命為交代。他可以有別的選擇,可以開個價碼,提出賠償,也可以直接報警,但他都沒有。我想在他接受小飛的條件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決定了以自己生命的代價去堅守這個”理“。馮小剛的表演水到渠成,讓我覺得老炮兒在這個時刻做出的這個選擇是合理的。馮小剛的演技確實這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

故事在這個時候有點虎頭蛇尾之嫌。雖然我理解他的選擇,但是影片的結尾給了馮小剛在冰麵上的大量的甬長的鏡頭,實在有些拖遝。在影片應該是高潮的部分,兩邊的人馬似乎都是在非常平靜地觀看六爺在冰麵的獨行。然後畫麵戛然而止,導演似乎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麽結尾,索性讓觀眾自己去填空。我覺得導演的意圖可以體現得更充分一點。我想導演更多的是想呈現老炮兒孤獨而悲壯的生命終點,其實可能更能給人震撼,但導演似乎又畫蛇添足地讓他的老混混們全體出現,結果一種荊軻刺秦的悲鳴變成了兩種混混陣營的混戰。我也不懂小飛的悲哀,導演似乎要體現老炮兒的”神氣“似乎還有傳承的空間,體現在小飛的感動和阿波的轉變,但是這種傳承似乎有點勉強,也許是新人的演繹還有進步的空間。

這個故事我最不能理解的也就是結尾了。在我看來,這就是最現實的”蚍蜉撼大樹“的故事,也許蚍蜉的悲劇性結局才更現實,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而不是像電影中的正義由小人物伸張,甚至他們的”混“更上升到了某種為國為民的大義上,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在這個電影中,老炮兒必須死,但是應該死得更讓人扼腕才對。

All rights reserved @ 月泉曉澈。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