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用具 -- 爐頭的選擇原則
文章來源: KnowAll2013-08-17 23:50:38

在這裏要說的,並不是想比較用電還是用煤氣, 而是想提一個我自己的想到的“有效使用麵積”這麽一個概念以及如何和為何要根據有效使用麵積來選擇爐頭 (cook top。 因為我決定用 wall oven 了。)。

目前在零售商店裏看到的各種爐頭,多數是兩種尺寸,  depth都差不多, 大概在22"左右。而寬度, 則有30" 36" 兩種。 於是,爐頭的表麵麵積大概就是 660si 790si 可是,有效使用麵積是什麽呢?為什麽要提這個概念?這要從我如何省下做飯時間說起。

下午下班,一路塞車不去說它,匆匆趕回家裏,要急著做飯。為加快速度,我買了兩隻炒鍋,
一隻大概12", 另一隻11"。這樣就可以同時做兩樣菜。甚至在第三個爐頭上,還要熱一下昨天的冷菜 (用微波爐也行, 但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如果你也這樣“趕”時間的話,你會體會到,要在一個爐頭上放下這麽三個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麽, 或許幹脆就買36"的爐頭?且慢。先看下麵兩張圖:同樣的36" 爐頭, 但是, 兩者的有效使用麵積非常的不一樣。 右麵的爐頭要比左麵的爐頭有較大的有效使用麵積, 會讓你輕鬆放下兩個炒鍋外加一個別的什麽鍋子。區別就在於:開關的位置。開關占據了大量的麵積, 使得可以同時放鍋做菜的地方變小了!

 
 

這麽說吧,目前我使用的爐頭,30" 開關在前方麵上。即使如此, 做菜時操作起來, 還是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因此,這一次廚房裝修的話,買爐頭的第一個原則:36" + 開關在前方麵上。

(當然,如果你不急著做菜,或者可以慢慢地來,大可不必有此要求,因為,看下來,36"加前方開關的爐頭,實在不便宜。或許,我也不得不compromise而用30"的。或者,去買兩個小一點的炒鍋?)

第二個原則:不要挑選有爐頭台麵上顯示或開關的設計。請看下例。 不好的地方是, 時間長了,裏麵的煤氣爐頭(burner) 會加熱板麵,使得一些“塑料”做的開關或者板麵本身有不同程度的變形。所以, 我會選擇不帶台麵顯示/控製的設計。






此外, 30"36"的另一個差別是, 30"的設計幾乎沒有看見6個煤氣眼的 (6 burners)36"如果開關在台麵上的話,一般也隻有5 burners。這就是因為“有效使用麵積”的緣故。 不過,有時候這第五個 burner 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比較長形的 burner。問了店家,回答是,這叫做 bridge 設計, 使得你可以用一些較長的平底鍋同時煎幾個荷包蛋或煎幾個panc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