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和米飯,哪一個更偉大 (一)
文章來源: 舌尖上的世界2015-05-05 03:01:22
我在吹捧米飯的那一篇裏說,偉大的米飯是偉大的古代中國人民對世界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而說起麵包來呢,那則是另一個偉大的古代人民,古埃及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創造。如果沒有大米飯,世上就不會有這麽多的中國人民。如果沒有麵包,很可能就不會有 。。。呃,。。。,後來的歐洲洋鬼子列強們。我把話這麽一說,估計好多中國人民會覺得古埃及人民真討厭,幹嘛發明什麽麵包呢?撐得洋鬼子滿世界跑橫行霸道的!但是話說回來,中國人民也還是應該感謝古埃及人民的 - 饅頭包子什麽的也是一種麵包不是嗎?

很久以來,關於麵包米飯哪一個更偉大是有定論的:麵包比米飯更有營養。因為大米飯主要就是個碳水化合物。它能給你的身體提供燃料,用我的話說,就是'吃上兩大碗米飯,馬上有勁兒下地幹活兒'。但是吃大米飯雖然讓人有勁卻不使人長勁兒,它的蛋白質太少吃了長不了什麽肌肉。'吃了飯好有力氣下地幹活,下地幹活才能有飯吃',這樣的生活聽起來也有點淒慘是不是?不過早先的農耕社會大家也隻能這麽活著。曆史學家人類學家說起從采集狩獵發展到農耕時代,都說那是在'進步',可是實際上種莊稼的人類活得比以前的采集狩獵生活可累多了,而且營養上也差了不少事兒,原因是食物來源變得太單一。農耕社會確實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但嚴格地說起來,是'養活了好多營養不均衡的人'。

麵包呢會稍微好一些,它的成份更複雜一點蛋白質含量也高一些。吃麵包民族也就比吃米飯民族來得更強壯一些。有人看見今天的洋鬼子們喜歡大塊吃肉,就以為他們長得壯是吃肉吃的。但事實上,一直到中世紀之後歐洲老鄉們80%的熱量還是靠吃麵包來的,大塊兒吃肉是很晚近的事情了。所以他們真的應該感謝古埃及人民,而我也要感激歐洲人民不但學會了烤麵包而且還十分地精益求精,他們讓世上有了各式各樣舉世聞名好吃的麵包,artisan、baguette、croissant、ciabatta,還有沉甸甸的大Khleb。

說到這裏,基本都是說的老黃曆。今天的世道有點變。人類已經走過了農耕時代,就是說人類不再隻靠從地裏刨糧食活著了,吃的東西又可以比較多樣化了。米飯營養不均衡又怎麽樣?隻要不是光嚼大米飯就是了,雞鴨魚肉蔬菜水果樣樣都來點就補齊了對不對?而且米飯又好消化,急需給自己添加飼料的時候它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呢。當然,如今不再是'吃上兩碗大米飯馬上有勁兒下地幹活',而是'吃上兩碗大米飯,馬上有勁兒去作無用功'。環法自行車大賽上有一個team的營養師就賽前賽後給大家用米飯調製各種料理,賽前吃了呢有勁兒,賽後吃了,可以恢複得快。

麵包卻不知為什麽,開始走起了下坡路,有越來越多的人的腸胃對麵包不再適應,消化不良的毛病多了起來。但是,等一等,真的'不知為什麽'嗎?大多數如今的麵包不再是真正的麵包而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我管它叫作'機器麵包'的,那麽一種東西。這當然還是要怪盎格魯文化圈裏的這些人,他們總有一種努力把好吃的東西改造成簡化版的渴望。麵包成了他們手裏的犧牲品,變成了超市貨架上那些廉價的、純粹以添肚子為目的的古怪東西。這種無聊的東西當然又最適合由那些擅長自嘲的、英國私校培養出來的刻薄人來描述它:“... cheap bread feels like a kind of fungus, a pappy, vaguely elastic, glutinous, gluey foam. It coats the roof of your mouth like an oral infection. It feels as though you could lag a loft with it. It's horrible, as dry and refined as an art historian.” 嗬嗬!看來這位不但討厭機器麵包,還煩死了當年念書時的美術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