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歐遠距離看美國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7-09-25 05:12:36

經過丹麥、挪威和瑞典的二周多的旅行,終於回到美國中西部的家,挪威人說英文再好,也沒有美利堅航空機長的快速和渾厚的美語聽得舒服。

從離開挪威Bergen(卑爾根)旅館到飛機在聖路易斯降落,算算時間花了19個小時。去歐洲最困難的是去程的時差倒換,因為晚上或下午花7-8小時從美國飛過去(芝加哥或東海岸),到那裏又是一個白天,完全不能睡覺,有次我們在蘇黎世的船上睡著了;返美回來則是晚上,白天不睡的話,晚上易睡著。從挪威飛瑞典首都Stockholm為1小時20分鍾,從芝加哥飛聖路易斯就45分鍾,對於歐洲人來說美國就是一個傻大個。這是我第七次和與太太同行六次去歐洲,讓我數數國家:意大利,法國(2次), 英國(包括蘇格蘭), 瑞士,德國,捷克,希臘,比利時,荷蘭,瑞典(2次),丹麥和挪威,12個國家。

還是家的感覺好,我們周末去了東興園中餐館,在我們家多年的廚房吃午餐。我的帖子引來一位美食客讓我告知該餐館的英文名:Asiana Garden, 為天津裔廚師夫婦所經營的地道中餐館,大力推薦。這麽多東西隻要25美元,家庭氏的聖路易斯傳統中國食品,太太說這在挪威卑爾根可能得花100美元。

作為對比,看這組照片裏的最後一張的小點心,為我在挪威卑爾根大學買的。因為太貴,我在雨天放在還有雨珠的凳子上拍照,注意此小點心與那大袋子的對照。小點心的價格為49挪威克朗,折合6.2美元,這在美國最多2美元。

我其實也沒有存心去買它。隻是校園門口有一個白色的十分考究的樓,我摸著進去才知道是正在翻修的大學自然博物館。我不小心闖入裏麵的一個小咖啡館,很小的一間屋,新人出現大家都知道的那種。我進去後服務員馬上打招呼,這時候我必須買點什麽才算有禮貌。我就硬著頭皮消費了,並且像歐洲人那樣把它吃得淨光,不然對不起那美金。

拜歐洲公共交通之便利,我們已經15天沒有開車了,回來還會開。2008年McCain與奧巴馬的首場總統辯論會,我們是在耶魯宿舍看的,我們當年去瑞士開會路過耶魯。當時美國遭遇金融海嘯,奧巴馬幾乎篤定當選,McCain還想臨時推遲既定的總統辯論。當年我們從南部歐洲返美時,華爾街的天塌了,退休金的40%沒了。但是回來車開在路上,美國的陽光依然明媚,天總是那麽藍。我們沒變換任何的投資計劃,美國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開拓新大陸般的樂觀主義精神。如今我們在那次金融風暴中的損失早己回來了,並且翻了好多。美國如今的經濟形勢見好,統計表明美國的家庭收入又有所增長,貧窮人口下降。

這次又有機會再次從外麵看美國,更能體會美國的影響力,在川普的混亂歲月也沒任何改變。挪威人說英語都是美國口音,根本不是歐洲倫敦的女王腔,荷蘭人更是如此。美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是從小學就開始的,現在更是Facebook與美國同步,還有遊戲、電視劇和電影。整個歐洲的電影大多臭得很,他們自己都不願意看,我在返程的飛機上,看了一部好萊塢有趣的關於AI的電影和一部莫名其妙的英國電影。與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的德國交換生交談,在卑爾根與當地海盜後代談德國對當地的影響,他們知道我們是從美國來的後,感興趣的程度頓時增加不少。歐洲人嘴裏驕傲,心裏佩服的就是美國,法國博後開車在美國一望無際的高速公路上也興奮無比。

在挪威Stavanger中央火車站旁的這個雕像,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有意思。現摘錄並翻譯出碑文的大意:

"Dedicated to the men and women of Norwegian blood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ing of America" (大意:獻給那些貢獻於美國的建設的挪威血脈的男人與女性)

挪威人是最早抵達北美的歐洲人之一,在17世紀荷蘭人控製的曼哈頓裏就有挪威人,當時紐約曼哈曼的名字為新阿姆斯特丹。現在美國的挪威後裔有四百五十萬之多,他們最多定居在與他們的母國氣候相似的明尼蘇達或威斯康辛,芝加哥還有所挪威裔美國醫院。

我們出來後就處於一個尷尬的身份,永遠不被中國再信任,也被美國質疑忠誠度。中國要求歸國學人放棄外國國籍才考慮院士評選仍世界之奇觀,這麽一個大國心胸如此狹小,表忠心比做科學還重要。如果以色列也這樣要求全球的猶太人,以色列的國將不國,據傳身為耶魯校友的猶太人Joe Lieberman在競選美國副總統時,還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雙重國籍。我們走在哪裏都是華裔美國人,我們當然首先應該教育我們的後代成為美國人,貢獻於美國社會,但是他們又天然地擁有中國的血脈。

哪天廈門街頭也會立此碑,以他們的血脈貢獻於美國而自豪?中國哪天也會有海盜國家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