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頭號名博潤濤閻錯怪了顏寧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2-11-08 19:12:04


文學城頭號名博潤濤閻對顏寧公開質疑過,稱為相互罵架應該不恰當,因為潤濤閻是單方麵的怒吼。潤濤閻甚至向Nature雜誌社寫過信,他們幾乎撕破了臉,但是顏寧始終沒有公開回應過,至少我們沒有看到。

我們在不同的領域,無法評價他們科學的真偽與是非,潤濤閻說顏寧造假似乎有些過了,偏頗的程度還不是一般的大。我們知道潤濤閻是喜歡寫小說的人,他是否在此科學爭論裏也參進了過多的個人野心?

如果潤濤閻所述是真實的,顏寧不引用他們的文章屬於超出很多人想像的事情,至少顏寧對領域文獻的掌控度不夠。反向思維是,Nature每篇文章至少有三位科學家的審稿同行,他們也沒有提醒顏寧引用。如果是我審稿人,我通常會要求作者必須引用重要文獻,不然過不了我這關。那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有人在網上傳說,潤濤閻的博士後導師Peter Maloney是施一公的博士導師。我查了施一公在Johns Hopkins的導師是Jeremy Berg,所以網上很多東西都不可信。我也不保證每次都絕對正確,但是我有錯就改。這裏說點施一公不想聽的話,他在美國的首站是Iowa State University, 他是轉學去的Hopkins, 他自己不喜歡說而已。

Maloney已經去世,如果健在或者曾經是施一公的論文委員會成員,那麽看見自己學術兒子輩潤濤閻和學術孫子輩顏寧公開罵架,不知這是否會是他在茶餘飯後談及的傷心事或歡心事。

不管怎樣,Jeremy Berg和Peter Maloney都在Hopkins, 又都是做與結構相關的領域。在如此緊密和小的圈子裏,顏寧的Nature論文不引用潤濤閻與Maloney的Cell論文,屬於在學術界少見的做法。這是我在前幾天的看法,我以為他們都是做的Glut結構,隻是方法不同,現在看來這個觀點需要修改。

我當時認為,顏寧這樣做幾乎不能用疏忽來解釋。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她可能想到Maloney和潤濤閻早已出了這個學術圈。這可能是潤濤閻咽不下這口氣的原因,所以他至死抗爭。

潤濤閻雖在Hopkins做出Cell和PNAS, 但是隨後沒有做Faculty。潤濤閻在Virginia Tech得博士,Johns Hopkins 博士後,然後幾十年在UAB他太太的眼科實驗室工作到退休。潤濤閻英年早逝,死因不是傳說中的新冠感染,他們的孩子都很成功,所以他喜歡穿沃頓商學院的衣服。

潤濤閻很能寫,可以寫小說,博文奇長無比,每次貼出都熱讀。我最受不了他的是,他將近代曆史人物憑想像編出故事來放在文章中,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卻無視文學與曆史的區別。

無論是Peter Maloney,施一公,顏寧或潤濤閻,他們都趕不上聖路易斯華大剛去世的教授Mike Mueckler。Mueckler在MIT Harvey Lodish實驗室和華大開創了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的整個領域,發現了係列的Glut蛋白。

在華大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Mike Mueckler,因為他就是一個很普通的華大細胞生物學教授。他發現的係列蛋白讓顏寧跟著玩,讓顏寧吹牛將癌細胞因為吃不到葡萄糖餓死。這顏寧完全沒學醫,隻會吹牛,我們很為她領導醫學研究院擔心。生命力旺盛的癌細胞都會餓死,正常細胞怎麽活?是否會死傷遍野?顏寧吹的另一個牛是所謂“破解半個世紀之謎”,這些蛋白質都不是你發現的,你隻做出了一個結構哪裏來的破解之謎?

