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剛來美國時的生活
文章來源: fengxiang2022-09-09 11:49:12

          形容剛來美國的生活,一個字:窮。 兩個字:真窮。

        我們是以學生簽證來美的, 也就是說我們是來讀書的, 但我們買不起課本。不知誰發明了複印課本這一招,一下解決了課本難題。 有次去拜訪80年代就來美的表哥,說起此事。 他笑著說:“ 你們算好的了,一人一本複印書,我們那時是幾個人合用一本複印書”。 他說這話時想到了給我們上C++的中國老師老張。當他站在講台上,看著下麵人手一本複印書的中國留學生,是否也想到自己與別人合用一本複印書的歲月? 多年過去,哥哥的孩子也來美國求學。甭說課本,就是五六萬多的學費都能付得起。 不禁感歎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為沒錢, 我們開著二手車,租著廉價公寓,睡著撿來的床墊子,記算著每一天的開銷, 不亂花一份錢。 多年後跟國內的閨蜜微信聊天,說到剛來美國時的生活,我說:“我剛來美國的三年沒吃一個西瓜,你信嗎? ”。 閨蜜同情地都想把手伸過太平洋給我一個大hug了。 

      人窮,誌就短。 貧窮的我們著實做了很多“不體麵”的事。我們周末都去中國教會,明著是去洗滌靈魂,心裏則是惦記著那頓免費午餐。我們也利用著美國教會的慷慨,每星期一次的午飯一次都不錯過。凡是免費的,都毫不客氣地伸手去拿。還有看電影,買了一張電影票, 別人看完走了,我們不走, 一場接一場地看著沒頭的電影,直到困的睜不開眼。 祖國打開國門把我們放到世界各地, 我們卻丟盡了祖國的臉。

       窮著,苦著同時也快樂著。那種快樂是重返校園找回青春的快樂,是考試得了全A的快樂, 是夾縫中求生存,人生終將輝煌有盼頭的快樂。 別人對“窮得隻剩下快樂” 一臉困惑不得其解時,我們特理解。

     在那段艱苦的日子, 我們遇到了一對開中餐館的台灣夫妻。 老公周末在那裏打工。 韭菜豐收的日子,他們割下來送給在那裏打工的留學生。 知道留學生的苦,老板娘會偶爾親自下廚,燒出台灣菜給留學生打牙祭。 知道學生沒時間做飯,有時一天賣剩下的飯菜會打包讓學生帶回去。 多年過去,每每想起這些,依然感覺暖流在心中流動。 謝謝你們,老板,老板娘,在艱苦的日子 給我們的扶持和溫暖。

         幾年後畢業找到工作。 雖然人生並未輝煌,但終於安穩下來。 當我們的銀行賬戶超過五位數時, 鳥槍換炮,買了一輛還散發著剛出廠時特有氣味的新車。 剛買新車的那段時間,老公拍拍這,摸摸那, 臉上洋溢著那種從無到有的喜悅和滿足。 一個周末更是手一揮說: “走,咱進城去吃老四川”。點餐時我們眼睛不再偷瞟價錢地點了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鴨,麻辣香鍋。。。,那是我們來美後吃得最酣暢淋漓,最具幸福感的一頓。吃完飯又去逛了中國菜店。當拎著花椒,醬油,醋,青菜走到車前時,發現車窗被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