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聖路行】D4 西班牙大西北之靚麗風景線
文章來源: XQQ2023-11-27 20:53:37

   前文鏈接【“騎”樂無窮聖路行】D3西班牙山村客棧-相遇即緣

兩牙海岸線聖路騎行第四日:自西班牙的Oia村至Vigo市。全長:43公裏(26.6英裏);總爬高:601米。

西班牙西北地區Galicia,是一個值得為它請幾天假,專門來看一看的地方。它的一側毗鄰大西洋,一側接壤葡萄牙,與西班牙其它地區相連的地域,因崎嶇山脈的阻隔,在風土人情上相當獨特 。單說語言吧,這裏的人們講的是源自古羅馬語係的加利西亞語,摻著些鼻音,更接近老鄰居的葡語。不過,對朝聖路上的旅行者講,無論是西語、葡語還是當地方言,大部分人也是傻傻地分辨不清。

踏上這塊土地之後,騎行是對它最直接的打開方式。不必迷信旅遊攻略和大咖推薦,不要在意到哪家網紅餐廳去打卡。沿著一條陌生線路,懷揣一個既定目標,且聽風吟,但看流水,你就會邂逅出其不意的驚喜,而這一連串的“驚喜”,便構成了西班牙大西北疆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亮麗風景之“野”馬圍捕

今天上午,從田園山村Oia到曆史重鎮Baiona的一路上,陪伴我們的是點綴在綠色森林和起伏山丘中的一群群牛馬。草木茂盛的牧場裏,古銅色的牛群正專心致誌地咀嚼著;淙淙流淌的小河旁,棕褐色的馬群在悠閑地甩著尾巴。

沉浸在旖旎風光中的我們,起初倒也並未大驚小怪。休憩時,和一位農家大叔的一段閑聊,卻著實地打開了我的眼界。我第一次了解到了當地特有的一種遊牧文化-“野”馬放養。我把“野”字帶上引號是有緣由的。一方麵,這些短而粗壯的加利西亞馬匹整日、整月、整年地在山嶺與河穀間自由漫步,自尋口糧,沒有牲口棚,沒有幹草垛;另一方麵,它們其實是歸屬於不同的牧場主的。

加利西亞人散養馬匹的傳統可以追溯到8世紀,那是耳曼人遺留下的民間習俗,它甚至與天主教堂有著曆史關聯,天主教會是允許神職人員擁有馬匹的,但是不必照料它們。每年夏天,四周的村寨都會舉行持續三日的野”馬圍捕(Wildhorse roundup/Rapa das Bestas)活動,極其隆重且有儀式感。馬的主人們會重新召集自家的馬群,消毒去虱後,剪掉成年馬的鬃毛和尾毛(可以出售用來填充床墊和墊肩),並為小馬駒打疫苗,上烙印。然後,再豪邁地“大撒手”,把馬重新放牧野外,靠天吃飯,等待來年。

網上有很多“野”馬圍捕的神奇畫麵,也令我好奇。這是不是對馬不夠友善呢?如此養娃,恐怕連“虎媽”都看不過去。再說,賣鬃毛的生意如今是否還有利可圖?

 

前進中的你,也是別人眼裏的靚麗風景

作為聖地亞哥朝聖之路上的跋涉者,我們自己又何嚐不是加利西亞風景圖上一束移動的亮點呢?朝聖之路千萬條,終要匯於加利西亞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Cathedral in Santiago de Compostela)。在體味千百年來朝聖者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的精神內涵,感受加利西亞的多姿和加利西亞人的盛情的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也給僻遠的鄉寨經濟注入了活力。

遠方-晨霧裏的風車和跋涉者

近了,風車。

近了,跋涉者。

在Mougas的一條偏僻鄉村大道,我們氣喘籲籲地蹬著車輪,精疲力竭地騎向見不到頭的遠方。忽然,迎麵騎過來一隊背著行囊的夏令營孩子們,在騎過我們身旁時,每一個人都友好地向我們喊一聲,“Buen Camino”,這句聖路專用問候語是有雙層含義的,除了字麵上的“旅行順利”,也包含宗教層麵上的精神愉悅。我一次次地回答孩子們,“ Gracias”(謝謝)。不知不覺中,漫長的道路不再令人生畏。

在As Marinas,我們偶遇一位獨輪大俠。他的坐騎是高位單輪車,但見他雙腳飛快地轉動小軲轆,雙臂左右搖擺,保持平衡,就像是表演高車踢碗的雜技演員。我不由地替他捏一把汗,同樣的一段距離,他做的功可是比騎車的和徒步的多多了,這得費多大氣力,才能到達千裏之外的終點呢?

朝聖者們除了留下堅實執著的腳印,沿途中,也留下了妙趣橫生的藝術品。在距目的地143公裏的裏程碑旁,堆積著畫著有趣圖案的鵝卵石。我停下車,欣賞著朝聖藝術家們的作品,想象著那個不認識的他或她,從地上撿起一塊圓石,匆匆幾筆,畫上一個孤獨旅人的背影,或者一家大小齊步走的剪影,然後,彎腰將它輕放在石堆上,繼續兀自砥礪前行,多麽有力量的畫麵。

遠方-眺望大海的燈塔

近了,Cape Silleiro燈塔(1862)

 餐桌上的靚麗風景

西方有諺:“住在法國,行在美國,吃在西班牙。” 融合了地中海和阿拉伯地區烹飪精華的西班牙菜,即便是對長著中國胃的我們,也是無法抗拒的。

午餐時分,我們在街頭小攤,與加利西亞餡餅Empanada Gallega相逢了。

Empanada是西班牙人喜聞樂見的國民美食,被列為西班牙十大經典佳肴之一,它的樣子像是帶花邊的大號餃子。中國水餃是用生餡,Empanada則是用煮熟了的洋蔥、青椒金槍魚或雞肉等作餡,用大蒜、番茄醬和橄欖油調味,可烤可煎。隨著西班牙“征服者們”的足跡,拉美小型版的“Empanadilla”更是遍地開花。

Empanada的起源眾說紛紜,也許它是八世紀由攻占伊比利亞半島的摩爾人帶來的重口味食品;也許它是早期農牧人野外勞作的方便午餐;也許它是朝聖者在漫漫征途中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幹糧。我當然偏愛最後一種說法,在建於12世紀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大教堂的前門楣板上刻著的Empanada,算是佐證吧。

我們品嚐的加利西亞餡餅Empanada Gallega無疑是正版Empanada了,它的特點是一張圓形或長方形的大個頭pie,吃的時候再切成小塊兒。

 

圓形餡餅(網圖)

西班牙的餃子-常規型 (網圖}

 人們常以“風情萬種”來形容西班牙的魅力,因為這裏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迷人景致,地區間的差異甚至超過某些國家間的差異。今天,有幸觸摸了西北Galicia地區的脈絡,我會銘記住它的沉穩、純粹、自然和虔誠。期待在不遠的他日,我還能夠去領略馬德裏的帝王氣質、巴塞羅納的藝術氣息和塞維利亞的文化氣韻。

吃飽吃好就接著開路吧。一上午,所遇皆為坦途,沒啥可抱怨的   

參考【加利西亞麵包:風味、特質和文化 — Google 藝術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