顏寧可以不理潤濤閻和Peter Maloney的Cell和PNAS論文,但是她的Nature必須引用Mike Mueckler的多篇論文,因為Mueckler是開創性的。

仔細分析資料後發現,似乎潤濤閻錯怪了顏寧,他抱怨顏寧不引用自己的論文可以理解,但是攻擊顏寧剽竊很不應該。我們似乎都是他們領域外的看客,其實潤濤閻研究的蛋白質UhpT和顏寧結晶的Glut1不是一回事,不讀文獻差點落入潤濤閻的圈套。必須記住這點,他是個寫小說的人。

雖然UhpT和Glut1同屬一種被稱為MFS的蛋白質大家族,但是這種大家族沒有什麽意義,它們可能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而UhpT甚至連十幾種的Glut蛋白家族成員都不是,別人怎麽抄你潤濤閻啊?

UhpT運送帶負電荷的葡萄糖-6-磷酸,嚴格意義上是己糖-6-磷酸(hexose 6-phosphate), 因為還包括果糖-6-磷酸。顏寧做出結構的Glut1則負責轉運不帶電荷的原始葡萄糖,在跨膜結構域 (TM) 上Glut1與UhpT都不同,負責轉運貨物的TM也各異。模型固然會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真不明白,為什麽潤濤閻硬說顏寧偷了他們的模型。

回到當年考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生的歲月,當時我需要自學後熟背北大教授沈同編寫的《生物化學》。這樣才能應付上海的考試,現在忘了不少。從葡萄糖變成葡萄糖-6-磷酸是在細胞漿內發生的糖酵解反應的第一步,也就是我們從糖裏獲得能量的過程。

Carl Cori在聖路易斯華大不僅發現了Cori循環,更為重要的是發現了Cori酯,即葡萄糖-1-磷酸(Cori ester),為糖原降解過程的第一步。萄萄糖-1-磷酸轉變成萄萄糖-6-磷酸後進入產生能量的糖酵解,通過產生丙銅酸參與三羧酸循環製造更多的ATP。

這個意義有多大呢?我們從儲存的糖原獲得能量的反應機理是在聖路易斯華大發現的。Cori的學生則在西雅圖華大發現了激酶將蛋白質磷酸化這種根本的生命反應,聖路易斯是磷酸化的祖宗,隻是這次把磷酸加到了氨基酸身上。

葡萄糖一旦被磷酸化則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進出都不行。自由的葡萄糖絕大部份通過Glut轉運到細胞,但是也可以與鈉離子共同在腸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借壓力進入,不需要額外的轉移蛋白。潤濤閻純粹使用的生化手段研究UhpT怎麽將細胞外葡萄糖-6-磷酸轉移到胞內的,這個重要降解產物在胞內本身就多,葡萄糖-6-磷酸是如何去很少糖酵解的細胞外的?難道他是研究的從胞內向不胞外的運送?看了他們的模型,似乎涉及從胞外向胞內或者反向的雙向轉移。

美國醫生校友的問題:“吳曉波教授,謝謝你一直以來的科學教育和支持! 俺為俺大同濟能出一個你這麼正直善良智慧的基礎醫學科學家而感到欣慰驕傲[ThumbsUp]。在這裡樂意請教一個問題。且不論顏的論文為什麼不引用相關文獻和”餓死癌細胞”的外行話,隻問一個問題。(一直困擾我[Shocked],找不到合適的人討論[Chuckle])。隻有學生物而沒有學醫學背景的顏寧女士近日在大陸公眾場合演講時說她發現這個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在腸道上皮細胞(上皮細胞是我加的)的轉運率是每秒6000 次,在大腦的細胞中轉運率是每秒12000次! 我的問題是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是一個主動的逆能障反應的過程,是人體葡萄糖唯一的吸收和”Glut 1” 發揮作用的部位! 葡萄糖分子一旦被吸收就在血液中循環發揮供能作用。 怎麼在大腦又發生一次更激烈的”Glut 1”轉運的逆能障葡萄糖分子再吸收反應呢? 葡萄糖不是已經吸收了嗎? Glut 1 是葡萄糖吸收轉運蛋白怎麼又跑到大腦去了呢?這又是什麼理論? 聞所未聞!”

