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在美國學術界的生存空間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2-11-13 09:35:56



今天談及普林斯頓,我放上這張來自我的題為《美國模仿英國劍橋的實例》博文的照片。與聖路易斯華大Brookings Hall相似,普林斯頓也有一棟類似的仿造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大樓。我的學生已經從普大畢業,另外幾位則是拒絕了普大的橄欖枝。

我以為談論顏寧的回國事件已經結束了,可以翻篇了,但是爭議仍然不斷,我還是應該再次澄清一些事實。

我們希望顏寧在深圳成功,帶動中國醫學轉化的發展。現在國內製藥界的狀況仍然令人擔憂,出來進修的醫生說他們開處方的選擇順序是:進口藥、印度仿製藥和國產藥。即使開抗生素的處方也是如此, 更不談新興的免疫治療了。

我就此議題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是對顏寧回國爆炸新聞的反應與分析,她喜歡出風頭,也應該允許我們評論。另一篇是否認潤濤閻對顏寧的無端指控。可以說正的或反的評論我都有,我不怕得罪兩Yan的粉絲。我是憑事實說話的人,並且隨時根據新的事實修改自己的認知。

先說一個基本點。顏寧在普林斯頓的NIH基金資助很少,五年時間隻有一個獨立的RO1, 並且今年年底就到期,至今沒有renew的跡象。也有這種可能,那就是她不打算續基金了。另一個基金她是Co-PI,隻有很少的5-10%的錢可以付她的工資,因為那是以杜克的華裔教授為主體的。這個Co-PI的錢不是相當於R01的NIH的Program project grant, 所以她隻有一個獨立的NIH資助。

正當年的美國院士,在沒有HHMI 的情況下隻有一個NIH資助,應該算是新聞了。

這對於即使不是生物醫學超級名牌的普大也是很少的資助,尤其是普大使用endowed的錢吸引她前來。大家知道養冷凍電鏡是很貴的,隻為學校賺這麽一點可以回扣的錢,她肯定是有壓力的。

結構生物學是最容易找到合作教授拿錢的領域,真沒想到她隻有唯一的華裔基金合作教授。她的根基畢竟在國內,在清華。

我去NIH Reporter查了華大當紅教授Michael Diamond的NIH基金,多到我都數不清楚的程度。以免出錯我就不數了,因為不僅有獨立的還有全美範圍合作的基金,達十幾種甚至更多,這還不包括我們知道的Moderna等公司給他的巨額資助。他的例子證明他受到的優良文理教育非常有幫助,他在哈佛MD/PhD之前在哥大是學政治科學的,我總在想華大能留住他都是奇跡。Michael Diamond還隻是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雖然NAS院士是遲早的事。顏寧是NAS院士,更加prestigious 些。

至於顏寧是否擁有其他NIH之外的資助,我們不得而知。在幾年前Science報道過,美國私人資助科學的錢超過了NIH, 但是那些錢沒有NIH基金那麽令人尊重,因為NIH基金是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和打分的。

Endowed Professor的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僅支付工資的,Endowed Chair可能會有一些錢用於研究。但是有些Endowed的錢不是永久性的,時間久了就是一個榮譽而己,所謂的講座教授。這個我比較清楚,知道的資深講座教授就是這種情況。

再優秀的人都存在沒有錢的可能,錢永遠都是依靠自己去掙的。如果在研究型大學,沒有錢很大可能意味著研究生涯的結束。如果以前拿過很多錢可以短期去大學借用過渡,但是長期沒錢基本上會被變相趕人。名牌大學毫無商量的餘地,拉斯卡獎得主和諾貝爾獎得主都必須麵對這些規定。

如果到那一步,顏寧基本上不可能被普大邀請純粹去教書,她自己也不會願意。試想普大會找一位沒有研究項目的教授講授結構生物學?基本不可能。科學發展這麽快,沒有課題很快就會脫離領域前沿,這樣不利於教學。這是研究生的教學,那麽純粹給本科生上課呢?以我對美國頂級大學聰明的本科生的了解,顏寧對付他們都會充滿挑戰,有人聽過她的演講後稱她的英文欠佳。我們是憑事實和良心說話的,潤濤閻稱顏寧剽竊也是荒唐的,所以我也寫文章說明。

最近華大又有一位十分優秀的病毒免疫學家離開,他在產出相當decent的係列論文後,因為NIH的資金沒有續上隻有關閉實驗室。但是他在外麵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告訴自己的研究生外麵的機會也很多和精彩,不做學術也罷。

