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長津湖戰鬥的幾個爭議問題 (二)
文章來源: seabiscuit2021-11-03 12:08:59

二,陸戰一師並不是什麽輕步兵師,它更像一個重步兵師。它有一個坦克營,裝備了謝爾曼式中型坦克和潘興式重型坦克,還有3個反坦克連(配屬於各個步兵團),每個連有一個裝備著潘興式重型坦克的坦克排。它和其它美軍陸軍師一樣,配有一個炮兵團(陸戰11團),下轄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和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它還有專為登陸所配置的兩棲登陸營(Amphibian Tractor Battalion)和灘頭支援營(Shore Party Battalion)。陸戰一師當時在朝鮮東北部總人數為25166人,但可能高達5500人並未參戰,陸戰一師的後勤司令部、醫院、兩棲登陸營、灘頭支援營和一些後勤補給部門均在鹹興和興南。它的坦克營和裝備著潘興重型坦克的三個坦克排中,共約兩個連參加了戰鬥,其餘部分都在真興裏以南,沿鹹興至下碣隅裏的公路巡邏。

三,以前有人在坦裏發表了篇文章,大談美軍在柳潭裏的環形陣地,但美軍並非設置了一個環形陣地,而是以陸戰7團的幾個步兵連占據了周邊的製高點,以陸戰5團2營卡住西向道路(見附圖),陸戰5團的另外兩個營則集中在柳潭裏村裏,準備第二天加入西向的攻擊。89師對以陸戰5團2營及陸戰7團H連所在的1403高地進行了攻擊;79師則攻擊了陸戰7團E連和D連所在的1282高地和1240高地,並在戰鬥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從1384高地和1403高地間,及1384高地向下衝擊,但此時以陸戰5團3營已作好準備,將衝進營地的中國軍隊消滅掉了。(見下圖)

實際上,柳潭裏的防禦是有問題的,羅伊.艾坡曼曾假設如果89師不頑強抵禦陸戰5團,而讓陸戰5團前進數公裏後將其與陸戰7團分割開來,使得兩團不能相互支援,那麽情況將大不一樣。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陸戰7團的防禦範圍太過大了,相互間不能有效銜接,容易被突破;其次,陸戰7團隻有團部連作為預備隊,在沒有陸戰5團2營時,正北、西北及西南方向有著較大的防守空檔,一旦被滲透突破,一個團部連是無法堵住突破口的,司令部及炮兵將會被攻擊,後果會非常嚴重。

就以實際的防禦來看,假如59師有一個或者兩個團在11月27日加入戰鬥,並按圖中我所畫的虛紅線方向攻擊的話,你可以看到將會威脅到美炮兵陣地,並且可能將陸戰7團B連隔開消滅,但59師忙於截斷柳潭裏至下碣隅裏的公路,沒有派兵加入攻擊柳潭裏。

很好笑的是這篇文章吹捧史密斯將軍像個教授,指揮美軍像教科書一樣防禦:環形防禦圈是接近圓形,突圍時變成橢圓,而後又向前移動變成圓,再向前成為橢圓。實際上,史密斯不是教幾何的,美軍也沒必要如此防禦。美軍突圍時,沿公路前進的美軍隻是一一攻占兩側的製高點,將中國軍隊趕走,車隊沿公路前行,移除路障,補路架橋。

美軍首先以陸戰5團接替陸戰7團的北麵防禦,替下的陸戰7團部隊轉移到南麵並攻占製高點或迫使中國軍隊遠離公路,而後陸戰5團在飛機和炮火的掩護下與中國軍隊脫離接觸,向南加入陸戰7團,其中一個營則穿過陸戰7團的防線向前攻擊前進,占領兩側山脊,形成一個甬道。後麵殿後的美軍則阻擊試圖咬住美軍的中國軍隊,而後一部殿後,其餘穿過甬道前進,兩側美軍則控製路兩側製高點,以炮火及機槍火力阻擊追擊的中國軍隊,而後沿山脊撤離。在美空中火力壓製下,中國軍隊無法靠近追上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