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女性不傳基因太可惜了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7-05-08 21:17:03

現在比較麻煩,因為中文“美女”一詞用濫了,我隻能選擇優質或標致女子來形容漂亮的女性。近期傳出的清華女教授顏寧重返美國的消息應該是真的,她將在今年秋天出任以普林斯頓前女校長冠名的講座教授,普大也是顏寧的母校。據顏寧說她名字為Nieng而不是Ning是因為當年填表的錯誤。我們不應該過份解讀普林斯頓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地位,因為沒有醫學院限製了普大的發展,生命科學領域大概不能擠進美國的前十名,普大在本科教育的質量特別高。

這是清華走向世界名牌大學的標誌性事件,因為顏寧可以立身的科學成就是在清華完成的,當然她的博士和博士後全是在普大做的。江青,彭麗媛和顏寧都是山東的標致女人,前二位強過顏寧的一點,至少是她們還曾擁有過婚姻並且傳遞了基因,聽說顏寧仍然是單身,所以可以自由往返於太平洋兩岸。雖然我見到的華大女性教授大部分擁有家庭和孩子,她們麵對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也有北大畢業的優秀華裔女性,選擇在家當全職媽媽而撫育出包括哈佛在內的三位子女。但是現在大量優質女性選擇不結婚,這趨勢已經從西方傳到中國的北京或上海等發達地區,德國每個婦女平均隻生1.35個孩子。父母們愁死,子女仍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朋友找我介紹對像的留言可以是:“我身邊優秀女生一枚,MIT博士五年前畢業。求優秀男生一顆”,算算都三十好幾了。

我閱讀曆史看到太多頂級傑出女性選擇不結婚和不生育。作為生物學家的她們深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她們在社會壓力中被選擇出來後,錯過了或者選擇性地不傳遞她們的優異基因,呈現出逆選擇的態勢。當然這是個人的選擇,但是我們還是希望顏寧女士抓住最後孕育的尾巴(她今年40歲), 不要讓她的顏質和智慧的基因流失掉,在美國擇偶的餘地會大些。

前不久,我參加了在聖路易斯的大學城為華大諾貝爾獎得主Rita Levi-Montalcini舉行的名人牌的揭幕儀式,我問華大生物係前係主任,她那姓的連接橫線哪裏來的,因為我印象中她始終是單身無子女的,答案是來自早年的婚姻;發現跳躍基因的Barbara McClintock單身一輩子,奠定DNA雙螺旋的實驗基礎的Rosalind Franklin的短暫生命裏也沒有結過婚。與Richard Axel分享諾貝爾獎的Linda Buck於2006年在59歲時才結婚,她在Axel實驗室做了十幾年博後才克隆嗅覺基因,當時靠吸煙來解除鬱悶;Richard Axel有次問Dennis Loh:我真不明白你實驗室的博後還有結婚的人,Loh為華大傳奇的華裔教授。美國最高法院的三位女法官中的兩位為單身,隻有Sotomayor有過短暫婚史,Kagan似乎沒有家庭。如果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她們甚至可能為女同性戀者,確實有傳言至少Kagan可能是lesbian, 這也符合她們的政治立場。在常人看來,傑出女性的生活境遇並不美好。

我們是研究幫助機體抵抗病原感染的免疫係統的,我導師的這個觀點我一直比較欣賞:那就是在包括人類的自然界裏,免疫係統的重要功能是保證基因這種遺傳物質能夠傳遞下去,從出生到發育成熟到能夠傳遞基因的青少年,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你的免疫係統的薄弱意味著你的基因時刻處於危險中。應用到社會領域的達爾文進化論,完全不顧弱者的殘酷淘汰機製常被自由派解釋為種族主義,現在可好了,選擇出來的優良基因則自我終結。隻有寄希望於未來的天才基因隨機來源於芸芸眾生了,當然智力遺傳是個相當複雜的話題,並不是垂直傳遞的。但是有一點是相當肯定的,這也與我們小時候的勵誌教育剛好相反,那就是傑出的天才或者曾經為人類發展貢獻巨大的人物,他們出現在良好家境的機率遠高於窮苦百姓。

在顏寧的報道帖中提及她將成為普大的“講習教授”,我的瑞士同學問及這是什麽意思,因為歐洲絕大部分的大學為公立大學,教授職位從起始開始就是終身製的。我是這樣回答他的,隻是把名字改了改。這就是美國的Endowed Professorship,美國教授的工資來自教授申請的經費或大學付的薪水,理科特別是醫學院的教授甚至全部工資來自課題, 文科教授一般靠教書,所以工資來自大學。如果私人願意捐款,在大學設立Endowment給教授付工資,那麽該教授將以該捐款人的名字命名頭銜。所以如果陳建中成為Meitu Ya Professor of Physiology, 那就是說,陳教授那幾年的工資可能來自雅美之途的百萬美元的捐款和利息。這個頭銜必須存在於陳教授的所有對外通訊中,我這捐款人也分享部分陳教授的榮譽。

捐款人可以指定教授,但是因為捐款人不懂行,所以一般捐款人隻是指定領域的範圍,讓學校選出傑出教授,這樣講座教授是比正教授更高的教授頭銜,我隻見過一位副教授擁有Endowed頭銜。不同大學還擁有最高的榮譽教授頭銜,像哈佛的University Professor或耶魯的Sterling Professor.

今天聽廣播說美國富豪每年的捐款額度為373 Billions美元,也就是說3730億美元捐給了大學或其他社會慈善,相當於哈佛捐贈基金的10倍。美國人,特別像蓋茨和巴菲特這樣的代表人物,在職場掙錢時是你死我活的競爭,但是年長後很少把錢留給後代,將超過95%的財富捐出去,重點是捐給非洲等貧窮國家。這與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集資開始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關,讓富豪們既能省稅又能貢獻社會。

美國也有終身教授製度,州立大學也付教授工資。你成為Tenure-track教授的那一刻,Tenure的時鍾就開始走,到滿七年後,你必須經過終身教授評議才能留下來。如果被否決,你必須在9年滿後離開。Tenure製度對文科教授至關重要,因為能保證教授的言論自由,你說出與校方觀點不符的言論也不擔心丟飯碗。但是對於有實驗室的教授,終身教職隻是長時間做研究的必須但是不是足夠的條件。因為教授沒有了研究資助,實驗室關門,係主任可以想盡辦法羞辱你,你隻有走人一條路。

終身沒孩子的諾貝爾獎得主或級別的女性學者。

單身的自由派美國最高法院的女性法官。

聖路易斯的大學城為華大諾貝爾獎得主Rita Levi-Montalcini舉行的名人牌揭幕議式,她在華大發現了神經生長因子,穿深色西裝者為華大教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