在美國名牌私立大學的醫學院經營實驗室的科學家很難生存,一輩子都在為經費操心。因為幾乎沒有什麽hard money,全靠經費活命。美國州立大學會好很多,因為工資學校會cover很多,即使華大主校園也好些。

我對美國的生活充滿感恩,所以我經常寫自己熟悉的真實的東西,在外人看來可能受不了。大家應該明白,我展現聖路易斯的美好和古董社區的漂亮與獨特,這是連吹牛都不算,我在讓照片展現真實的信息。

我欣賞別人的優點,告訴學生應該與正能量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對需要幫助的人則及時伸出援手,沒有這些品質,我一個醫學院的教授,不可能去做挑戰性的谘詢去幫助無數的人。

我們感激華大向我們孩子支付耶魯和華大這兩所私立大學的部分和全部的學費,這在我們特別需要錢的時候尤其重要。我們住的古董社區是普通的美國醫生和教授所不能企及的,社會價值則見仁見智。我們是在一個很窄的窗口拍板買下古董房,現在翻翻後已經讓普通美國工薪階層無法企及了。

學生們跟著我成長,我在很多年輕人的關健時刻曾經給予過他們重要的幫助,想想這些總是令我相當欣慰。我現在成了一個身兼科學教授、谘詢師和熱門博主的角色,所謂三套馬車,為相當獨特的職業人生。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在華大沒有什麽Research Professor、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或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的頭銜,一律叫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和Assistant Professor。華大官方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歧視, 使大家在申請資助和對外交流上擁有尊嚴, 大學因此還改了教授規則。可是在華人圈子裏有些人特別喜歡這些區分,大多都是些在美國二流或三流大學做教授的人。華大研究係列教授是占整個教授的編製的,這是與Scientist有區別的,前者是Faculty, 後者是Staff。當然我隻能說華大的情況,耶魯的設置就有所不同。

在這裏應該說一下普林斯頓大學,為非常優秀和特殊的美國名牌大學,也是美國著名大學中唯一的沒有醫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的綜合性大學。伯克利也沒有醫學院,但是附近的UCSF以前就是按伯克利醫學院設計的。伯克利設有公共衛生學院,並且幾個與生物醫學相關的係也比普林斯頓大很多。

普林斯頓鎮有個不大的醫院,但是那是完全不能進入高排名的地方。正是因為普林斯頓沒有醫學院,它的學科覆蓋十分有限,雖然它的單個教授的水準普通很高。這樣說吧,普林斯頓甚至連個一流的免疫學家都沒有,免疫學家去那裏幹什麽?交流的人都沒有。

普林斯頓肯定不是生物醫學的超級名牌,它的強項是數學與理論物理。《美國新聞與世界周刊》常年將普大排第一真是害人不淺,尤其對中國讀者嚴重誤導,其實普大那象牙塔並不適合任何人。耶魯校園流行著“Harvard sucks, Princeton doesn’t matter”的通俗語,這不僅僅是句玩笑話,它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展現的是老二挑戰老大不成的氣憤,而對老三則是看不起。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研究經費不是評價科學家貢獻的標準,UPenn的Katie Kariko沒有經費也因為對mRNA疫苗的巨大貢獻成為諾貝爾獎的強力競爭者。隻是沒有錢時,大家需要找好下一個雇主。

你的成就是通過你的文字記載的,真正能評價你的是你的科學同行,博文質量則在有品位的讀者心中。

我沒有主動查顏寧的NIH資助,沒有那個閑心。她自己在深圳以罕見的舞台方式全球公布“麻溜地”辭了普林斯頓後,別人查了,我則是去核實的。

我們將時間固定在一年,以此比較顏寧、華大教授Michael Diamond和施一公獲得NIH基金的差別。顏寧隻有可憐的1個RO1,Diamond 擁有至少6個以上。也不是美國對華裔科學家不公平,施一公在2010年的單年度都有4個RO1,他婉拒了HHMI 的邀請後回國。

這些是顏寧在美國經營五年的概況,美國當年是以雙臂歡迎她重返普林斯頓的,抵美國不久就評她為院士。普大當年雇她時應該期待她能重造施一公當年在那裏的輝煌,但是她讓Princeton Tiger失望了。

普林斯頓教授顏寧在2022年的NIH資助:


聖路易斯華大教授Michael Diamond在2022年的NIH資助:


普林斯頓前教授施一公在2010年的NIH資助:


在一個陰天,落葉的季節,去古董社區南花園的森林公園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