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二: 怎樣有效地教北京孩子學英語
文章來源: 曉海平靜2017-07-20 10:38:57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二

怎樣有效地教北京孩子學英語

龐靜 二零一七年七月

 

五月中旬離開北京之後,我履行之前向孩子們許諾,繼續教他們英語閱讀。這件事能做,全借網絡和微信的方便。我每天往微信群上傳閱讀段落。我出門的日子,提前把材料傳給學生家長禺佳。她再堅持每天往群裏上傳。我所用的閱讀材料是為美國二年級小學生閱讀所編。我額外編入了一些單詞圖解。

 

如此進行了六個星期之後,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反饋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少。直覺告訴我:孩子們讀不下去了。

 

也恰好到了期末考試階段,我直接問大家是不是應該先停英語閱讀, 不出所料,家長們一致讚同。我心裏為孩子們惋惜。這些閱讀材料,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知識麵廣。我指望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讀完,成為能談論世界的小智者。可惜呀!語言不通,無師教導,硬著頭皮自己讀,短期可囫圇吞棗,長期隻能因噎廢食。雖然遺憾,但是我能理解。

 

孩子們的挫折也是我的失敗。我開始找朋友們谘詢。一位老朋友是西班牙語專業,不僅有在大學教美國學生外語的經驗,而且有中文學校教美國孩子學中文的經驗。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怎麽把北京孩子當成你兒子那樣教!言外之意:不得要領!

 

老友的話如同棒喝,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教學方法。

 

在這邊教中文相當於在北京教英文。被教的對象都沒有所教語言的背景。我們從小上語文課,從讀簡短的課文,學拚音,寫簡單的字開始。那些字我們已經會說了。那些課文隻要念出來我們就明白意思。因為這個語言是我們在母體的宮殿裏就開始熟悉的語言。我們的孩子在這邊出生長大,雖然我們天天在家講中文,他們的中文水平卻一直停在聽見“媒體”腦子裏出現“黑石頭”的程度。

 

這裏有個別孩子中文很棒,因為他們認真上中文學校的課。中文學校的老師認真地講中文語法,教他們識別中文和英文的語言差異。

 

我教的是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厚實的母語底子。當用語言交流時,他們自然而然地用理解中文的方法去理解他們聽到或看到的各種語言。可想而知,用中文的概念去理解英語,若非困難重重,一定是媒與煤不通。

 

怎樣使孩子們閱讀英語時用英語的理解方法呢?前思後想,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幫助他們在頭腦裏建立英語思維係統。他們接觸英語時能識別這是與中文不一樣的語言係統。當然了,如果讓他們生活在日常英語的環境之中,或者上外語學校,天天的課程都是外語,不出半年,他們頭腦中一定可以生成這樣的係統。但是,這不現實。

 

在沒有日常英語的環境之中,我們可以試著用英文語法和語音幫他們建立這套係統,從而真正地認識英語。用一棟房子打個比方:語音相當於蓋房子的材料,而語法相當於房子結構的框架。沒有結構框架,或者沒有牆壁地麵屋頂的材料,連設計房子都無從下手,更甭提蓋起來了。有了這些,房子是一定能蓋成的。

 

我的另一位朋友給我講了她的兩個孩子學英語的經驗。她家老大在美國出生,五歲才回到中國上學。由於之前已經能夠自己閱讀一些兒童讀物,就像很多中國孩子上小學之前已經能認識不少漢字或能讀幼兒讀物一樣,雖然回到北京後沒有了英語環境,但是這個朋友還是花了力氣收集了不少適合那個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材料,使得孩子能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詞匯量,而且詞匯是在閱讀中增加的,不是背字典來的,每個詞都是有語境和上下文的。家長與學校協商之後,決定在小學階段把孩子的英語課移到家裏上,其實大多是孩子自己看書,然後跟家長聊聊書上的故事和人物。到了中學,學校不再讓孩子離開英語課堂,無奈,就跟老師商量讓孩子課上可以看自己帶來的英語書,不必寫作業,但是要參加考試(應試教育不能沒有學生成績紀錄,嗬嗬)。這個時候孩子才開始學習語法。很多語法現象不如其他同學學得係統和紮實,往往要靠多年閱讀積累的語感來彌補,所以成績倒也還不落後。後來這個孩子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大學教育,申請大學時SAT和ACT成績都不錯。這位朋友家的老二在中國出生,上小學後也多次利用機會帶到了美國來插班學習。長則一個學期,短則1-2個月,每次都是不同的學校或班級。一般經過幾個星期的摸爬滾打,這個孩子也能跟美國孩子紮堆玩了,嘰哩哇啦地也能與別的孩子和老師交流了,該做的作業也能對付,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詞匯量和閱讀能力遠跟不上同齡的美國孩子。初二(8年級)時在美國插班一個學期,得了個美國的初中文憑,盡管英語閱讀能力和詞匯量有很大提高,畢竟還是跟美國孩子有差距。幸好數理化的功夫畢竟是在國內練的,總的成績還是不錯,還得了個什麽小獎。因為美國的學期結束的早,放假後孩子回到北京還趕上期末考試。就在時差還沒完全倒清楚的狀態下考完了期末幾門課。雖然成績排名狠狠地掉了下來,這都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這個孩子的英語考進了班裏的倒數前三名,比其他科目掉得更狠。後來經過了一個暑假的惡補,各科成績就上來了。這個孩子跟上了國內同學們的進度,中考和高考都上了名校。這個現象可能可以告訴我們的是,英語閱讀能力和詞匯量的增加,並不一定能在中國的英語考試中得高分。從短期效應來看,花時間在閱讀上有可能影響英語課堂考試的成績,但是長遠來看,大量閱讀對積累詞匯,增強語感,語言應用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好的。

 

剛開始我之所以不教孩子們英語語法,因為我考慮教學時間很短,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孩子們建立英語的語感。語感固然重要,但是語法可以與語感相輔相成。這就好比你知道了一個迷宮的結構,進入之後,對你來說,這個迷宮就很難再是迷宮了。我問了美國長大的孩子。他們上學的時候也學語法,感覺就像我們小時候上語文課也學主謂賓的句型結構一樣。

 

為了培養孩子們英語閱讀能力,我在閱讀內容中編入了語法和語音。語法就是講英語的句型結構,與中文不一樣的地方。語音就是帶著學生大聲念。念的過程就是在頭腦裏刻上語音的痕跡,從而培養語感。很多語音和語法在閱讀段落中是重複的。以此,循序漸進。希望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能在他們的頭腦裏建起一套英語係統。一旦他們自己頭腦裏有了係統,就可以自己學,自己進步了。

 

我已經組織了一個實驗小組,重新編輯了閱讀材料,最重要的是加入語法內容和 phonics。孩子們讀內容時直接把他們的體會告訴我。我們的試驗已經進行了一陣子。 我根據孩子們的反饋不斷地修改內容。我的目標是找到困難與興趣的平衡。孩子們每讀一個新的段落,既要有難度,又要有興趣。難度意味著進步,興趣是持之以恒的保證。和孩子們一起努力,我們應該可以開發出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