我的回答:“葡萄糖是通過腸道吸收到人體的,再通過血液透過血腦屏障去大腦。但是作為能源物質,葡萄糖是需要不同的Glut從細胞外轉移到細胞內去產生能量的,各細胞因Glut不同而轉運速度會不同。Muerkler 發現的Glut有很多種,具有組織和器官特異性。大腦隻有機體2%的重量但是會消耗掉大約20%的機體能量,轉運速度快些也是可以理解了,當年在圖書館考board時肚子容易餓啊。但是葡萄糖也是機體晶體滲透壓的一部分,機體Glut轉去多少進細胞是需要有個動態平衡的,我不懂這裏麵的機理,另外胰島素及其受體可以影響Glut從細胞漿轉移到細胞膜上去”。

看見聖路易斯華大的Glut葡萄糖轉運係統之父沒有?Mueckler 在67歲就去世了,沒有等到諾貝爾獎的那一天,想想這些還是要享受人生。現在那細胞生物學係也有老中教授,文中群體照片裏很多人物拿出來都是響當當的。

文章第一作者是Muerckler的博士後,在華大當過助理教授後回澳洲了,他在Muerckler 實驗室的Nature論文似乎發現了對胰島素敏感的Glut4。這篇總結性文章重點提到顏寧的結構工作,根本沒有涉及潤濤閻和導師的Cell和PNAS論文。他們是真正的專家,也不知道閻顏的中文之爭,所以他們應該是從相對客觀的角度給出了評價。

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在涉及幾千種類似蛋白的論文中,顏寧可能沒有看見潤濤閻這篇隻被引用了93次的Cell文章。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一個事實是,Nature, Science或Cell的Citation Impact Factor高是因為skewed在很少一些幾千citations的文章,其他論文與Journal of immunology中好的差不多,沒有什麽了不起的。這個結論Nature本身都發短文評述過,作為科學家你活在同行的心中,不在影響因子裏麵。

發現Cori循環的Carl Cori不僅在聖路易斯華大開辟了糖代謝的領域,代謝免疫學也是在聖路易斯華大開創的,現在Bloomberg 用重金將Pearce夫婦買到Johns Hopkins 了。同濟隻要擁有這裏1/100的貢獻就該開慶功會了。顏寧回去了,我們祝賀她事業發展順利,但是也不應該過度解讀。

朋友圈帖子:見證民主的時刻,這是美國賴以強大的重要憲政保證。也不是什麽用鮮血換來的,幾百年前五月花宣言就有這些精神,隻是後來進步允許婦女和少數族群投票。美國是站在英國這個巨人身上發展起來的,還學到法國的先進文明。世界先進文明吹到過天朝,如果法國契約精神的時代中國太閉塞,那麽現在中國選擇與所有西方先進文明為敵,真是讓人匪夷所思。投票過程很簡單,隻要有小學程度讀得懂英文就行。有個技術問題,就是機器會不斷說在印選票,但是那還沒有結束,隻有你按了Cast Ballot和機器告訴你的票已經傳遞才算完成,這點大家千萬記得。為了製衡民主黨總統,建議大家投共和黨的票,我這次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投的是共和黨,再加上反對修州的憲法允許Marijuana合法化。我隻選這三項,其他因為不懂全部空著。隊伍中的耶魯校友肯定與我的投票不同,那是十分正常的事。隻有山寨國能夠以100%的虛偽結果選出個皇帝,讓老百姓吃總虧。福山見過中國皇帝,建議過他權力需要製衡,為了這100%的結果他怎麽會聽?他要求公開舉手投票,還把儀仗隊開到大會場,不投他就丟工作甚至坐牢。中國人始終隻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幾千年都是如此。上班路上花費了大約三十分鍾的時間,實際上有三個投票機,在門口時就有老太太問是否有駕照或ID, 進門也必須出示,還需要簽名,所以不存在什麽假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