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毛澤東肩膀上的鄧小平
文章來源: 雲峰俠客2013-05-13 03:20:12

 

雲峰俠客

2013年5月13日

小個子鄧小平,在三十年前,為中國社會的開放發展,做出了力挽狂瀾的貢獻,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巨人。而大個子毛澤東,因為在前三十年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犯了一些錯誤,在某些人的眼裏和嘴裏,卻成了微不足道的“小個子”。

如何評價毛澤東和鄧小平,怎樣正確看待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我們要有客觀公正的視野,更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從建國初期到1976年,中國社會麵對的內憂外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嚴峻的事期。從拚盡國力抗美援朝到節衣縮食抗美援越,從抗擊自然災害和美帝國主義的全麵封鎖,到與蘇聯老大哥徹底翻臉,成為孤立於西方世界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孤兒,中國社會當時的處境,就似當下的朝鮮。

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情勢下,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硬是以大無畏的氣魄,排除萬難,領導中國人民,將一個“曾經長期被輕蔑為‘亞洲病夫’的中國,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小於比利時工業規模的工業開始,在毛澤東時代結束時,卻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中國的國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間增 加了4倍,即從1952年的600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億元,而工業在增加的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國民收入指數(以不變價格計算)從 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澤東時代的最後20年間(這是毛澤東的後繼者們對他評價不高的一個時期),而且連大躍進的經濟災難也估計在內,中國的國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間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美國學者莫裏斯·邁斯納語)

毛澤東的時代,中國建立起了至今仍然在發揮巨大作用的水利、交通等大量基礎設施,建立起了重工業、國防科研等大量支撐國本的基礎項目。毛澤東的時代,中國自主研發了“兩彈一星和核導彈潛艇”,正是這些“殺手鐧”,讓中國在列強虎視眈眈的注目中,敢於昂首挺胸地屹立於世界。

毛澤東的晚年,更主動打開了國門,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進行直接交往。準確地說,第一次開放國門、走向世界的,正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改革開放的基礎,也正是在那時候就已經奠定了。這種敞開國門、融入世界的趨勢,為以後的接班者順勢而為創造了條件。

小個子鄧小平,正是站在大個子毛澤東的肩膀上,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巨人”。如果沒有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事業和基礎,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就不可能如此水到渠成。

今天,當我們仰視鄧小平的時候,請不要忽視了支撐起小個子的那位大個子——毛澤東!